做粉条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年底最冷最冷的天气了。
苏家屯下粉条的固定地点,就在苏家祠堂的院子里。下粉条的工序很多,把晒干的粉和成面团,然后专门有一个人把一大块儿粉面一块儿一块儿地拽开往一个漏勺子里放,漏勺子的下面有一口滚水大锅,那掌漏勺的人一方面用一个木块儿敲打着那漏勺的边缘,让那粉面从那漏勺底部的一个个小孔里漏下去,落在滚水锅里,锅的旁边专门坐着一个人,用两根长长的细竹杆在那滚水锅里捞那已经半熟的粉条,捞上来,整齐地搭在一根木棍子上,是谁家的粉条,主人早已等候在那里接过去,再挂起用凉水泼,一会儿,挂起的粉条就被那寒冷的空气冻得实踏踏的。第二天,人们早早地起床,把那粉条儿上的冰渣渣再锤下来,挂起晒干,就是做成的粉条儿了。
那个时候,苏家祠堂里挤得满满的人,一个院子都雾气腾腾的,那掌漏勺的人早都计算好了一个晚上要下几家的粉条,往往下到十二点以后。
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