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持秦

第五十五章 【出发】

  • 作者:上阵莫回头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0-31 21:25:58
  • 字数:9584字

一位位百将低声向各自麾下的屯长、什长命令道。

步兵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五十人为一屯,百人设一百将。五百人设一五百主,千人设一二五百主。

几只野兔出没于草丛中,三两个放牛娃拉着村里的老牛出来吃草。

耕牛比人金贵,人可以瘦,牛可不行。

旷野上一片寂静。

“传下去!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到哪里去!”

肤施县城的西边,几十公里外。

平日里稳若泰山的上郡大营,忽然间沸腾了起来。

在广场上集合的步卒,以千人队为单位,沉默不语,到齐一队便立刻悄无声息地出发。

一队队步军士卒披上铜甲,拿上长戈、长戟和铍等兵器,在大营外面的广场上列队集合。

黑色大军庄严肃穆,军容严正。

千人队走上直道,向着南边的群山塬行去。

弩军和工兵同样以千人为单位,跟在步军的后面。

上郡大营就在直道边上不远的地方,几乎一出来就是直道。

只听见一阵阵脚步声,和伍长、什长、屯长的口令声。

东西向的小道,叫做陌。

在秦代来说,直道这样一条从九原到咸阳,近千公里的高速公路,可是耗费无数民力、财力、物力才修成的。

步军五人一排,走出了长龙一般的队形,但却只是占了宽阔直道的一小半。

很快,另一半的路上,也热闹起来。

上郡大营中的驷马战车出了营。

驷马战车一出军营,便奔驰起来。

一千多辆战车,气势如龙,声如雷霆,在直道上扬起漫天烟尘。

战车的速度极快,很快就跑得没了影。

而数万步军组成的长龙,则在直道上延绵十几公里,浩浩荡荡。

大军开拔,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威势和压迫。

直道旁的野兔,吓得钻进草丛里一动不动。

路边放牛娃子的老牛,吓得前蹄跪地,瑟瑟发抖。

此时,肤施县城刚刚打开城门。

一支庞大的运粮队,便押送着粮食,从东城门出了城。

一千多披坚执锐的秦军步军,护在运粮队的两翼,如临大敌。

这支运粮队的目的地,不是某个县城,也并不是上郡大营。

而是肤施县西南方向群山塬中的某处谷地。

肤施县的西城门口,八十余名秦军骑士,四骑一排,二十多排,伫立在战马身旁。

铁甲在朝阳下,闪耀着精光。

精铁长剑藏在剑鞘中,却难以藏住腾腾杀气。

除了战马偶尔发出一些嘶鸣和喘声,再没有任何声响。

远处,三千步军的临时营地,丝毫没有动静。

但苏角从九原带来的两万骑军,已经一大早上就早早起来喂好了马匹。

两万骑兵,却并不是只有两万匹战马的。

骑兵是非常富裕的军队,战马也是。

一般来说,超过五百人的骑兵队伍,都会给自己准备足够的备用马匹。

这个备用战马的数量,一般在骑兵人数的五分之一到八分之一。

备用的战马,寻常用来驼载一些辎重,例如:军帐、粮草、武器……

而苏角带回来的这两万骑兵,有两万四五千匹战马。

两万骑兵同样静静等候着,随时可以上马出发。

嬴扶苏在步军主将涉间和前将军苏角的陪同下,走出城门。

小米儿紧紧跟在嬴扶苏的身后。

按照上将军蒙恬之前的部署。

为了防止出现最坏的情况,上郡大营大军,要尽数沿着直道,开进南边的大山里。

两万步军将在大军全部开进群山塬之后,立刻控制直道两侧的制高点。

然后在直道上设卡,构筑壁垒,以防备九原骑军的突袭。

