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日出红山:长路

第134章技术无国界

  • 作者:日出红山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1-08-18 10:41:28
  • 字数:5982字

“天琪,中国的铁路发展,高铁建设,眼下看起来是满足内需,让中国人有更好更快的列车可以坐,这一点没错吧?”秦风看着高天琪,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是啊,没错。”

见高天琪没说什么,秦风继续说:“如果你把我想的这么狭隘,那么咱们几年的同学就白做了,我希望咱们中国更多的高铁工程师都能真正的掌握这门复杂的技术,所以即便我们是竞争对手我也仍愿意对你倾囊相授。”

高天琪冷笑了一声:“一位德国的工程师,希望让中国更多的工程师了解高铁技术?”

秦风摊了摊手:“你一定想问我,为什么我与你是竞争对手,但是却仍然想把高铁的尖端技术告诉你呢?”

“对,我明白。”高天琪的语气似乎有所松动了。

“你误解我的意思了”秦风解释道,“我知道你想反驳什么,但我不是那个意思。”他看了看高天琪,确认对方在示意自己继续说下去,于是他接着说,“我知道,外国在高精尖技术上,一直在地方我们,对我们有所保留,除非咱们能开出一个让他们难以拒绝的价钱。”

“但是咱们国家,显然拿不出那个所谓的难以拒绝的价钱。”高天琪冷笑道。

“那以后呢?”秦风追问道。

“你说的是怎么个自力更生法?我们不是一直都在自力更生的吗?”

“师夷长技以制夷”秦风答道,“从詹天佑那个时代开始,咱们中国的铁路建设就没少吸收发达社会的先进技术。如今的中国高铁也是,自力更生固然重要,但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也重要,这个道理你肯定非常明白。”

“以后……”高天琪思索片刻,回答道,“我现在只希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以后自然会有以后要做的事情的。”

“不是这样的。”秦风的语气十分坚定,“以后,中国的高铁技术还要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要对外输出,要让更多的国家拥有中国建造的铁路或者高铁,尤其是那些经济发展滞后的国家,有了中国这个选择,他们就不用看着那些价格高昂的希望技术和设备望洋兴叹了。你知道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吗?这时机遇,是双赢,是真正的大布局啊。”

高天期模棱两可地点了点头,她似乎明白了什么,但又没有完全明白。

“没错,但那是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未来”秦风提高了嗓门道,“况且,我们没有必要走那条只靠钱来买技术的老路,我们可以自力更生。”

在中国第一条铁路的修建时间是在2005年,如今也只运营了一年之久,所以能够给国内工程师的经验少之又少。虽然高天琪心中仍对秦风有着一种抵触情绪,可她也由衷的感谢秦风愿意传授给她这么多知识。

“多谢你。”

“谢什么?我向来喜欢公平竞争,如果我们所掌握的技术并不在同一层次的话,那么这场竞争还有什么意思呢?所以在你做方案之前,我会尽量把你的技术水平提高到与我一样。”

虽然此时此刻的高天琪实在对秦风没什么好感,但是这番话确实让高天琪有些欣赏之处。

披着一身洁白的月光二人回到住所,然后在楼梯前分别走向了自己的房间,秦风留在灯光昏暗的走廊中点起一支烟,他看着高天琪的背影,脸上的表情终于不再像之前写满绅士与优雅,取而代之的是戚着眉头的愁容。

随着勘探的进行,这支以设计师组成的队伍也朝着新疆行进,这几天来他们脚下的土地由黄土变成了沙地。

广阔而又荒凉的戈壁滩在大巴车的行进过程中,逐渐的展开了全貌,比起黄土高原这里的土地似乎更加荒芜。

呼啸的大风擦过大巴车的玻璃窗,发出巨大的声响,在这戈壁滩上都刮着这样大的风,部分区段最大时速达60米/秒,相当于十七级风。

刚一从大巴车下来,有几个工程师的帽子就被那强劲的大风刮飞了,大风中还时不时的夹杂着沙粒,与黄土高原上的风沙不同,这里的沙粒更大,风也更劲,甚至身体隔着衣服也能感到沙粒打在身上的冲击力。

