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修真 > 盘点:开局十大名相

第37章韩非

  • 作者:未翻身已碰头
  • 类型:修真
  • 更新:2021-09-29 12:33:47
  • 字数:5352字

更是将自己所遵从的法家运用到了战国时期的两个大国之间。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像之前的儒家圣贤一般,由于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只能将自己的情怀全部寄托于自己的文字。

之前他还是秦始皇嬴政最为欣赏的人物,然而由于不合时宜的发言,却令他身陷牢笼。

牢房外静静地矗立着一个英武的身影,他就是李斯。

始皇帝十四年,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被囚禁于秦国都城咸阳的牢狱中。

因为这两位弟子学习荀子的儒家的思想理念,最终却整理出了法家学说。

特别是看到视频之中秦国一统天下,他就知道大势已经无法挽回。

他不由得想起自己和李斯的过往。

迫于对现实的无奈,荀子也开始了收徒讲学,他将他自己最宝贵的一生全部留在了稷下学宫和楚国兰陵。

浮丘伯、张苍、毛亨等人,要么精通诗歌,要么精通律法。

可是在荀子门下,被世人所最为熟悉的的莫过于韩非和李斯。

对于李斯,韩非是有一些了解的。

李斯与韩非虽然都拜于荀子门下,但两个人的出生却天差地别。

李斯,出生于平民最底层,年轻的时候在地方上曾做过小吏。

在荀子的门下,不乏出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

可是韩非却也有着自己的苦恼,韩非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说话结巴。

要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百家争鸣,政治家想要立足于世,必须要有良好的口才。

而韩非的口吃带给他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所以韩非的笔变得更加尖锐,写作也成为了他向世界阐述思想的一种方法。

很多时候,韩非写故事经常喜欢运用反语、讽刺、影射这样的文笔,他认为这也反映出他当时的一种无奈的心境。

一个是出身低微的小吏,一个是天生贵族,机缘巧合都拜在了荀子门下。

韩非的政治理论水平其实要高于李斯,在很多场合就连李斯也表示出自愧不如。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但是韩非也知道,在政治实践方面自己是不如李斯的,他没有那么多机会去实践。

虽然两人都是荀子的学生,但韩非和李斯都并不完全同意荀子的一些儒家思想。

二十多年前,长平之战,赵军直接被坑杀了40万余将领,赵国大伤元气。

至此秦国在战国七雄当中已经没有了强劲的对手。

与此同时战国时期各种各样政治思想也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在荀子的思想理念中,仁和义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君王时常关心百姓,将百姓的生活与自己时刻牵连在一起,那么百姓也自然愿意奉献出所有的财产,甚至是生命。即使是战争,百姓们也会勇往直前,这也决定着战争的成败。

但李斯则认为,秦国通过四世不断地努力,通过战争,才获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并不是像荀子所说的是通过仁义来达到的,师徒的观点已经发生了分歧。

荀子一直以孔子的后人自居,虽然他也曾游历过秦国,知道法治的效应。

他的思想是与普通的儒家不同,但是在他仍然坚持儒家的情怀和格局,认为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

而李斯也十分清楚,作为一个政治家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方面,必须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思想理念。

韩非也是一样,他的许多认知跟李斯是十分相同的,更加偏向于法治。

十几年前,秦军灭掉了东周,结束了周朝。

当时吕不韦为相,秦国开始了广纳人才的政策,四处招揽各国的精英。

而李斯也牢牢地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希望能够发扬自己手中的帝王之术。

相比李斯,韩非更善于思辨。

但是由于天生的缺陷,他并不善于言辞,而且他的内心非常敏感。

在本质上他与李斯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对老师荀子所说的儒家理念,并不是全盘接受,也不全盘否定。

他们更加奉行的是政治典章和严峻的刑法。

韩非的核心思想【法、术、势】三者互相联系,互相衬托,集合了皇帝、法制、推行等内容,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韩非才是法家的极大成者。

可惜韩非这一生命途多舛。

秦王嬴政加冠之礼,掌握了实权以后,便开始了东出六国。

在吕不韦的推荐下,李斯很快得到了秦王嬴政的信任。

李斯运用帝王之术,很快给秦王出了一条计谋,他向秦王建议,派谋士周游六国,以重金收买六国权臣,让六国之间互相猜忌。

当时最受影响的就是齐国,齐国的齐相被秦国用重金收买之后安于现状,在秦国攻陷其他五国时袖手旁观,坐山观虎。

因此李斯的建议也直接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可是韩非他的日子却过得并不怎么样。

作为韩国的公子必然会为韩国出力。

韩国是在战国中综合实力最弱,虽然韩非子曾多次上书谏言韩王,要改变韩国以往的治国方针,兴农业,重民生,固边境等,但韩王并没有完全听取他的意见。

韩非的举动没有得到韩王的认同,却被秦始皇嬴政看中。

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他看到韩非的文章后说:【寡人若能见到此人,与他交游,便是死也没遗憾了。】

而因秦国攻韩,韩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划削弱秦国的实力。

于是韩非来到了秦国。

从秦始皇对韩非的大为赏识,到任用不决,其中的时间很短,韩非很清楚个中玄机。

秦始皇读过韩非的政治理论后慧眼识珠,这本是很好的开端。

但未必所有良好的开端都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在处理韩国关系主张上,韩非的【存韩论】让秦王清醒地审视了对韩非的赏识。

韩非韩国公室身份也使得秦王在任用决定上需要格外审慎研判,毕竟四年前有郑国渠事件的前车之鉴。

而且韩非也清楚李斯这位同窗并不是很欢迎他的到来,还得罪了姚贾。

如今深陷牢笼,恐怕是再无机会施展一生所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韩非叹息了一声,不再思索这些事情。

至此,李斯对成功的渴望更加强烈,这也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学习。

韩非则不同,韩非是出生于韩国,天生的贵族。

韩非曾经听说过李斯自己讲过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李斯在厕所里看到老鼠正在吃东西,每逢有人或者其他的动物经过时,老鼠就会惊慌失措地到处逃窜。

大秦世界。

后来李斯又跑到了粮仓里,看到老鼠吃的是粟米,而且还在暖和的仓库里安了家,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惊扰。

李斯说这件事情让他获得了很大的感悟。

他认为人和动物一样,如果想要荣华富贵,关键还是在于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李斯与韩非是同窗故友,二十年前他们同时拜在了荀子门下,却没想到二十年后两人会一门之隔,天壤地别。

而韩非明白自己的命运可能就会终结在李斯的手里。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