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回到贞观当太子

第201章 监国太子

  • 作者:苍笙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19 01:27:41
  • 字数:4640字

看着李元吉等人离开的背影,李承乾的眼中若有所思。

他的这个要求当然不是无的放矢。

因为不是什么大战,所以朝廷也就没有举行誓师大会,李二陛下只是安排李承乾作为代表来替李元吉等人送行。

将李二陛下嘉勉众人的圣旨宣读一遍之后,李承乾将李元吉拉到一边,嘱咐道:“四叔,孤有件事想麻烦你帮个忙。”

调动大军的圣旨早就已经由快马送往各卫军的驻地,李元吉等人因为要商量战略,所以在京师逗留了两天,今天才要离京去接手各自统领的军队。

.......

李元吉手下动作一顿,表情有些古怪地看了看李承乾:“你小子又打算弄什么幺蛾子?”

李承乾神秘一笑:“这就不劳四叔操心了,孤自然有我的道理。”

百官大多以为李承乾是打算日后在吐蕃之地设立安西都护府,李二陛下和岑文本也只是认为李承乾打算用吐蕃国土来分封宗室。

李承乾嬉皮笑脸地拜道:“那就多谢四叔了。”

李元吉无所谓地摆摆手,转身招呼众人上路。

可事实上李承乾的野心并不止这些。

吐蕃只是李承乾的一块踏脚石,他真正的目标是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面。

身为一个穿越者,没有人比李承乾更清楚喜马拉雅山另一面是什么地方。

李元吉满脸鄙视地看着李承乾:“就烦你们这种说话喜欢卖关子的人......也罢,左右这天下以后是你的,本王也懒得替你操这个心,只是几个熟知地理的人而已,等本王班师回朝的时候给你带回来。”

更何况印度半岛有着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藏,实在是一个天府之国。

与其留到日后被白皮们糟蹋,不如交给知礼仪、懂廉耻的中国人来管理更合适——至少李承乾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

在如今这个海运不发达的年代,想要到达印度半岛,只能选择走陆路。

借助后世的眼光,李承乾知道自己面前有三条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是从云南出境,穿越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到达印度。

另一条当然是和唐三藏那样,横跨西域,经转中亚,最后抵达印度。

第三条路则是直接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神兵天降。

......

现如今西南地区还不是后世那个彩云之南,各种危险层出不穷,根本就没有大规模进军的条件,这条路自然也就走不通。

从西域进军虽然安全,可惜路途太远,性价比太低。

相比之下,走青藏高原,不仅路途短,而且也更加安全。

唯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高原缺氧和寒冷的环境。

前者只要身体强壮,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后者等到大唐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的时候也能迎刃而解。

按照李承乾的估算,大约只要再等六七年时间,大唐应该就能具有了翻越青藏高原的实力。

而他让李元吉替寻找熟知地理的人,就是在为将来向西方扩张做准备。

将计划在心里转了几遍之后,李承乾没有再在城外停留,转身回宫去向李二陛下交旨去了。

......

吐蕃只是个“弹丸小国”,并不值得大唐君臣为之投入太多精力,李元吉的大军开拔之后不久,朝野关于吐蕃的议论就慢慢平息下去,各种政策开始稳步推进。

天气越来越冷,大唐的改革却反而如火如荼起来。

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行,李二陛下少见的没有前往骊山泡温泉,而是留在了长安,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

三省六部,各地方官府的奏疏每天源源不断的送进太极宫。

面对这么高强度的工作,就算有一群秘术郎在一旁辅佐,也不是李二陛下这个年纪的人受得了的,仅仅坚持了不到一个月,李二陛下就犯了风疾,一病不起。

李二陛下这一病,就好像一枚引爆世界的蘑菇蛋,瞬间将原本一片大好的局面搅得混乱不堪,很多官员的心里都开始忐忑起来。

为了安抚民心,李二陛下不得不下了一道诏书,令太子李承乾监国,朝中大小事宜皆上禀东宫裁决,东宫解决不了的再上报给他这个皇帝。

收到诏书的时候,李承乾的心里激动万分。

以前李二陛下四处巡幸的时候,李承乾虽然也曾号称监国,不过那种监国和现在这种监国完全是两个概念。

之前的他只是一个橡皮图章,只能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和国政有关的事务,他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所有涉及到国家大政的事件,都必须快马传递到皇帝御驾所在,由皇帝亲自裁决。

可是从今天这道诏书下达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可以在有限的范围里按着自己的意思对国家政策作出改动,而不必像以前那样事事向李二陛下请教。

......

百官自然也都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许多墙头草立马就倒向了东宫。

李二陛下早上明发的圣旨,下午东宫右春坊就堆满了来自各个衙门的奏疏,好在京畿各道的整顿都已经基本完成,秦怀道等人陆续回到了东宫,否则就凭这些奏疏,就能直接把李承乾给累死。

一番挑挑拣拣之后,李承乾最终选择的献祭对象就是三哥。

没办法,谁叫三哥逆来顺受的名声实在太过响亮,不去欺负欺负他们,李承乾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那里是一块富饶肥沃丝毫不逊色于中国本土的土地,而且那里的人民逆来顺受,非常好统治。

只要占据那里,就相当于给华夏民族找到了一张长期饭票和血袋。

长安城西,长亭。

李承乾前世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工业的王座是用尸骨垒砌而来的。”

李承乾想要将大唐带入工业社会,必然要用生命去献祭。

在它看来,与其让中国百姓死亡,不如学学当年的白皮们,用异族的血液成就中华民族万世不易的基业。

李元吉整了整身上有些别扭的盔甲,一脸无所谓地问道:“什么事?”

李承乾压低了嗓音说道:“有劳四叔替孤找些熟知吐蕃地理,尤其是熟知吐蕃西部雪山地形的人送来长安,孤有大用。”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