实际上,群山塬和荒原交接的那一片地方,原本就留着好几年前被遗弃的秦军壁垒。

十几年前,秦军曾在这里,防御北方骑兵的袭扰。

那里曾经沿着山塬,布置了三条壁垒防线。

当年叱咤九原的赵军骑兵,到了这壁垒面前,也再无法向前一步。

后来,赵国式微,九原也就落入了匈奴手中。

而匈奴骑兵尽管来去如风,让边关黔首闻之色变,但对秦军厚重的壁垒,也是毫无对策。

后来,秦军北出壁垒,击退匈奴。

彻底控制了肤施县、合阳县等十几个县,匈奴在大河以南的活动区域越来越小。

冯职就是在那段时间,和匈奴恶战过一场。

始皇帝三十二年,嬴政听了‘亡秦者胡也’的谶语。令蒙恬将兵三十万众,北击匈奴。一举收复了大河以南的全部区域,还设立了榆中县等十几个县。

第二年,蒙恬又带兵渡过大河,收复旧赵国地的九原郡和云中郡。杨翁子则从西路,击败匈奴,夺取了北地郡。那一年,蒙恬在阴山伏击匈奴,一战斩首四万余。

一战之后,匈奴远遁大漠,头曼闻秦色变。

而蒙恬则沿着阴山和旧赵长城,开始修筑秦长城。

长城工事,其实就是壁垒战法的一种进阶。

壁垒是一种半永备工事,而长城则是一种永备工事。

直道和九原的秦长城修好之后,原本在上郡群山塬上的壁垒,就被废弃了。

到了今天,又将重新被修复。

现在大军开进山,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能够让这些旧壁垒,重新变成铁桶一般的铁壁。

同时,除了现在在肤施县城的这五千步兵。

涉间又调了五千精锐步卒,赶赴肤施县城外。

这一万步军,将驻防肤施县城。

蒙恬将自己的帅帐,就设在了肤施县,就设在了冯府。

但涉间和苏角,却不在肤施县,也不在群山塬的秦军壁垒。

他们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

涉间将率领四万步军和一千辆驷马战车,和苏角的两万骑军,沿着直道,一路向南。

这六万多大军,将开到咸阳以北的石门关外。

那里是内史郡和上郡交界的关隘,由内史郡管辖。

由于北地郡归秦之后,石门关就失去了以前抵御匈奴袭扰的作用,转变成了驿馆职能。平日里,只有三五十老兵守卫。

进了石门关后,沿着泾水河谷南下,到泾水河边都是一路通途。

但泾水和渭水,却是咸阳的天然屏障。

从上郡想要南下咸阳,石门关、泾河、渭河,是绕不过去的。

当初嬴扶苏对南下咸阳的提议一直犹豫不决,就是因为这小小的石门关和两条河水。

石门关其实没什么,只是小小的关隘。挡挡骑兵是没问题的,以秦军步兵之锋锐,想要攻破石门关,易如反掌。

但是在石门关外,却还有一条狭长的山谷,长约六公里。

嬴扶苏和蒙恬,都对这条山谷觉得有些不安。

咸阳如果收到预警,必定会在这处峡谷布置伏兵。

苏角向蒙恬建议,两万骑兵突袭,直接拿下石门关,叩兵泾水河谷,兵锋直指咸阳。

但却遭到了蒙恬和扶苏的同时反对。

支持带兵南下咸阳的蒙恬,也罕见地谨慎起来。

大军南下说起来容易,那是战略上的。

但在战术上,蒙恬非常慎重。

蒙恬直接向涉间和苏角下了军令:在长公子没有归来之前,不许进入石门关外的狭长山谷。

而嬴扶苏,却是不跟着涉间和苏角南下的。

他要北上!

十三万九原骑军,不仅仅是北征大军的主力,同时也是整个秦军最重要的部队。

不容有失。

蒙恬和冯职都推测,这个甘武,是不知道始皇帝死讯的。

这就意味着,甘武未必和胡亥、赵高是一条心。

而李斯也断然不可能将赐死扶苏和蒙恬这样的大事,说给这么一个还未加冠的年轻人。

那么嬴扶苏就还有机会,争取到九原大军!

哪怕只有一成的机会,也一定要去试试。

涉间和苏角深深向嬴扶苏鞠了一躬。

涉间说道:“公子此去,定要万分小心!稍有不对,立刻回上郡!切忌以身犯险!”

