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仙侠 > 怪力小农女:经商种田爱搞钱

第244章 炸鱼柳,脆鱼丸

  • 作者:一吨砂糖橘
  • 类型:仙侠
  • 更新:2023-09-21 03:11:52
  • 字数:4422字

“啥是图书馆啊?”

“就是集中借阅图书的地方。咱们村子里有这么多孩子读书,也不能光读课本,多读点书,开拓一下视野。而且我瞧着最近读书的人不止孩子们,村里乡亲们有空也能去听会课,这些书也是给他们看的。”

吉智好长时间没见着娘了,看到娘亲就扑到她怀里痛哭,四岁的孩子哭得声音都哑了,饭都顾不上吃就睡着了。

梁余芳心里也是纠着疼,以前觉得小富即安,小富被人盯上就要扩大产业让人不敢轻举妄动,拥有个富贵就想要更多,忘记了在家等候的孩子和家人。

想起刚刚路过明安小筑和食堂的时候还是烛火通明,看来最近来找打听林家的人很多嘛,住得满满当当的。

“祝村长,今日我来找你还有一件事情,我想在我们培英堂旁边建个图书馆。”

“一家人想要更好的生活都是要一步一步往前走,现在短暂的分离都是为了以后长久的相聚,所以大家还是不要过于悲伤了。我们是奔着好日子去的,若是真的想家,就在家里多待些日子。”

吉祥安慰大家,只是现在生意越做越大,想停下,就会被人侵吞,只能不停走,不停发展。

“那敢情好啊!我给你说,最近我可也学会了几句诗,我读来给你听听。”祝村长扛着锄头满脸骄傲,谁能想到啊,老头子也有吟诗的一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吉祥啊,这次回来可晚点走,鱼要卖出去了还要收割稻子,你可要留下哈。”祝村长扛着锄头高高兴兴地田里回来,“我跟你说呀,最近客栈生意好,明年就能把钱还上了。”

祝村长还惦记着跟林家借的一百两呢。

“好!”旁边路过的乡亲听见祝村长吟诗很给面子地在一旁喝彩,给暗地里打听林家消息的人给惊呆了。

这什么地方啊?

锄地的老汉都能随口吟上两句诗了。

一夜无话,大家都在调整心情。

现在能做的就是先设置好门槛,等未来,管理图书馆的人也要能识文断字的,甄别工作就很好做了。

祝村长点头:“可以啊,这是造福村子的事情,肯定给你办妥了。”

祝村长已经想到未来的半个月周边的村子又要怎么来看热闹,自己到时候吟诗一首,明安村就会变成十里八乡的文化村。www.

想着,自己忍不住就要笑出声来。

吉祥看到祝村长已经陷入了自己的思绪就不再打扰他,去田里看看情况。

水稻经过发展产量已经相对稳定了,有些时候能达到四石的产量,这对百姓而言是十分不易的。

田里还有不少鱼,今年明安村拢共一万五千尾,主要供应四季楼和镇上、村里的百姓的需求,已经卖出去两千尾;瑞来庄那块也养着两万尾,云客来的供应主要从那边走,偶尔到市集上售卖,如今还剩一万五千尾。

还有一个月就要收割水稻了,若是没有卖出去,即便新挖的鱼塘也放不下这么多啊。

她想到了炸鱼柳的办法,一是能保存,二是能提到镇上、县里零售。

“大力叔,能给我捞两条鱼上来吗?”

王大力已经从外地回来了,学得一身种植的本领,日日泡在山上不回家,听说他妻子都已经揪着耳朵骂几回了,还不改。

“你要吃鱼啊?上食堂吃去啊,最近食堂日日都吃鱼,还做了丸子,不用自己来拿。”

鱼丸子?吉祥突然有些饿了。

“没事,我想到点新吃食,我提着去食堂让赵婆婆给我做。”吉祥伸手点了两条看起来最肥的鱼,拎着就去了食堂。

为啥不回家呢?

因为她和她娘的手艺是一脉相承的黑暗,做出来的东西狗都不吃。

食堂掌勺的有三个厨师,都是明安村的村民,一个是先前过世的叶琳的母亲,一个是孙婆婆的儿媳妇、二狗子他娘,还有一个是村头不大爱说话的曹大汉。

话少,手艺好。

“孙婶婶,您帮我把这鱼切成一条一条的,然后用盐、糖的腌一下,再用面粉包裹,下锅去炸,炸完了咱不是有蒜头酱吗?拌一下,看看好不好吃。”

吉祥在外头等着,看着不少生面孔在食堂里吃饭,有的是来做工的,有的衣服看着就高档,应当是府城过来的。

真是难为他们了,这个村子里主要是种地,再怎么探索也就是些种植的技术。

这也不是啥独一无二的东西,若是喜欢,真的可以教他们。

在吉祥恍神的时候,炸鱼柳的香气已经飘了出来,光是闻这香气,她就觉得这事成了!

“吉祥你是真有办法,这东西香的我能再吃两碗饭。”

油贵,即便是现在有点钱,也舍不得多买,哪会用这么多油去炸鱼柳啊。

书毕竟昂贵,一本少说也一两银子。

明安村的村民她信任,但要真有别村的人借着借书的名义来偷书岂不是坏了自己一片好心?

莫非真是什么高人隐居在此,教化百姓不成?

“哎,见笑了。”祝村长还像模像样地行个礼,转身对吉祥炫耀,“不错吧。”

到了明安村天色有些暗了,吉祥先把几家孩子送回去,才带着自家的孩子们回家。

“看到村长这么好学,肯定会带着村里人走得越来越好的。”吉祥打趣了几句,“正好曹工头刚把香禾的屋子建好,顺带交代下他接下去就建个三层的图书馆吧,一层摆放阅读桌椅,二层和三层就放置书籍。”

“真的谁都能进?要是外村的人凑热闹怎么办?”

“这样,咱们就下一个规定。只有能够亲手写下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所借书名和归还日期的人才能进入图书馆。若是村里乡亲想借阅可以带着孩子过来让孩子写,也可以自己去请教夫子,学会了再来接。”

唉。

家中的人都很沉默,虽然现在有钱了却不如在镇上卖多味鸡的那段时间齐整温馨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