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八零年代:大佬四岁半

第四百六十四章王耕豆腐干

  • 作者:恰初秋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2-01-23 17:52:44
  • 字数:4666字

对于这些,张桂兰从开始就有点不大乐意,觉得王耕傻。

现在倒好,不仅豆腐还是按照原来的标准来做,就连塑料袋都要免费送,这样一来,无形中又给王家人增加了新的运营成本。

因为这个原因,王耕和王赞诚两个人急得唉声叹气,妗妗张桂兰更是气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电磨都已经买回来了,豆腐作坊却开不起来,眼看着这场生意还没开张就要砸手里,好在及时更换了电磨的磨盘,这才让豆腐作坊重新运转起来。

最开始,姥爷王耕和舅舅王赞诚为了追求效率,特地贷款花了大价钱购买了电磨。可是没想到,新买的电磨,磨出来的豆子没有豆腐味,做出来的豆腐,怎么吃都没有传统石磨磨出来的豆腐香。

本来卖豆腐就算得上是小本生意,王耕还坚持要用好豆子,就连煮豆腐干的料水,也一定要用好品相的调味料,这样一来,做豆腐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

像是酱油色的豆腐干,白色的豆腐干,还有剁椒口味的豆腐干,都是大众比较欢迎的类别。

经过糖糖的提点,王耕还特地找厂家,做出来印着王耕字样的塑料包装袋。

可是王耕却坚持不收钱,表示塑料袋就是免费送的,买一块豆腐送一个袋子,哪怕对方只是买半斤豆腐干,也送一个袋子。

最开始,张桂兰听说王耕准备给大家免费分发塑料袋的时候,还急吼吼的问了一句:“爸,要是给大家免费发塑料袋了,是不是咱们家的豆腐价钱能往上提一提?”

王家的豆腐不能说比周围其他人家卖的豆腐便宜,起码价钱是差不多的。

张桂兰心里堵得慌,她不敢和王耕叫板,就悄悄和王赞诚念叨这件事。

王赞诚的意思和王耕一样,何况他也觉得这是个宣传自己家豆腐的好法子。

最后还搬出来糖糖的说法,想要说服张桂兰。

每个来找自己买豆腐或者豆腐干的人们,都能免费得到一个印有王耕豆腐干字样的塑料包装袋。

后来张桂兰气的回了娘家,好几天了也不回来。

偏偏王赞诚这一次也赌气不去接她,两个人就这么晾着。

眼看着镇上选铺子的事情提上了日程,王赞诚还是没有要去接张桂兰回来的意思。

对王赞诚来说,反正家里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就算现在不接张桂兰回来,也没啥。

眼看着半个来月的时间过去了,张桂兰一直住在娘家也觉得尴尬。

她自己拉不下这个脸,还是张家的妈妈给王赞诚打了个电话,王赞诚才终于抽空去了老丈人家把张桂兰接回来。

并且还在张家人面前说明了自己的意思:豆腐作坊是自己出力没错,可因为自己的年纪轻,阅历浅,很多事情还是得父亲王耕来做主。所以豆腐作坊以父亲的名义开起来,以后由父亲来决定发展的方向,大家一点意见都没有。

王赞诚还表示,以后张桂兰如果想要好好过日子,就不要再说那种挑拨离间的话。

不然的话,她想住娘家,还是一直住下去的好。

张家人这一次见王赞诚的确是铁了心的顺着自己亲爹,想着王家现在的日子过得也不错,夫妻二人也没什么大矛盾,何况俩人还有三个孩子。

就劝说张桂兰以后懂事一点,不要再出这些莫名其妙的幺蛾子。

张桂兰被王赞诚晾了几天之后,也渐渐没了脾气,只能乖乖答应下来。

现在见糖糖问起了他们的事情,王秀娥笑着说:“你舅舅已经把你妗妗接回去了,听说这几天在镇上看好了铺子,地方不大,不过路段不错,就在国道旁边,来回路过的人也比较多。稍微拾掇一下,就能开张。”

“开张了之后,是不是要雇人看店了?”糖糖问。

“听说是你妗妗和大妮在镇上看店,顺便在照顾三虎。”

三虎比秦国小一岁,如今已经十三周岁,正在读初二。二虎比秦朝大三个月,虽说正好大一岁,可因为是后半年的生日,所以和秦朝是一届。

当初二虎考高中的时候成绩不理想,复读了一年,依然没考上,无奈辍学去了附近的煤矿打工。

“你妗妗说,大妞初中都没毕业就回家务农了,二虎学习不好,高中没考上,现在三虎说什么也得督促他好好学习,起码得考上高中吧,不能再像二虎一样,年纪一点点大就给送去了煤矿工作。”王秀娥说起这些的时候,她心里也是慌得厉害。

毕竟自己家也有三个孩子,正是和二虎三虎差不多的年纪,盘算着以后孩子们学习不好,考不上好学校,以后的前程可咋办啊。

张桂兰急了:“就是因为大家总说‘你是王耕的儿子’,咱们才更要让大家知道你王赞诚是谁,以后聊起来,就说‘王耕是王赞诚他爸’,这样你的面上不是更有光彩吗?你想什么呢,这么好的扬名机会放着不要,你是不是脑子锈住了。”

因为这件事,夫妻两人结结实实的吵了一架。

可是张桂兰一想到要多出来的投资,就心疼的不得了,絮絮叨叨老半天不说,还念叨着想要王赞诚把塑料袋上印着的字样改成王赞诚的,或者王氏的。

理由挺简单:“明明是你和咱爸一起做的豆腐,贷款也好,出力也好,付出最多的都是你,凭什么只写咱爸一个人的名字。要我说,咱爸的年纪也不小了,就该写你的名字,以后出去谈话办事也更方便一点。”

说起姥爷王耕的豆腐作坊,那可以算得上红红火火。

张桂兰想的很简单。

如果塑料带上印着的是王赞诚的名字,以后张桂兰回娘家说起这件事时,脸面上也能更加有一些光彩。

可是王赞诚却朝她瞪了一眼,不可思议的说道:“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咱家里还是咱爸当家,有他在哪里轮得到我?何况就因为咱爸的年纪大了,附近提起王耕的名字没人不知道的,说起我王赞诚是谁,后面总是要跟上一句‘王耕的儿子’,大家才能想起来我是谁。就算塑料袋子上印了我的名字,恐怕大家也不认识我。”

现在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经过王家人的辛勤努力,原来只在附近售卖的小小豆腐,已经把销售渠道扩大到了附近的市里。

王家的豆腐也从最开始的只卖豆腐,慢慢增加了豆腐干的种类。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