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解“毒”于丹

第54节:透过于丹看社会2

  • 作者:徐晋如、杨昊鸥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4 17:01:40
  • 字数:3400字

……

于是”大多数”放弃了沉默——喧嚣中,”替天行道”的大旗高高飘扬。

那么多自称”王小波的门下走狗”的人时,心里该是怎样一种尴尬。

在大学读书许多年,笔者发现越是在专业方面水平高的讲座去的人越少,这几乎成为了一种铁的定律。所以当有人诘问:”有本事你们也把你们的见解写出来和于丹比一比呀”时,我无言以对。这个无言不是理屈词穷,而是类似于网络聊天时经常用到的”无语”。很惭愧,《论语》我只看过朱熹的《四书集注》和程树德先生的《论语集释》;听说最近于丹在讲《庄子》,这个我的发言权要足一点,前前后后也看过七八个本子,如郭象的《庄子注》、王夫之的《庄子解》、王先谦的《庄子集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世说新语》刘孝标注释里面提到的支道林解庄也参考过……顾炎武的祖父曾经教育他:”著书不如抄书”,读读这些书,真感觉这是石破天惊的大妙语。我以上提到的几本书,大型一点的新华书店都能找到,可惜大部分都是滞销书。可见所谓某些高呼”复兴传统文化”的人,不过是叶公好龙的隔世再传。

另一种诘问是:”你们有精力在这里说这么多,怎么不像于丹一样多为复兴传统文化做一些努力呢?”每当我面对这类言辞时,不禁悲从中来。本次签名活动的发起者徐晋如精于诗词、谙熟京剧,为了将伟大的传统薪火相传,长年在许多高校开设诗词创作、京剧导论等课程。他所在的中山大学距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单边的车程需要一个小时,但他坚持每周到广外给那里的学生开课,经济上的所得只是一点可怜的课时费。2006年年末,他发起并组织首届穗港澳大学生诗词创作大赛。要知道,晋如现在只是一个在读博士生,他有自己的学业,有自己生活上的负担,但为了华夏文化之不颓,他就是那么全身心投入地去做这些事情,在各种阻力面前恍入无人之境。他没有媒体的平台,没有炫文博众的功利之心,有的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试问,这难道不是在为”复兴传统文化”而努力吗?”复兴传统文化”一句话听起来是那么的有诱惑力,对我也有同样的诱惑力。可是在我看来,爱因斯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和一个蹩足的科普人员不可同日而语。”复兴传统文化”与”曲解传统文化以适今”是截然不同的。每当我在学校图书馆古籍部看到那几位熟悉的身?影——?几位终年浸泡在图书馆的教授、老师,我的心里会涌起无尽的敬意,我知道应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一次旁听林岗先生(中山大学文艺学教授)的”中国美学史”,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文明,未来极有可能像许多古文明一样,拥有灿烂的过去,但最后散落成碎片,被融化和吸收到别的民族当中,自身作为一个整体不复存在。”林先生是性情极为通达之人,不会像梁思成一样表现得痛心疾首,但在座弟子无不黯然。希腊文明在波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日衰,其破碎因于战火。现在,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面对传统文化典籍、面对中华文明的根系?在回望典籍、文明、历史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坚持和什么样的放弃?

今天晋如将吁请书发到了天涯论坛,我在众多回帖中看到了许多激烈的言辞。这让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装》,记得在中学的时候笔者曾续写过这个故事:说出真相的小孩最后真实的结局是被街上的众人打死,因为无忌的童言揭示了众人的无知,这和苏格拉底很像。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像王朔在《顽主》里面调侃的那样:我想说我不能说可我还是要说。

王小波并不是天才,真诚的言说、狡黠的气质加上遵从于逻辑的思维,成就了这个生前不为人所知、死后却掷地有声的名字。北岛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常想,如果王小波还没有死,他看到

于是必须有人选择沉默,哪怕是少数。沉默,作为无声的言说,将是我们守候家园的最坚不可摧的防线。

刘心武解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们沉默了,易中天品《三国》的时候我们沉默了;但当有人臆解《论语》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只能涌现出孔夫子的谆谆教诲:”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顺便说一下,孔子对于原则问题从不”温良恭谦让”,如果于丹女士把她的书名改作《天书奇谭而不是《于丹〈论语〉心得》,我个人也不致”打破沉默”。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