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四驱时代

第171章祈年殿

  • 作者:玉珑之智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11-02 12:01:09
  • 字数:4702字

老杨同学还在思考怎么表现的时候,眼前递过来一个画本和一支笔:“它俩可以吗?”

杨韵怡眼前一亮看清递纸币的人正是自家云哥:“哇!你太懂我了!”

高凌云笑道:“咋了?这么激动?”

杨韵怡兴奋的说道:“祈年殿是我研究了很久的木结构建筑,虽然早已被我研究透了,但是这是第一次亲眼见到它,你说能不激动吗?”

穿过刚才的考点之一正方形的外墙到达祈年殿附近时,明显杨韵怡都变得兴奋了。

看到小考拉纠结的样子,高凌云秒懂,到周围游客群里寻找着什么。

大爷摆摆手:“不用不用,我只是难的见到现在的年轻人有功夫研究这个,所以多一句嘴。你是哪个所的?还是建筑院的?”

大爷态度很好,杨韵怡也是乐着回答:“都不是,我瞎琢磨的,就是自己私底下研究。”

“我看你平常就是在图纸是写写画画,我就找旁边的同学接了笔记本和笔。”

“哦?你能跟我说说你都研究哪方面了吗?”大爷来了兴致问道。

杨韵怡很想跟这位大爷交流一下,顺便给自家云哥科普,但是两人今早出门两手空空就纯遛弯来的,她的成果没些工具施展不开呀。

巧的是借给高凌云纸笔的这位同学是美院学生,所以她带的笔记本不是常见的A5大小,而是A4规格的笔记本平常用来写生的,于是这大大方便了杨韵怡的发挥。

杨韵怡先是用铅笔在纸上花了三种立体图形并介绍到:“这就是构成祈年殿最基本的三种木结构柱、枋、斗拱!”

简单的三个立体图形和名称就让那位美院学生和大爷眼前一亮,学生惊讶的是眼前这位气质非凡美丽动人的女生在自己的软壳画本上没有任何支撑就左手拖底,右手凌空画出如此规整立体的图形。

这一点高凌云知道一点,以前因为杨爸爸的工作,出差的时候经常会拍一些建筑的照片回家,祈年殿的精巧结构就引起了杨韵怡的兴趣,后来还让杨爸爸多次拍人到祈年殿拍摄内部结构的照片研究。

“斗拱主要是在上中下檐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并延展建筑的宽度。就好像我们在两座山之间想要同行必须要有桥,斗拱的作用就是那座桥,有了斗拱才可以在上面添加琉璃瓦砖饰防风挡雨。”

杨韵怡又引领众人往下塔顶:“那里才在中式古建筑最讲究的地方!”

这句话让老大爷已经露出了笑容,之前的东西或许一个普通的建筑学生或者研究员都能说个一二,小姑娘的这句话就不是普通研究员能弄明白的地方了,因为这里的结构最复杂最密集,也是古建筑里文化象征意义最重大的地方。

果然杨韵怡已经另翻一页纸分别用笔在上面构建出:椽子、扒梁、上金檩、中金檩、下金檩、正心檩、挑檐檩以及雷公柱结构,每一种都比之前结构复杂,但是杨韵怡画的透视结构图十分清晰明了。

接下来又在一页新的纸上把以上所有结构汇聚在一起,并一一说明其物理作用和背后的文化含义。

杨韵怡不念的话,旁人根本不知道椽(chuan二声)字和檩(lin三声)字怎么念,但不妨碍众人听了一场精彩的讲解。

当杨韵怡合上画本时,周围纷纷鼓起了掌,包括围观的外国人虽然看不懂也听不懂,但是看到画质上精巧的结构也跟着周围人鼓掌。

杨韵怡随着高凌云的介绍把纸和笔递还给刚才出借它们的美院女生时还歉然道:“不好意思,用的有点多。”

带着眼睛的女生赶紧摆摆手:“不会不会!您能在我的画本上画它们简直是我的荣幸!您太棒了?您是专业的老师吗?”

“不是的,就以前学过美术。”

大爷问的更直接:“小姑娘,你是所里新来的?我怎么没见过你?”

杨韵怡一头雾水:“所里?”

大爷愣了一下后随即笑着自我介绍:“我是故宫博物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韩扬,小姑娘你真不是我们院的?你的功底比我们所里不少老研究员都高深啊!”

而大爷的眼神这是随着杨韵怡画出的枋结构和名词以及称重计算越来越亮,小姑娘刚才说的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的有深入研究。

接下来杨韵怡又先画出斗拱的结构示意图,又继续在结构图上添加不同部位的斗拱。

而大爷既看到了杨韵怡的美术功底,还听到了非常专业的三个名词,眼前这个姑娘是绝对有研究背景的。

“柱很常见,就是红色的那个,但讲究的是它的粗细和长度。祈年殿是三层建筑,所以中间最核心的四根柱子最粗最长,它们还承担着第三层的重量,这四根就叫做砖金柱;中间一圈长短粗细都是中等的承担整体建筑大部分其余重量的叫做金柱;最外边一圈其实不直接承担重量而是为金柱起到辅助作用,它们叫做檐柱。“

结束了圜丘的参观,两人穿过柏树相夹的步道直达祈年殿,这时这里已经有不少的游客在游览了,还有不少其他肤色的外国人,毕竟这种木结构建筑在西方人眼里那是根本没见过的。

“而枋这种结构就很少人知道它的作用了,它其实是在金柱与砖金柱之间起到最大稳定和沉重作用的结构,它的作用其实不亚于柱。”

随即杨韵怡另起一张纸先是画出了柱的透视图,在筑结构上又徒手画出了枋结构,并且用文字标注出每个枋的名字如:小额枋、雀替、大额枋等十一种名词。又开始具体解释它们的承重力度,以及与周围柱之间配合承重的比例。

到这里高凌云和美院学生已经听不懂了,这超越了常识范畴,已经涉及到了建筑甚至是中国古建筑专业的范畴。虽然难懂晦涩,但是不妨碍周围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都聚精会神的听着杨韵怡的讲解,高凌云此时不动神色的走到老杨同学身边把她护住,一方面可以隔绝人群,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忙扶住画本。

因为杨韵怡的激动,而且周围游客比较密集,她的话被旁边的人听到了,一个穿着很普通但是操着一口京腔的大爷乐道:“小姑娘,话可不能说这么满呀,祈年殿有些人研究了一辈子都不敢说自己研究透了呢。”

杨韵怡不好意思的赶紧鞠躬道歉:“不好意思,我刚才太激动了,一下子话说太过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