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白袍天下

第五十五章 论道选募

  • 作者:观鱼公子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1-14 20:52:51
  • 字数:7622字

丁源知道程欢喜有考校自己的意思,却并不慌张,道:“主帅,这选募将士的标准,已经在招贤榜中说明了。下官斗胆猜测一二,主帅可是在效法北府军的做法?”

北府军,乃是前朝开国皇帝最为依重的力量,是从流民中选募的精壮,组成的一支队伍。比起士家子弟组成的队伍,战斗力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程欢喜立即修书一封,盛赞丁源才学出众,自己仰慕已久,而今镇北营草创,急需丁源这样有才学之人。愿拜丁源为军中别驾,云云。

写好之后,隆而重之的用了鎏金花边的信封,装好之后,交给桑桑立即送去。至于这位丁源丁从事,会不会接受自己的邀请,也只能看老天爷的意思了。

程欢喜一拍额头,想了起来,以前管着南蛮营部的,不就是丁源吗?此人也是寒门出身,却是在管理方面颇有本事,若是能将他拉入镇北营,自己绝对可以省了许多操心之事。

“关于校场选士,丁主簿有何高见?”程欢喜问道,他可不想浪费丁源的才干,既然来了,总得给自己说点有用的东西。

可是这个人在度支部,并不受待见,寒门出身的丁源,已年过三十,还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小从事。

程欢喜却很喜欢这丁源,这样的人才会真心实意地帮助自己。另一方面,程欢喜也想看看丁源的真才实学,便委了他一个营中主簿。

程欢喜微微点了点头,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丁先生,可曾听过?”

丁源也知道其中轻重,忙起身拜谢,言辞之中便有了以程欢喜为主的意思。程欢喜看丁源的神态,丝毫不怀疑,若是在乱世之中,自己树起一面造反的旗帜,丁源便会喊自己一声主公。

程欢喜对丁源表现出来的态度,还是十分满意的,这可是自己召来的第一个僚属,也是自己北伐班底中的新成员。

丁源点点头,口称听过,若有所思。

程欢喜接着道:“历朝历代,大多逃不过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打江山的过五关斩六将,英雄一世。而坐江山的则一代不如一代,最终消亡。”

“就拿前朝的战神檀道之来讲,曾经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经有过以千胜万的战绩,据传还著有兵书一卷。就是这样神一样的人物,他的后世子孙,如今又如何了呢?”

不要小瞧了这主簿的职位,主簿乃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官,职位虽不是十分显要,但手中权势颇重。

程欢喜并没有让他久等,他知道,像丁源这种人,有自己的生存哲学,可以为了官阶爵位,耍弄一些小聪明,也可以去做一些趋炎附势的事情。但要真正让他认同自己的观点,自己就得从道理上让他折服。

“其实都不是。”程欢喜说道,“主要原因是,这个社会失去了流动性,各个阶层开始固化下来了。而这种状态,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极为有害的。”

阶层?流动性?固化?这一个接一个陌生的词语冒了出来,让丁源一时消化不了,似乎明白了一点,又似乎根本没抓住问题的关键。

程欢喜很有耐心,道:“拿大梁来说,国人分为四等:士人、平民、部曲,还有奴婢。部曲出身的可以担任刺史吗?”

丁源道:“不能!只能是士人。”

“对,只能是士人。这就是现状,即便一个人有再高的天赋,如果出身不好,那他也只能做一个卑微的小人物。而一个如果出身好,生下来注定便可以为官。”

“丁先生应该听过: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丁源当然听过这两句话,说的是士族豪门出身的子弟,只要到了自己坐稳马车的年龄,便可以授予著作郎的官职。如果这子弟会在书信中写“体中何如”四字,便可以授予秘书郎的官职。

虽有调侃之意,却也讲的是事实。

丁源听了之后,沉默了起来。

程欢喜原本只是想说服丁源,真心诚意地辅佐自己。不曾想竟把另一个世界的观点,给带了出来,而这种观点,在现在的大梁,甚至整个天下,都是离经叛道的。

“可是,自九品中正制以来,不都是士人的天下吗?主帅您不也是士人吗?”丁源终于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你说的没错,你我都是士人,士人中的寒门。可是士人也有贤愚之分,不能把出身当成才能?出身低贱之人,就没有品行高尚,才华出众的人吗?”程欢喜反问道。

丁源又是不好回答。原本是程欢喜考校丁源的,不知不觉之间,变成了程欢喜对丁源的单向洗脑。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程欢喜说道,“这天下,原本就不只是由士人来治理的。”

“那该由谁来治理呢?”丁源问道。

“应该由谁来治理?”程欢喜忽然想起了《礼记》里的话,便道:“应该由贤与能,来治理这个天下。”

丁源听到这里,居然身形微微一颤,口中念叨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说到这里,丁源长身而起,向着程欢喜深施一礼。

程欢喜一愣,自己在这里挖空心思,想说服丁源,得到丁源对自己的认同,从现在的情形来看,似乎有点用力过猛了。

“丁某生性愚钝,自幼求学,至今虽无甚建树,却一日不敢忘圣人教诲。”丁源说着,竟然有些哽咽,“这天下间众人,不是谈玄就是论道,以为释门才是这世间济世的不二法门,却不知道,只是儒门才是治世的瑰宝。”

丁源继续说道:“不知程先生,是否认同在下的观点呢?”

