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629章 大唐热武器发展规划

  • 作者:苍笙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19 01:30:12
  • 字数:5352字

李承乾微微颔首:“如此朕便放心了。季公有大功于国,朕素敬之。前几日建王(李欣)进贡了一批上好人参,卿出宫时带上一些,给令尊做调养之用......令尊若有什么其他需求,亦可奏报于朕,不必忌讳。”

见皇帝如此看重自家老爹,张怀恩顿时感激涕零,伏地拜道:“陛下隆恩,小臣谨代家父谢之!”

与西突厥一战,墨家虽算不上居功至伟,却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不是他们研发出来的各式先进装备,唐军也不可能在人数只有敌方四分之一的情况下做到一城不失。

早朝后,李承乾换了身燕居之服,命人在麟德殿摆下酒宴,招待从北方前线归来的墨家一行。

张怀恩躬身再拜,答道:“劳陛下挂念,家父一切安好,前些日子还曾去往百工苑为学子们授课。”

一阵推杯换盏后,宾主尽欢,李承乾安排羽林卫送众人出宫,他自己则带着墨苑此番北地之行的负责人、新任墨家巨子张怀恩朝后宫走去......

......

李承乾摆摆手让张怀恩起身,开始说起正事:“卿与墨苑诸君回朝也有些时日,朕吩咐尔等的事情做得如何了?”

“谢陛下。”张怀恩拱手一拜,不过却没有丝毫松懈的意思,依旧坐得笔直。

对于墨家这些人的死脑筋,李承乾早已见怪不怪,端起面前的茶碗喝了一口,问道:“张卿,朕近来有些忙,也没工夫去墨苑,令尊季公可还安好?”

......

北地之战,是大唐新式火器第一次参与实战,战果固然很辉煌,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因此早在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李承乾就给墨苑下令,让他们总结此战的经验,为火器接下来的发展确定方向。

紫宸殿上,李承乾斜靠御榻,看着下方正襟危坐的张怀恩,温和道:“眼下不在朝上,张卿无需拘谨,随意些就好。”

事实上,最初的热兵器在和冷兵器的战争中根本没有多少优势,这一点不止局限于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

唐军这一次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完全是占了先声夺人的便宜。

等到其他国家适应了新的战争节奏,再想仅仅依靠大炮击溃对手意志就很困难了。

历史上热兵器真正取代冷兵器,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一直要等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

在那之前的所有大规模战争,包括明初的一系列战争,以及高卢大革命和米国独立战争,作战主力依旧是拿着马刀冲锋的骑兵和上刺刀、拼长矛的步兵。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在于热武器的成本太高,和它能发挥的作用完全不成正比。

以眼下唐军持有的火器为例,一尊大炮造价超过千金,足够武装一个五百人的校尉部。

哪怕是“物美价廉”的炸药包,其价值也相当于一个正卒全身装备的总和。

一边是打几下就要冷却半天的火炮和用水一浇就废的炸药包,一边是只要活着,就能不断杀敌的战士。

但凡不是白痴,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

如果换成其他人,哪怕是像先帝太宗那样的明君,看到张怀恩上的这道奏疏,心里也要给火器的发展前景打上一个问号。

然而作为穿越者,李承乾很清楚,火炮焚城、排队枪毙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

如果大唐安于现状,总有一天会被敌人超越,到那个时候再来谈发展火器,就又是一次“洋务运动”了。

好不容易穿越一次,李承乾可不想让中华民族再经历一次至暗时刻。

虽说眼下不具备大规模装备火器的条件,但是该进行的试验绝不能停。

这样的话,等到大唐本土踏入工业社会,钢铁、火药等原材料大幅降价的时候,就能以最快速度组建一支装备先进、规模庞大的纯火器部队,进而称霸蓝星,统一世界。

是以张怀恩的建议只在李承乾耳边转了两圈,就被他抛之脑后。

皇帝陛下将奏疏看完,随手放到一边,郑重对张怀恩说道:“张卿所言不无道理,然而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火器眼下虽不如弓弩刀剑,日后未必依旧如此。”

“为后世子孙计,火器改进绝不可停。”

“朕稍后便诏下江夏王,于金吾卫中设立一神机营,专责配合墨苑改进火器。”

“至于关宁、鹰扬、宣武诸军卫,除配发炸药包以做攻城之用,其余火器,暂不配备。卿以为如何?”

如果换成以前那个墨家,一旦他们认定某件事,即便是天子开口,也绝不可能动摇他们的想法。

只不过数百年的沉沦,墨家这些榆木脑袋也开了窍,他们很清楚,想要让自己的学派发展壮大,就不能跟当权者对着干。

再加上李承乾本来就有大恩于墨家,只要是他的命令,墨家从来就不考虑是否正确,一概照办。

这次也不例外。

虽然张怀恩心里还是认为就眼下的情况来说,炸药在军事上的作用十分有限。

但既然皇帝已经开了口,那么就算炸药真的一无是处,他们也会继续研究。

更何况炸药并非一无是处,只不过受限于现有条件,比不上刀剑弓弩而已。

如果有一天,能够让大炮做到像弓弩那样连射,又或者炸药的威力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次实现飞跃,那么这世上将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与王师为敌。

考虑到这一点,张怀恩郑重一拜:“陛下有命,臣与墨门诸君唯效死而已!”

李承乾对张怀恩的态度很满意,点了点头,吩咐道:“如此,卿且先回去准备,过几日朕会让江夏王与你接洽。”

“火器之为物,关乎我天朝能否永永凌驾于万国之上,我辈炎黄子孙,能否永为天下主宰。此重任,朕就交与你墨家了......”

张怀恩闻言身形一震,目光前所未有的严肃,坚定道:“陛下教诲,臣必时刻铭记于心,不敢或忘!”

言罢,张怀恩从座位上起身,朝李承乾躬身再拜,缓步向殿外退去......

张怀恩虽然说的委婉,不过话里话外显然都不太看好火器在战争中的发挥。

这也不能怪他。

而他今天召众人入宫,就是来要结果的。

张怀恩从袖子里掏出一卷奏疏捧过头顶,郑重道:“陛下,此疏乃小臣与墨苑诸君共同草拟,伏请天子御览!”

大明宫,麟德殿。

李承乾对身边的黄安使了个眼色,后者快步上前接过奏疏,递到李承乾手中。

趁着皇帝看奏疏的间隙,张怀恩在一旁小心谏议道:“陛下,火器之威,确非人力所能相提并论。然火器造价高昂,运输不便,且使用起来颇为繁琐。”

“故此经臣与墨苑同僚商议以为,我朝当继续以弓弩刀剑为先,火器之利,暂不足恃......”

如果不是炸药包和火炮的巨大威力,和铁勒人的战争也不会结束的那么快。

秉着赏功罚过的原则,李承乾专门从太府划拨了一百万金通宝,用作给墨苑众人的赏赐,领头的几人更是直接受封爵位,成为勋贵集团的一员。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