待风沙稍平息,工程师才开始工作。

一下午的勘探工作结束,每个人的身上都仿佛雾蒙蒙的涂上了一层黄色磨砂颜料似的,一个个灰头土脸,直到洗过脸洗过头之后才清爽了不少。

晚饭时间,秦风照例坐在高天琪的身边,这几天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吃过晚饭之后就开始交流高铁技术。

秦风问:“戈壁滩上的环境可真够恶劣的,怎么样,你还能坚持下来吗?”

高天琪不以为然:“我倒觉得这儿的环境还算可以,青藏铁路修建的时候我在青藏高原上待了很长时间,比起高寒缺氧,这儿的环境至少不至于要了人命。”

秦风惊诧的看着高天琪:“我之前倒是听说过你有参与青藏铁路的建设,但是我真想象不到,你作为一名女性竟然会在青藏高原上待那么久。”

“虽然体力上比不过男性,但是你也不要小瞧了女性的耐力。”

“是啊!”秦风感慨的说:“从上大学的时候我就看得出来你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你有着极其坚韧的意志力,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很佩服你!”

这些话反倒让高天琪心里觉得不舒服,若是当年她真的给秦风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那秦风又怎么可能刚到德国就马上有了一个女朋友呢?

经过了巨大的戈壁滩,勘探队伍来到了新疆的腹地哈密,正值夏季,葡萄园中结着晶晶亮亮的葡萄,每一串上都挤满了饱满的果实,有深紫色的也有浅绿色的,深紫色的果实上结着一层漂亮的白霜,而且绿色的则晶莹剔透。

工作的间隙,几位工程师决定去庄园中买上几串葡萄。

种植这些葡萄的庄园主是位嘴角上挂着两撇翘胡子的新疆男人,他在用蹩脚的汉语与工程师们交流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些人是要来新疆修铁路的!

他马上背上筐拿上剪刀就钻进葡萄园中,过了一会儿他就出来了,背后的箩筐中已经堆满了新鲜的葡萄,把葡萄放下来他又去旁边的凉棚中拿出了两个哈密瓜,绿色的关上裂出漂亮的网纹,他把瓜和葡萄都一同塞给了工程师们。

工程师们要付钱,但是他坚决不要:“大家都是朋友嘛,一家人!你们干活辛苦了,这些就是送你们吃的了。”

“我想今天暂时就跟你说这么多,下次你要记得带纸和笔,还有我会给你带一套德国的教材,当然这本教材还没有被翻译过,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你自己去找一位翻译。”

秦风所讲授的知识,的确是中国高铁科学上面的一个缺口,这也正是高天琪心心念念想要研究明白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列车穿过隧道时所承受的巨大冲击力,以及列车运行时的输电问题,

“我们曾经是追赶者,而以后,我们要引领世界,我相信中国这样的国家,一定会有这一天的。”

听完这句话,高天琪沉默良久,然后慢慢地点了点头,她对秦风说:“既然你这么说了,我倒要听一听你的见解,毕竟德国确实掌握了世界上最高新的高铁技术。”

高天琪停下来,她回过头不解的看着秦风。

两个人来到小餐馆外面,走在人烟冷清的镇上,秦风将自己所学到的技术一点点的讲给了高天琪。

虽然要讲授的知识有很多,但是高天琪现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她的敏捷思维让她快速吸收了这些知识,而且也时不时地对秦风所说的提出观点和质疑。

两个人就这么聊了很久,直到天彻底黑下来,街道的两边升起点点灯火。

秦风的目光闪了闪,但他仍然不失优雅的说:“那又如何?你听过一句话吗?艺术不分国界,技术也不分国界。”

“技术不分国界?”高天琪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秦风,她觉得站在自己身边的这个男人简直就是在说梦话,“技术不分国界的话,为什么咱们国家当初到处去西方寻求先进技术,都求不到最顶级的技术?”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