丁源其实是个儒生,在这释迦大行其道的时代,想找个认同儒门的人,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程欢喜的话里话外,透露出的都是浓浓的儒门观点。

程欢喜道:“其实,就治世而言,儒门更胜释、道二门。”

得到了程欢喜的肯定回答,丁源又一次长身而起,一躬到底,程欢喜急忙起身还礼。丁源再次落座后,平复了自己的心态,对程欢喜越发恭敬。

“程先生见识过人。丁某生平最佩服的原来只有一人,现在要加上程先生了。”丁源说道,不知不觉间,已经将称呼由主帅变成了先生。

“噢?敢问丁主簿最佩服的那一人,是何方高人?”程欢喜忽然来了兴趣,能让丁源发自内心敬佩的人,一定是个极有本事的大能,或者大贤。

丁源恭敬地说:“那人是丁某的授业恩师,姓范,至名字,请恕做弟子的要避讳一番。”

程欢喜点点头,也便不再追问,只是记下了有位姓范的大能,若有机会,倒是想去拜会一下。

“程先生方才问道,丁某对招募将士的看法,丁某斗胆说上一二。”丁源终于绕回到了一开始的话题。

程欢喜示意他但说无妨。

“其实,招贤榜中已经讲清楚了。丁某以为,按榜中所讲,尽可能选出勇武之人,不问出身,要尽可能淘汰那些只为军功而来,却无缚鸡之力的士人,有特殊才能的,可以例外。”丁源说道。

程欢喜点点头:“说的没错,继续说。”

丁源见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肯定,深受鼓舞,继续说道:“若是由丁某来做此事,丁某会在校场内,设立二十处选场,准许军民观瞧。现场比试徙木和弓马,通过测试者,即可入营。”

“另设一处策略选场,主要是针对武力不足,多有智谋之人而设。丁某从中选出优秀者,再由程先生定夺。”

“再设一技能选场,主要选募铁作、木作、皮作等方面的工匠。也要选一些精通歧黄之术的医者。”

“待人员选出后,将七千人置于原南蛮营地。那里地势开阔,屋舍齐整,正好用来做军营。”

……

程欢喜微笑着看着丁源,深感自己找来丁源,确实是找对了人。丁源在南蛮营部时,便做得井井有条,现在说起招募将士来,也是想得滴水不漏。

如此甚好,自己可以省下许多的精力来。等到镇北营练成之后,该沿哪条线路北伐呢?

……

“程先生,程先生!”丁源小心地询问。

正在思索之间,听到丁源小声呼喊自己,忙回过神来,问:“什么?”

“关于粮秣军饷,旗帜军服,兵器甲胄,将佐印信,以及官员任职旨意……这些,不知何时能到位?”丁源问题。

“呃,这个,待我进宫一趟,回来自有说法。”程欢喜答道。

“如此甚好,丁某便去准备校场之事了。”说完,丁源便起身告辞了。

程欢喜也坐不住了,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陛下只给了一句话,其余都没有给呢。

不行,马上得进宫去。又想让马儿跑,又想让马儿不吃草,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檀家的气运被檀道之用尽?这种玄之又玄的事情,听听也就是了。况且有哪个世家,不是最终气运用尽了?

丁源默不作声,他在等,等程欢喜说出答案。

檀道之是前朝战神,也是前朝开国皇帝最倚重的大将,他所创造的战争奇迹,可以说不胜枚举。自他去世之后,檀家并未有过什么出色的人物,绵延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家道彻底没落了。

“如今已经与寻常众人,没什么区别了。”丁源是知道檀家的,接口道。

桑桑回来了,他已经查到了那个丁姓文士的住处,也打听清楚了,那人名叫丁源,是尚书省度支部司曹从事,寒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程欢喜问道,“是因为檀道之留下的家财不足吗?是檀氏子孙不读书习武吗?还是檀家的气运被檀道之用尽了?”

檀家家财不足?莫要开玩笑了,当年皇帝曾赏了檀道之一座铜山,可以私自铸币。

檀氏子孙不读书习武?世家子弟哪有不读书的,檀家正堂供奉的,就是檀道之留下的兵器甲胄。

让程欢喜意外的是,第二日一早,那丁源丁从事,竟然亲自跑到程府来,登门拜访程欢喜。看来丁源对招贤榜所说内容,也是上了心。

这是个很有主见之人,对于自己想要什么,比谁都清楚。但凡有一点上升的可能,他就不会轻易放弃。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