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修真 > 灯月传奇

第40章高光还是悲凉1

  • 作者:隐红
  • 类型:修真
  • 更新:2021-12-28 06:36:42
  • 字数:10122字

通过这种方式,明初经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达百万人之多,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世界移民史上也是罕见的。

当时的怀庆府隶属河北管辖,背倚太行山,南临黄河,巍巍大山自北而来,滔滔黄河自眼前流过,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且瑰丽多姿,风景怡人,江山如画多娇,令人留连忘返。

其中,最为耀眼的是嶶州凤阳人朱元璋领导的一支义军,文有刘伯温李善长等,武有徐达常遇春,麾下更有猛将无数。

一时横扫群雄,势不可挡!

汉族人不堪蒙古人的压迫,各路英雄高举义旗,展开了轰轰轰烈烈的“驱逐外寇,还我中华”的农民运动。

据记载,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明朝先后数次从山西的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

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按“两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

凡移民者,都必须到洪洞县的广济寺办理迁移手续,领取“凭照川资”,然后从这里出发,按照官方指派的方向,在官兵的监护下,分别迁往中原各地。

其时山下平原地带,田地荒芜,杂草丛生,一派悲凉景象。

民间还流传着若干关于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故事。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脚趾甲,说凡是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甲都是两瓣的。这是对在明代惊天动地的“老鹳窝底下”事件的惨痛记忆。

从山西各地迁移下来的百姓,纷纷寻找安身之地,在官府的帮助下,形成了今天的前后庄西、九府坟、许良镇、清化镇(博爱县城)、马营、上下期城、西庄、上庄、皂甲树、花园、前后乔村等一处处村落。

而当时的山区,尚无人开发,故还没有村落出现。

此山位于太行山南麓,故属南太!

今天,在整个河南,在山东,在河北,在AH……乃至大半个中囯,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男子道:

“免贵姓韩,是从洪洞大槐树下来的。”

耳闻姓韩,天裂道人脸上失望之色一闪而过,但依旧不动声色:

“山下平原地带已是人满,何不选此地居住,侧是长龙,背靠南太,前有丹水,风脉极佳啊!”

“道长,请问家该安置何处为好?”

闻言天裂道人煞有介事地审视了一下,便指着流圈椅地势右侧靠背的地方道:

“此地吧,虽不是绝佳,也是极好的了。”

“谢道长。”

而后韩姓夫妻便取出随身携带的工具,砍了一些树枝,去搭草房了。

之后又来了张姓、田姓、候姓、刘姓,天裂道人把这些姓氏的人都安置在流圈椅地势的椅背上,唯有中心坐着的位置空着,等待有缘人。

又过了几年,这一天,终于来了一个姓王名朴的人,是山下前庄西村的。

王朴道:

“山下这几年发展很快,庄西村的人口已有点拥挤了,听说山上不错,所以来看看。”

闻言天裂道人道:

“施主来得还算及时,此处村落已近形成,不过,最好的位置一直留着,施主就在此安家落户,以后王姓一脉的开枝散叶,发扬广大,不仅靠此处风水宝地的滋养,更有绝代人物出世,流芳千古。”

耳闻此语,王朴便即动手,寻了四根大的结实的木头桩子,在天裂道人的帮助下,固定好后,便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朴就领着老婆孩子到了自己已占据的最好位置,茅草屋搭好,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又过了一年,王家第三代人出生,取名景德。

王景德长大娶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由大到小的排名是--怀瑞成长乐,都以“安”字结尾。

也就是,老大王怀安,老二王瑞安,老三王成安,老四王长安,老五王乐安。

前面四个儿子皆虎背熊腰,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表人才,唯老五乐安自小瘦骨嶙峋,体质单薄,像有什么病似的。

王乐安虽然体质孱弱,但却非常的调皮捣蛋,小时走路,伸开两臂,见了村人也不躲避,村里树上的老鹊窝,没有一个能逃得了他的手心,但却极为聪明,不管什么东西什么事,一学就会,更有过目不忘的奇能。

