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穿门

作品相关之109漠河观日全食纪行

  • 作者:曲直49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09-20 11:35:45
  • 字数:8196字

赴漠河观日全食,我自己虽然花了几千元钱,但我为地理第二课堂教学计划能够付.之实施而高兴,认为值得。

中国有这样的古语“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光有书本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应该像徐霞客那样不畏艰难困苦,用亲身的游历,科学认真的记述,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资料。只要有条件有机会,我们就应该投身于大自然中去。

我将自费赴漠河观日全食的举动如同晴天一声霹雳,在亲友中、在全校师生中、在居住的小镇的邻里熟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有人担心,有人害怕,也有人热烈支持。一切由我自己定夺,到底,我豁出去了。二月二十八日下午,一个平常的融融的春日里,我提了两大袋行李离开小镇,我一时心中百感交集,真有“风潇潇兮闽水长,壮士此行不寻常”之感。三月一日中午我在省城上了四十六次列车北上,感觉南国的早春暖融融的,我身穿一件毛衣因急着上车早已大汗淋漓,真想像不出北国的寒冷是啥滋味。伴随着列车有节奏的声响,我的心早已飞向了漠河。

到天津,再到哈尔滨,我开始领略了北方大地那刺骨的寒冷。在哈尔滨几经周折,我找到了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我的举动感动了他们,专列确实满员,他们破例让我上了专列,且免去了我的哈尔滨--漠河往返车票的票款,给了我一个列车员工作车厢的硬卧铺位。在哈尔滨,我特地抽时间找到制锦旗的铺子制了面锦旗送给铁道国际旅行社。

几个月来,我查阅了有关HLJ省、有关MH县的资料,思想上做了充分的准备,那儿天高地远,又天寒地冻,是中国的寒极,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五十三度,这些,你受得了吗?我在物质上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毛衣、毛裤、棉袄、棉裤、棉大衣、棉帽、围巾等,还购置了一部照相机。我的弟妹伸出了援助之手,每人给了我数百元。

从漠河回来后,我把所见所闻讲给学生听,激起了学生们对地理、天文知识的极大兴趣。不久,哈尔滨铁道电视台寄来了一盒录像带,曾赴漠河的几位专家也从各地给我寄来了日全食照片。我利用课余时间把录像放给学生看,学生们从录像中第一次见到了日全食发生全过程的壮丽景像,无比激动。我又把照片展示给学生们看,大家非常喜欢,仔细端详,提出了不少问题。我趁热打铁,立即在全年段组织了地理兴趣小组,有几次于晚上七至八时多在学校操场上组织学生观察海尔--波普彗星,并让学生写日记。后来,我又先后组织学生观测日偏食、月全食、流星雨等,日偏食看到了,流星雨和月全食因天气原因未能看到。学生们在我的带领、鼓励下情绪高昂,我勉励大家不要灰心,以后一定会看到的。

我提着包儿急急下了专列,一瞧手表,已是四点四十分了。我直奔火车站外的小广场,不见大客车,以为还没来,一打听,刚开走了。原来为了抢时间,竟提前开走了。我急懵了,

一瞧,小广场上有一辆中巴停着,一问,正要开往“北极村”看日全食去。我急忙跳上车去。这时,哈铁旅服务公司副经理也没赶上大客车,跟着上了中巴。中巴的引擎在不停地响着,发动了好一会,终于开动了。我瞧了眼手表,快四点五十分。中巴里坐着MH县公交公司的十来位职工,赶着要去看日全食,车子是他们单位的。

漠河之行收获太大了,我不光领略了日全食的美景,还对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有了感观上的了解。以前在授课中讲大兴安岭林区,讲祖国最北端黑龙江畔的积雪与严寒,我只能按照教材中的叙述凭自己的想像去讲。这次我从哈尔滨到漠河途中穿过了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见到了长在积雪山坡上的红松。以前我只大略知道漠河在祖国的最北端,这次旅行我详细知道铁路通到离MH县城约三公里的西林吉车站,县城到漠河镇(又称“北极村”)距离八十四公里,只通公路。站在积雪没膝深的临中俄边界的黑龙江畔我看到了黑龙江这段江面宽约三、四百米,对岸那一大片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山脉、林区叫外兴安岭,真是大开眼界。

这阵子,车子似乎也铆足了劲,不再熄火了,一鼓作气开到了离“北极村”村口不远处停了下来。有边防哨卡的栏杆拦着。一辆小轿车从村子里开出来,在栏杆前停了下来,车内出来一人,走向这边的中巴前,打听南方的一位老师来了没有。我连忙回答我就是。他瞧了眼我胸前挂的观测证,走向哨卡前跟边防人员说了,边防人员知道今天都是来观日食的,对我和中巴车上的人给予放行。我和铁道劳服公司的副经理一块下车通过哨卡走向小轿车。上车后我打听来人,才知道是哈尔滨铁道国际旅行社的人发现我早上没上大客车,派人接我来了。我心里十分感动。小轿车把我和副经理送到了漠河镇政府门口的场地上,我瞧了瞧手表,八点,日食刚刚开始,场地上聚着不少人在用观测卡观看着。我左顾右盼,不见专列上来的大队人马,连忙打听他们在哪儿。刚才接我的那人走了过来,又叫来了一辆小轿车。我和副经理连忙上车,小轿车在“北极村”内宽阔的道路上行走着,很快把我们送到积雪深厚的黑龙江边。我们下了车,很快找到了旅行社的人们,他们正为寻不着我而着急哩。见到了我,大家都十分高兴。日食已开始一阵子了,我连忙从包里找出电焊墨片,开始了观测。观测了会,我朝黑龙江面望去,江面约三四百米宽,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着,可以通行车辆。哈尔滨铁道电视台的记者发现了我,就在雪地里采访了我。

