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625章 武贵文轻

  • 作者:苍笙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19 01:30:11
  • 字数:4592字

可以想见,随着郡兵制度逐步推行天下,参加科举的人数必然会持续减少。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在士林中有着崇高声望的前辈大贤都发出“武夫当国,斯文扫地”的哀叹。

在他看来,有钱去搞这些面子工程,倒不如实实在在开辟几条官道,疏通几条水渠,对百姓的帮助更大。

早在还是太子的时候,李承乾就已经暗示过自己对封禅没兴趣。

只不过身为穿越者,李承乾从一开始就对封禅的事情完全不感冒。

根据礼部和鸿胪寺的统计,因为关中、河南、山东等地开始招募郡兵的缘故,今年来到长安参加科举的士子人数,相比往年直接下滑了两成!

眼见皇帝的脸色阴沉下去,杨师道心里也有些后悔。

他不是不明白皇帝的心意,之所以会选择将这道奏疏递上去,其实也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武人崛起,必然会影响,乃至于侵犯文人的利益!

随着一次又一次胜利,王师将士的热情越发高涨,民间习武之风也日甚一日,天下百姓无不以投身行伍,报效君父为荣。

在这种舆论氛围的影响下,许多原本寒窗苦读,期待有一天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的读书人,都选择投笔从戎,浴血沙场。

作为文人士大夫阶层在朝堂上的代表,文官集团怎么可能眼睁睁将自己的利益拱手让人?

因此,他们迫切需要一件事来彰显自己的地位,抢夺话语权,进而抵挡武人集团来势汹汹的冲击,保住现有的利益。

近两个月,各家各派就到底该怎么做这个问题交换了无数意见。

自从李承乾登基以来,王师连战连捷,先收辽东,后平东瀛,将西突厥逼上葱岭,威压吐蕃和西南诸夷,真正做到了四海臣服,唯我独尊。

中国人自古讲究“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哪怕是乡野村夫,也希望自己死后能有块坟地,有块写着自己名姓的墓碑。

更何况杨师道堂堂国公,首辅大臣之尊。

在他心里始终觉得,自己得给后世子孙留下点什么,让他们知道,这世上曾经有个人叫杨师道,他做过宰相,为社稷江山出过力,为诸夏同胞立过功。

要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帅师伐远,开疆拓土,执其君长问罪于前。

然而大唐附近的敌人,都已经被先帝和当今天子三下五除二揍趴了,大唐的国土面积,比起初立国时膨胀了一倍有余。

仅仅只是消化这些新疆土,就不知要花多少年。

想要继续对外扩张,短期内基本看不到希望。

杨师道想要摆脱前任房玄龄留下的阴影,做出属于自己的成绩,只能是从内政方面着手。

封禅大典作为历代帝王最高典仪,显然是个很好的刷脸机会。

从有明史记载以来,封禅大典总共也没举行过几次,每一次都会被青史大书特书。

如果皇帝同意封禅,那么杨师道作为首辅大臣,也肯定会被捎带手记在史书上,留名千古。

而这,就是他作为前人,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遗产。

......

起初,杨师道觉得最近喜报连连,皇帝心情大好,趁着这个机会提出封禅,说不定皇帝一高兴就点头了。

然而他却没想到天子居然对封禅有如此深的成见。

要知道,对于历代帝王来说,封禅是每个人都想玩一把的壮举。

在李承乾之前,从来都只有臣子拦着不让皇帝搞封禅。

类似李承乾这样臣子主动请求封禅,皇帝却表示不满的情况,还是头一回出现。

这让杨师道一时都有些不知该怎么评价才好了。

眼看着皇帝半天也不说话,杨师道只感觉肩膀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膝盖一软,便要拜倒认错。

不等他跪倒,御座上的李承乾抢先打破沉默,不容置疑道:“明日便是朝会,杨卿还是先行回去准备吧,至于奏疏所言之事,容后再议。”

杨师道暗暗松了口气,皇帝只要没有当场发飙,那这事儿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大不了回去将那几个联名上书的礼部郎官抽一顿,把锅扣到对方头上就是了。

想到这里,杨师道将溜到嘴边的谢罪之词咽了回去,朝御座上的李承乾躬身一拜:“老臣告退。”

李承乾微微颔首,对身边的黄安吩咐道:“黄安,你替朕送杨阁老出宫。”

黄安答应一声,缓步走到杨师道面前,微笑道:“阁老请吧。”

“谢陛下恩典。”

杨师道再拜称谢,跟在黄安身后向外走去......

......

等黄安送完杨师道回来的时候,李承乾还在看那道《请封禅疏》。

听到黄安的脚步声,皇帝陛下头都没抬,直接吩咐道:“黄安,你安排个机灵些的人,去找一趟赵真......朕要知道,究竟是哪些人在背后鼓吹封禅。”

虽然李承乾的语气听上去没有任何异样,但黄安怎么说也跟了他十几年,还是听出了一些味道,不敢怠慢,答应一声之后匆匆下去安排......

即便杨师道如今贵为首辅,一时间也不好驳他们的面子,只好答应替他们将奏疏进呈天子。

除此以外,杨师道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也有一点私心。

最终,举行封禅成了大多数人赞同的方案。

作为从三代传承至今的古老典仪,封禅大典一直是文官集团的自留地,从来没有武将插手的余地。

平心而论,以李承乾这几年来的所作所为,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可以确定绝对前无古人,完全够得上封禅泰山的标准。

举行封禅大典,就是为了借机掺杂私货,告诉所有人——兵戈杀伐,只能逞一时意气,唯有礼法制度,才是万世功业!

......

由于这件事是各家各派权衡商议之后共同做出的决定,这些人里很多都是高祖、太宗两朝致仕的官员,其中有些还是杨师道的老上司。

可是现在,这些家伙竟然还敢跟他提这件事,莫非真以为皇帝家的刀不快吗?

......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