王乐安之父王景德因早年救了朱元璋手下一大将的性命,那大将养好伤走之前,并未留名,只是将一身所学传给了王景德。

王景德见五个儿子慢慢长大,忖度着也该将武功传给儿子们了。

但却留了个心眼,小儿子乐安太过顽皮,怕学会武功后闯祸,便先传四个哥哥。

王乐安心知肚明,每逢父亲传授四个哥哥武功时,便用唾液湿了窗纸,戳破一个小洞,偷学暗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乐安由于天赋惊人,武功一道进展得异常迅速,其父王景德教出来的招式,四个哥哥还未领悟,王乐安早已融会贯通,一骑绝尘,把四个哥哥远远甩在了身后。

本村田氏一脉有个名唤田存仁的,师从小底村一家医术精湛的,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说,除了针灸推拿外,尤其擅长儿科与妇科,远近闻名,受人敬仰。

王乐安武之一道习得绰绰有余,得空便向田存仁请教医术,凭借超常的天赋,很快就精通针灸、捏骨,儿科与妇科也习了一些,但是不精。偶尔遇到病人,也是手到擒来,自此,武、医两道并驾齐驱,各有千秋。

偶尔溜到山下去玩,相中了一家面馆的面食,一来二去的,不知不觉中竟也学会了这家面馆的面食手法。

自此,又多了厨之一道在身。

王乐安但凡出门或回家,从未走过大门,都是提气纵身而出入,日子久了,其练武有成的秘密便暴露了出来。

也是合当有事,这一日,大雪纷飞不停,下了整整一个晚上,翌日天明,大雪方止,地上积雪足足有一尺来厚。

王景德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两个脚印外,其余再没发现有别的脚印,王景德正自疑惑脚印从哪里来时,从大门进来,发现大门里边同样大小的两个脚印好端端的出现在眼前。

登时王景德气就不打一处来,大门是走的,不是任你飞来纵去的,要不然,修这大门有什么用处,这不仅是逞强逞能,更是对门神的不敬。

王景德当即喊来老四王长安,指着地上的脚印问道:

“说,这脚印是不是你留下的?”

为什么单喊王长安,因为老大王怀安,老二王瑞安,从小就是听话的乖孩子,除了老五王乐安特别淘气调皮外,就数老四长安了,要么老三成安,为什么不怀疑王乐安,因为王景德没教过王乐安武功,故排除在外。

王长安一听急了:

“爹,你可别冤枉好人,这脚印不是我留下的。”

末了,又神秘兮兮道:

“爹,你上窑洞顶的麦垛子去看看就知道了。”

王景德来到自家的窑洞顶,那麦垛子一边有两个脚印,另一边也有两个脚印,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到另外的脚印了。

王景德忖度了一会儿,心道可能是冤枉老四长安了,兄弟四个习武,掏麦秸引火的杂活都是老五乐安干的,这脚印……莫非是老五乐安的?可他明明就没有习过武,这等轻功,这等身手,虽谈不上超一流,也够得上顶尖一流了啊,真是奇了怪了?!

但王景德却是不动声色,并未刨根问底,就那么默默无语下了窑洞,若无其事,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王景德五个儿子里,王乐安由于调皮捣蛋,被孤立在外,但老三王成安,老四王长安与王乐安关系最好,所以,王乐安经常指点二人的武功,五个人的武功强弱排名,王乐安最好,王长安次之,正好弟兄们的年龄大小按武功排名的话,来了个头倒末。

王景德不动声色,不代表王乐安不知道,王长安第一时间告诉了王乐安。

王乐安听了反倒很是高兴,自己计划山东访友的事又进了一步,就差最后一步了。

这一天,山下许良镇适逢庙会,王景德早早收拾好,去集上准备买些日用品。

见父亲出门离开,王乐安喊来王成安王长安一合计,弟兄三个玩了一会儿,吃过午饭,估摸着王景德快要回来时,王乐安带头,来到疙垱坡山顶,看着山底,静候王景德归来。

王乐安搬了一块石头,大约重有八九十斤,放在峰顶靠沟的地方,对准山下那条回家的路。

王成安问:

“五弟,你要干什么?那可是咱爹,千万别伤了他。”

王乐安道:

“放心吧三哥,我只是吓吓爹,不会伤爹一根汗毛的。”

眼见山下小路上出现一道身影,大包小包拿的,扛着,可不正是王景德赶集回来往家正走着。

王乐安脚尖抵着山石,看见王景德回来,脚尖微一用力,山石滚落,将一块小石头砸成碎屑,四面飞溅中,大石落下砸在一块巨大的山岩上,弹起有丈许来高,再落下时,发出轰的一声巨响,跟着群山回应,似百子连珠炮般轰鸣回荡,势如奔马,快如闪电,直向王景德滚去。

此时的王成安王长安二人,早已吓得面如土色,浑身瑟瑟发抖,指着王乐安喊道:

“五弟,五弟,你这是要害死爹爹吗?你!你!……”

王乐安却是稳如泰山,一点也不着急,想着如何控制飞奔的石头不能偏离目标太多,要吓就得吓出个样子来!

