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持秦

第三百一十七章 【新的变革】

  • 作者:上阵莫回头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6-16 23:40:43
  • 字数:5902字

可饶是如此,跟那些从小就会种地的秦军士卒们也比不了。

嬴扶苏播种一亩地的时间,其他的秦军骑士们,能播种三亩还多。

总算是体会了一次农民伯伯的辛劳。

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变得深有感悟。

在田间一忙就是连着三天,颇有一种没日没夜的感觉。

种了两亩地之后,才变得熟悉了一些。

最开始的时候,笨拙得像个傻子。

而自己的这些个亲兵包括启,每个人都对这些农活十分熟悉。

而且种得也比嬴扶苏播种得更加规整。

甚至就连年纪不大的小米,也比嬴扶苏会的多。

嬴扶苏最开始的时候,动作十分生疏。

嬴扶苏种了两三亩地之后,就已经要累劈叉了。

但那些秦军士卒们,却很适应这样的农活。

连着播种十几亩地,都跟没事儿人似的。

他们本身在家里的时候,也是要耕田劳作的。

先秦时期,一户人家经常要治一顷多田地,也就是一百多亩。

有的还会更多。

折合下来,一个人就要耕作二三十亩土地。

是谓:“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

和现代人常说的‘六分地’、‘一亩三分地’、‘二亩地’,可是完全两个概念。

付出的辛劳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累归累。

由于有肤施县官吏和一万铁骑骑士的帮助。

一千石麦种还是很快就完成了播种。

嬴扶苏并没有让所有的田地都种上冬麦。

一千石麦种,也仅仅只是播种了不到一半的土地。

其他的地,扶苏还是留着明年种粟米。

不过现在,倒是可以种上一些短期的蔬菜和秋冬能播种的豆类。

给战马的精饲料中,就还是需要大量豆类的。

这样的安排,比较稳妥一些。

将冬麦播种完了之后,倒是不用嬴扶苏在操心什么。

四万多农垦军团,自然会将这些耕地治理好。

不过在非农忙的时候,这些农垦军团也是需要进行军事训练的。

播完种后,嬴扶苏本想美美地在军营里休息几天。

最近真是太累了。

就没停下来过。

可没等休息,上郡守冯职又找到了扶苏。

新法的第一阶段,已经在上郡推广了下去。

虽然其中也受到了一些小小的阻力,不过这新法终究是并没有触及到什么利益团体,所以克服小波折之后很快就推行了下去。

按照冯职的说法,近些天来,自己拒绝了不少乡绅豪强的拜会。

想必这些人是很关心新法情况的。

甚至是带着一种警惕的心理。

嬴扶苏当然知道,这些地方豪强,最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

对于他们来说,对什么新法旧法都不感冒。

维持现有的情况,是最稳妥的。

所以他们会本能地抵触任何新的变革。

而嬴扶苏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跟这些地方的豪强势力激化矛盾。

现在还不是时候。

秦国官府也拿不出来那么多的官吏,去推到下面的乡村进行治理。

于是,嬴扶苏向冯职提出了第二阶段的变革。

他准备开办学校。

让肤施县全县,以及大河以南那些前几年才从关中地区迁来的几万户老秦人之中。

所有未满十四周岁的孩子,都来学校读书学习。

先在这几个县尝试,效果好了,可以推广向全郡。

这条想法刚一提出来,冯职就脸色大变。

“长公子要让所有黔首学习读书写字?”冯职还有些不可置信,小心翼翼地问道。

嬴扶苏点了点头,心中想法对冯职倒是毫不隐瞒。

“秦国虽然设立了郡县制,但仍然摆脱不了王权不下乡的老传统。其根本,并不是那些豪强乡绅的势力有多么强大。而是国府、郡府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的官吏,去建立乡以下的管理组织。所以,那些乡和亭,都还是乡绅豪强自己治理。”

“遇到好一点的乡绅,明事理,肯帮着黔首庶民主持公道办一些实事。”

“可大部分的乡绅,他们的权利就是建立在对那些黔首的统治上来的。这些乡绅在乡里的影响力,是远远超过了国府的。说是土皇帝,也没什么问题。”

“开办学校,培养更多的人才。这其中培养出来的官吏,以后可以下到各个乡、亭。这样,国府的管理才能够覆盖到方方面面。”

嬴扶苏本对自己的方案,信心满满。

谁知冯职却摇了摇头,带着些许谨慎地问道:“长公子,您想要让这些小儿学哪家?”

嬴扶苏一愣:“什么学哪家?”

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冯职问的,是哪家学说和主张。

嬴扶苏笑着摇了摇头,反问道:“冯大人觉得呢?”

冯职却说道:“职……心中一直有个疑惑,还请长公子替职解答。”

“嗯?什么疑惑?冯大人但说无妨。”

冯职问道:“职一直不知道,长公子尊崇哪家学说?只是觉得长公子行事,似乎更偏向于儒家仁政……”

说到这里,冯职眼中的担忧的神情,再也掩盖不住。

溢于言表。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非常尖锐。

秦国是以秦法立国的!

所以尊崇法治。

但是秦国国内,却从来不乏那些复辟派。

他们仍然推崇先周的王道封建,以及孔孟提出的仁政人治。

而这些复辟势力的主张,却和秦法是完全相违背的。

不要以为秦国已经推行了将近二百年的秦法,就没有那些想要恢复旧制的人。

在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秦国的朝堂甚至在政治主张上出现过巨大分歧。

秦灭六国之后,对接下来用何种方式治理天下,有些拿捏不定。

当时的丞相王绾提出,天下很大,难以治理。始皇帝可以将自己的儿子们,封为诸侯王,分到全国各地去,治理地方。

这样的提议,其实已经和秦法是相互违背的。

分封诸侯王,那不就和以前的周王朝一样了吗?

这样一来,不又是天下一堆诸侯国?

可是,就是这样的主张,却得到了秦国朝堂之上几乎所有官员的一致认同!

秦法对军功的奖赏,也是田地、奴隶和不用服兵役(不更)。

赏赐的奴隶,一般来说,也是用来耕地的。

对他们来说,种地几乎就是从出生开始就人人都会的本能。

那比起打仗和训练,可是要安逸太多太多了。

嬴扶苏直起身子,只感觉腰已经快要断掉了。

尤其他们还知道,这种出来的,可是明年的军粮。

秦人虽然闻战而喜。

但喜的目的,却还是要改善家庭情况的。

自己以前从没有做过农活。

即便是最简单的播种,都需要别人来教。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