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穿越后我竟然是首负

第73章造车

  • 作者:古语清心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08-30 02:11:43
  • 字数:4570字

像这样的车企并不是每一家都过得很好,至少朱晓军就知道,其中有好几家是靠政府补贴续命,另外,也有几家一直在亏损,只是因为一直有投资人的注资而保持不倒。

“总是未来也走上了这条路,大不了把股份全部卖给宋方国际就得了。”

“现在可以说是和最大的对手握手言和了,那接下来一段时间就可以休养生息了。”

有了几个不一样的合作伙伴,朱晓军知道自己的未来还是很光明的。至少,有些开发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奋斗,多几个人一起做总比原先更有底。

朱晓军现在可以说是志得意满,毕竟,现在的他,和几个月前的他已经很不一样了。

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车企很多,但大多数都是传统车企,都是拥有制造其他车辆的生产线的。

……

可是,真正的问题永远不会因为你和别人一起来承担而不到来。

他现在可是打着一手好算盘。

尽管很不想承认,但朱晓军知道,自己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还是很没有底。

“到底要花多少钱,能赚多少?这本身就是一个未知数。”

……

想是这样想,做是完全不可能的。

毕竟,朱晓军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清楚自己这个拿了原主一半记忆的“穷人”,和那些表里如一的大资本家,那些“老狐狸”,完全在不一样的层次。

朱晓军最害怕的就是集团再次遇到流动性危机,可这样的危机总是在酝酿中的。

……

事实上,市场上对昌源汽车咋就有那么几分了解,毕竟是这几年兴起的新能源汽车造车势力之一,这个新的风口,有谁没看到?

“互联网造车”已经有许多企业在前面排着队,“房地产造车”的道路上也聚集了不少参赛选手。昌源汽车只是其中的普通一份子,就像朱晓军本人也不是什么大佬。

不过,在刚刚说出要发展新闻汽车战略的时候,昌峰集团也确实让不少人跟着跑。

特别是19年等下半年。那辆实验车开出工厂之后,昌峰集团发布了几张试验车在道路上测试的照片后的那一小段时间。

有不少人从新闻里面听到了这家造车新势力的名字,甚至投下了预付款,预定未来造出来的第一批车。

“那段时间也确实占尽风头,可后面问题来了。”

昌峰集团打流动性危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爆发,但在集团资金逐渐捉襟见肘的时候,一个个项目依次停工。

试验车继续试验的消息已经很少传出了,那日后造车的工厂却迟迟不见动工的迹象,昌峰集团的造车事业步入低谷,摆在眼前的,可以说近乎于一地瓦砾。

……

在那段时间,真的有很多人认为这家集团公司将要挺不过来了。

媒体传播消息,总是喜欢往严重里谈,像“昌峰集团负债上千亿,承诺的汽车是否可以真正造出来?”这样的标题不止一个两个。

“昌峰集团面临资金链危机,破产或就在下个月。”

像这样的消息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的,要不是集团在最危险的时候还预留了那么一亿软妹币的资金用于应急公关,这种消息是绝对不会压得下去的。

所以,除了那些嗅觉灵敏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昌峰集团只不过是遇到了一次小危机,一下子就会过去——这也是为什么,腾俊在穿越成朱晓军的那时候,会被自己集团所面临的危机所震惊。

换了个灵魂的朱晓军,并不像之前那样对舆论拥有那么强的掌控力,所以,在集团被收购前后,外界关于昌峰集团的猜测又比之前多了几重。

“其实在这个时候,形式已经在改善了。”

朱晓军默念着,关心那广告投放的效果如何。

……

所以,关于昌源汽车的那些广告,是切切实实要投放出去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昌源汽车”这个名字已经不是那么陌生了。这个时候重新放出来,多多少少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王者归来日,众宾皆臣服。”

虽说不是王者归来,但,经过这大半年的苦难,昌源汽车确实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重新回到了众人的视野中。

“这次,我们不来虚的。”

制作好的广告背景是已经安装了一半生产线的工厂,同时,镜头中还有那设备间调试的工人的。

“果然是这样的广告最有冲击力。”

你说我这样想,但是还没有真正投放到外面,谁知道具体的效果会如何。

忐忑着,等着十月底的那天。

……

十月真真切切是在那一天结束了,11月紧接着12点在后面到来。天边太阳又一次升起,在早上朝闻天下的播报间隙,昌源的广告第一次播放在外人面前。

“昌源汽车,守护绿色家园。”

“昌源汽车,留得清新空气到永远。”

新能源汽车的广告也并不是太罕见,可这一次广告,意义非比寻常。

它宣告,昌源回来了。

“看样子,是时候做些广告了。”

他可不想自己的量产车好不容易生产出来,投放到市场上却无人问津。

“宋方本来也是有股份的,新能源汽车到底是赚钱还是亏损也可以从这里弄清——就这样说,根本就不可能把股份丢给它们。”

记起之前股份转让的时候,这新能源汽车的股份,还是自己作为附加部分转让过去的——宋洪斌害怕这一部分资产会造成亏损,还跟自己签订了一个对赌协议来的。

十月份所带来的是收获,昌峰集团在这个月里获得了许多原先连想都不敢想的东西。

不过那协议里面讲的,是要在一年之内将汽车真正造出来。这一部分十有八九是已经成了,宋方国际撤资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

“像这样说,成功已经成功了大半,只差最后的那临门一脚。”

于是朱晓军觉得,是时候让昌源汽车的名字往市场上面投放,让人知晓了。

“至少赚钱的时候和别人一起赚,亏钱的时候,也能有人帮我承接一半。”

虽说赚的少了,但亏的也少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