其实,王乐安的武之一道早已突破巅峰,进入了一个奇异的未知境界,至于是什么境界,只是王乐安自己不知道罢了。

在这人世间,武者一道的修为,再无一人能出王乐安右者,自己就是金字塔顶端般的存在,更是没有对手。

却说王景德正自行走着,嘴里哼着小调,肩上扛着许多家里的许多日用品,还有一大堆好吃的,忖度着回家以后和家人美餐一顿,顺便捎带着审问一下王乐安,那脚印是不是他留下的,如果是,也不责怪他偷练武功,从此就开始正式传授他武学,五个儿子将来个个定是不世的大高手!

心里正这般想着,嘴里的曲子便哼得更欢了,突然间一阵轰鸣,抬头看时,一块大石如星坠丸泻般正朝自己飞来。

看那大石,少说不下八十多斤,加上滚下来的惯性,怕不有数千斤的力道!

自己虽说是练武之人,但凡身肉胎,是万万抗不住的,更何况身上还背了那么多东西!

就在王景德暗叹完了的时候,陡见一道黑影捷若飞鸟,快逾奔雷般后发先至,劲风激荡之际,凌空一抱,生生抱住了那激飞的大石,落在王景德面前。

“爹,你没事吧?”

闻声抬头一看,正是儿子王乐安,王景德此时才反应过来,空山寂地的,哪里滚落的大石,原来是小子你,吓唬老子?!

其时的王乐安,经过多年的习武修行,已是目若朗星,面如冠玉,黑发垂肩,精神奕奕,完全没有了幼时的瘦弱干枯,往那一站,更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宛若天神降临般,气势如虹,令人望而生畏。

王景德暗暗叹息一声,心里摇了摇头,忖度道:‘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小子,你不知天高地厚,将来必定要吃亏,老子现在是管不了你了,可这个世界上的高手,多如牛毛,当你后悔时可就晚了!

此时,王成安王长安兄弟二人也从山顶飞奔而下,见父亲安然无事,但还是开口:

“爹,你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吓死我了,爹,不知何故滚落一块大石,若非五弟,算了,反正无事。”

弟兄三人从王景德肩上拿过东西,各自扛了,一路说笑着朝家里走去。

回到家里,王景德第一时间找到天裂老道,把前情一事讲了出来。

天裂听后抚须不语了好一会儿,后开口:

“施主,令郎少年人天性,是很自然的事,何须为此事大惊小怪呢?”

王景德道:

“某计划将那小子废了,养在家中一辈子,免得日后死于他人之手,尸骨无存。”

天裂道人闻言开口:

“施主不可意气用事,此子来生不可估量,恐非你恣意可为之!”

王景德道:

“某意已定,今生性命尚且难料,何谈来生乎?”

言毕离去,准备实施自己的计划。

天裂道人打个稽首:

“施主贵姓,可是从山西洪洞县迁移下来的?”

山上有一地势酷似流圈椅的地势,两侧有两道长龙似的山岭,直奔山外,其势磅礴,宛若两条欲冲天而起的巨龙,龙尾相交处,正是天然流圈椅的地势处。

其时有一道人经常出没此地,察天观相,暗暗惋惜。

元朝末年,蒙元政府无能,赋税沉重,横征暴敛,致民变四起,天下大乱。

这一天,天裂道人正在流圈椅椅背后的山脊上踽踽独行时,无意抬头时,看见了两道人影。

心里一喜,便定住身子,静候来人。

须臾,两道人影已至面前,是一男一女,估计是夫妻。

朱元璋采取手下谋士“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一统天下,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骨气王朝--明!

但是,此时的江山经过战乱的肆虐,已是遍地疮痍,民不聊生,山东、河南、河北一带更是十室九空,多是无人之地。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