嬴扶苏点了点头。

涉间将军素来沉稳,想事情也是周到的。

加上蒙恬的布局,嬴扶苏有六七成的信心。

启慌慌张张地从城里跑了出来。

后面跟着两个肤施县的县兵,还推了辆车。

苏角看见,那车上,拉了满满一车,都是黑色铁环。

样子和之前长公子赐于自己的铁环,非常相似,只有略微区别。

嬴扶苏将这些铁环,都分给了八十余名跟着自己的秦军骑士。

从昨天夜里开始,这八十余名骑士,已经成为了嬴扶苏自己的亲兵护卫。

骑士们现场将紧急赶制的马镫,固定在了马鞍上。

此时固定铁环的,已经不再是当初随便寻找的粗布。

嬴扶苏专门让人找了上好的老牛皮,这样可以让马镫更加牢固,不会突然掉落。

苏角看得一愣一愣的,原来这两个黑色的大铁环,是这么给骑兵装上的。

可这两个不起眼的铁环,能有什么用呢?

苏角很是怀疑。

八十几名秦军骑士的动作很快,三两下就将马镫装好。

这八十几名骑军虽然人少,但是每个人都是铁甲铁剑。

当初始皇帝本想给校尉以上的秦军将领都装备铁剑。

但被蒙恬拒绝。

这样强大的剑和甲,应该组建一支铁军,而非分散开来,变成将军们的玩具。

所以,苏角看到那些铁甲和铁剑,也是心生羡慕。

即便自己是统领数万骑军的前将军,也还是一身铜甲,用得也还是铜剑。

将军之中,只有上将军蒙恬和王离用了铁剑罢了。

嬴扶苏踩着马镫,一跃上马。

身前的八十几名骑士,也一同上马。

扶苏对小米说道:“我们骑马去很远的地方,你跟着这两位将军走。”

但小米摇了摇头,抓着扶苏的缰绳。

启上来对小米说:“走吧,咱们不会骑马,跟不上公子的。”

他有些沮丧,自己不会骑马,不能跟着公子远行。

得跟着涉间将军走。

但小米却摇了摇头,看向嬴扶苏,又指了指其他人的战马。

嬴扶苏愣了一下,立刻会意过来,一脸惊异:“小米儿会骑马?”

小米点了点头。

苏角看着小不点的个头,有些玩味。

他示意手下牵来一匹战马。

小米竟直接熟练地翻身上马,然后骑着马在城外兜了一大圈。。

马术之熟练,即便是苏角,也暗暗点头。

“嘿,这小儿,不赖。有本将当年的风范,哈哈哈哈。”苏角爽朗地大笑。

嬴扶苏也大为惊叹。

看小米骑马的样子,分明是非常熟悉的。

可寻常的庶民,哪里有机会学会这样的马术?

启就不会。

难道小米的身世,还有故事?

嬴扶苏存下心中疑惑。

“时候不早了,我上路了!两位将军也尽快上路吧!一定记住,我回来之前,只准开到峡谷外。我和蒙恬将军,都觉得贸然过峡谷,有些凶险。”

说完,嬴扶苏踢了踢胯下马肚子。

小红马甩开蹄子,一路向北而去。

扶苏身后,小米和八十三名骑士,紧紧跟上。

苏角看着扶苏马队远去的背影,从自己马背上的包袱里,掏出来扶苏赐予的两个大铁环。

在启的指导下,苏角将铁环系在了马鞍上,固定结实。

他翻身上马,学着长公子骑马的样子,尝试着将双脚踩在两个铁环上。

轻轻踢了踢马肚子,胯下战马缓缓走了起来。

“咦?”苏角忽然发出疑惑的声音。

紧接着,马速越来越快,飞驰起来。

涉间在一旁看着,皱着眉头。

放马跑了一大圈,苏角稳稳驭马停在涉间面前。

马停下时,苏角已经满脸惊喜!

涉间好奇地问道:“长公子好像很重视这铁环,还专门让我教那些工匠,不得外泄。这铁环到底是做什么用的?我感觉没什么不同啊?”

但苏角已经急匆匆一个翻身下马,拉着涉间,就往城门内走去。

涉间更疑惑了:“咱们不是要出发吗?”

苏角竟罕见地,极为认真地说道:“这对铁环,有些神异!你快随我去见上将军!”

供行人走的小路,叫做蹊;

田间南北作业的小道,叫做阡;

这条直道,被称为秦代的高速公路,能够容得下两辆驷马战车并驰。

相当于双向两车道公路。

清晨,天刚蒙蒙亮。

可以双向行驶马车的双车道,叫做道;

只能单向行驶马车的单车道,叫做路;

可以供手推独轮车行进的,叫径;

所以一大清早,就要出来放牛。

这个时候的青草,还带着清晨的露水,最嫩。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