我看到了日全食,看到了黑太阳的上方出现了一个圆珠.,象是挂了一个耳环,那就是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的“贝利珠”。日全食时神奇的二分四十六秒,令人终生难忘。

由于是亲身经历,在授课中讲到有关的内容时,我就能淋漓尽致地发挥,使学生爱听。旅行中拍下的照片配合课本中的插图激起了学生莫大的兴趣,也让学生开了眼界。

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时能成为一名见多识广、全面发展的有用的人才,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我用自己的行动为实施地理第二课堂教学做了一点尝试,我将继续努力,在我所教的每一届学生中组织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同时,只要经济条件许可,我将尽可能地利用假期自费到祖国各地走走看看,以丰富自己的见识,成为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师。

到底坐上了开往“北极村”的车,我的心安稳了下来。中巴亮着灯在冰雪路面上摇摇晃晃行走着。我看了看车内,驾驶员身边虽安着根暖气管,但车内密封并不好,我身上穿着厚厚实实的,仍感到寒气直往身子里钻,尤其是脚底,袜子棉鞋仍挡不住似有无数根针尖往上刺般的难受。车子约摸走了半个多小时,突然熄火了。驾驶员掀开发动机盖子,修了一大会,发动机还是发动不起来。这车要停在这儿,岂不误了大事?我急得身上冒出了汗,也不觉得那么冷了。车上的人都急了,陆续下了车,我也下去了,一瞧,公路路面上结着冰,只有路中间露出一缝儿暗青色的路面,路的两边堆着厚厚的积雪,路外的山坡上白雪皑皑。我踩在路边的积雪里,雪竟没过膝盖,同行的当地人告诉我,现在的气温差不多在零下四十度左右。车子到底发动起来了,我们又上了车。车子继续在湿滑的冰雪路面上行驶。不料,走了十几公里,车子又熄火了,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雪地里,再次拋锚令全车人都急,车上人得知我是从万里之遥的东南方赶来看日全食的,更替我着急。我望望窗外天色大亮了,心凉了下来,身上冒出了冷汗。我开始后悔,早知这样,昨天就上“北极村”,在村民家住上一宿多保险,或者刚才干脆就不要来,上漠河三中电视直播现场去也保险。现在呢,真急死人。车上有一位拿出手机按了半天,无法跟MH县那头联系上。车子到底又修好了,我绷紧的神经松弛了下来。中巴继续在又湿又滑的冰雪路面上行走着,我心里黓念着,千万别再熄火。不料,车子却象一个尚未痊愈的病人在转来弯去的山路上走了一阵子,又瘫倒了。这时,太阳已经升得老高了,我心里更着急了,心想,为了这次难得的日全食自己跑了一万多里路,花了不少钱,岂能让自己这一生中最大的一个愿望在这关健时刻泡汤?唉,这车子早不坏晚不坏偏偏在这节骨眼儿上坏,平日里要是坏上一百次,躺在这儿十天半月开不动都不打紧,如今呀,这每分每秒都多么宝贵。我打定了主意,这车子要真个撂在这儿动不了,自己就踩着积雪爬到山坡上去看日食,千辛万苦到这儿了,这机会怎能错过。就在我万分焦急的当儿,驾驶员给车子引擎换了个零件,车子又发动起来了。我的心儿跟着跳起来了,啊,有希望了。我知道,驾驶员心里也跟我一样着急,他也想看日全食。车子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着。到了一个交叉路口,驾驶员跳下车瞧了会方向,又上车开走了。我心里默念着,千万别走错路了。终于,车上一位到过“北极村”的人叫了起来:“只剩十公里了!”我全身的神经为之兴奋起来,高兴地拍起了双手。紧接着,我听见有人在数着剩下九公里、八公里,这时,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向“北极村”。

漠河,象一颗迷人的星辰镶嵌在祖国的最北端。半年多来,为了能实地观测二十世纪发生在祖国大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我经常久久伫立于墙上的中国地图前,凝视着雄鸡形状的祖国的地图,它的最北端--象鸡冠的位置,就是漠河。漠河,它象一颗宝石在我的心中闪耀,它又象一块磁铁强烈地吸引着我。我无数次梦中到了漠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梦醒后我又总是说不清楚。

观日全食的专列停靠在西林吉车站,这儿离MH县城三公里,离漠河镇的“北极村”八十四公里。专列上的一部分人三月八日去了趟“北极村”,游览了一番回来,九日他们将在漠河三中的中央电视台的直播现场看日全食。我和专列上的一部分人将于九日上午到“北极村”观着。我仔细看了看车票上印的时间,早上五点上大客车。八日晚在专列车厢,哈尔滨铁道电视台的记者打听到我是自费来的,跟我约定九日早上在大客车上对我进行采访。

想着第二天就要看到日全食了,我心里不禁激动起来,一个晚上似睡非睡的。次日凌晨不到四点就醒过来了,我匆忙洗漱,穿上棉袄、棉裤,套上了两双袜子和在漠河城关买的棉鞋,瞧瞧手表四点半已过,我又往身上套上棉大衣,提着包儿要下专列。在过道上,一位列车员走过来向我要观测卡,我想自己只有一个观测卡,但还有电焊墨片,就打开包儿翻了一阵子,找出观测卡送给他。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