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八零年代:大佬四岁半

第二百三十二章下馆子

  • 作者:恰初秋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2-01-23 17:51:30
  • 字数:4680字

别看她们有什么好吃的,好东西都想着给老太太送过去一份,可是到了老太太那里,只要想起来,就能无缘无故的骂上她们一顿。

很多时候都没什么理由,只是单纯的拿她们两口子出气而已。

辛志芬却是说:“不管值不值钱都是他们家的宝贝,没理由东西还没卖完就早早回去等糖糖。也没理由不把担子带在身边,他们就不怕被人偷走吗?”

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可是辛鹏却不这么认为:“不能吧?之前我看他担子里挑了不少的小公鸡和鸡蛋,沉甸甸的,都把扁担压弯了。那么多的鸡蛋,哪能这么快就卖完。就他家养的小公鸡,在村里到处白送人都不要,不值钱。”

事实上,大家都看的出来,王菊花最不喜欢的,就是老二辛鹏两口子。

“这能行吗?人家秦家该不高兴了,何况我卖什么啊,咱们家又不养鸡。”

辛鹏说的话可真是要把辛志芬给气到了。

辛志芬一脸无奈,盘算着自己家穷也是有原因的。

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胆小的辛鹏,还是坚持认为这条路走不通,一直摇头说:“不行,咱家的粮食可没多少。光你和你弟弟每天就得吃不少口粮,咱们还得给你奶奶送过去一点,虽然你奶奶跟着你大伯一起生活,可咱们总不能一点心不尽是不是。”

这些都是辛鹏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话。

要是她能有秦建华和王秀娥那样的父母,该多好啊。

那天中午,秦建华还真就带着糖糖等人去了一家路边的小饭店。

像是那种装修的金碧辉煌,漂亮的晃人眼睛的大酒店,他们是不敢进去的。

她生气的时候,语调不自觉拔高:“不一定非要卖鸡蛋啊,卖玉米,卖小米,卖豆子,卖什么不行。咱家秋天的时候打了那么多粮食,有吃不完的就可是拿去卖。还有,咱们和秦家卖的不是同一类东西,又不抢他的生意,他有什么不高兴的。”

遇到高峰期的时候,打电话还得排队。

不过为了省点电话费,一般人打电话的时候,时间都不会太久。

像秦建华给村长辛成家打了电话,委托他们给秦喜凤捎口信,说自己晚点回去,不过三两句话,加上排队等待的时间,不过三五分钟就搞定回来了。

回来之后看小饭馆的老板已经进厨房忙活了,他坐回原来的位置上问:“你们刚刚点好菜了吗?”

王秀娥说:“糖糖说想吃面,我们点了两碗西红柿刀削面。看你想吃什么,自己点吧。”

糖糖连忙说:“爸爸,我不饿,少吃点就行。”

王秀娥低声说:“这里一碗刀削面居然要八分钱!”

去烧饼摊子上买个饼,甜的要四分钱,咸的才三分钱。

一个饼差不多就够吃了。

一碗面也不知道是多大的碗,王秀娥听说一碗面要八分钱的时候,就立马要了小碗。

“四个人就点了两碗面?”秦建华无语了,“出来吃饭就是要花钱的,要是怕花钱,咱们回去吃多好。”

说完,他看了看墙壁上的菜单,当即大声说道:“老板,再来一大碗桃花面,一份过油肉,炒一份豆腐,一份凉菜。”

听秦建华一口气点了这么多,一旁的王秀娥已经急得瞪眼睛了,这是在外面,她也不好意思咋咋呼呼,只拉着秦建华的袖子,压低声音说:“都说了这地方东西贵,你怎么还点这么多。咱们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吃得完么?”

“吃不完拿塑料袋给咱妈和秦国带回去。何况怎么就吃不完了,平时你们吃多少我又不是不知道。”

说话的时候,秦建华想了想,又说:“出来这么久,口渴了吧,那咱们再来四碗汤?”

这时候的老板已经从厨房出来,乐呵呵的询问:“我们这的汤要买就是一份,大概一盆,你们四个人绝对够喝了。”

“那就一份,嗯,要西红柿鸡蛋汤好了。”

王秀娥无语了,连忙说:“汤就算了,西红柿鸡蛋汤我也会做,刚刚那些菜就够了。”

“你做的和饭店做的能一样么,正好让你尝尝饭店的手艺。”秦建华笑呵呵的说。

老板又问:“桃花面要不要加丸子和卤蛋?”

“加,都加!”

这一次的秦建华,可是往海了说的。

卖鸡蛋和小公鸡赚来的钱,可是比他之前卖人参啥的,还要开心。

说到底,秦建华是普通的农人。

卖小公鸡也好,卖鸡蛋也好,对他来说就像是卖粮食一样,是细水长流的买卖,做起来让人觉得踏实。

捡人参,捡灵芝,捡珍珠,都是意外之财,偶尔来一点算惊喜,哪有幸运之神天天眷顾他们家的。

在秦建华的一再坚持下,刚刚点好的几样菜很快端上来。

店老板为人实在,给他们的分量都是超多的。

看着堆在盘子里的,满满当当的菜肴,王秀娥无奈的笑了:“这么多,不如先给咱妈拨出来一点吧。”

说的有道理,他们将才出锅的豆腐和过油肉,分别在两个袋子里装了一点,封好口之后,才开始吃饭。

在小窗口上方挂了一个公用电话的牌子,需要打电话的时候,就去和老板说一声。

一般省内的,打三分钟以内四分钱,接听免费。

随便走进一家只有三四张小桌子的饭店之后,店里的老板指了指墙上贴着的手写菜单,问:“你们想吃什么?”

秦建华随便扫了一眼菜单,眼神先瞟见了小饭馆斜对面的一个电话亭。

辛志芬坚定的猜出了,秦建华和王秀娥一定是早早把小公鸡和鸡蛋都卖完了,不然是一定要把担子带在身边的。

“你们先点菜,我去电话亭给家里打个电话。”

出来的时间久了,总要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的,免得家里人跟着着急。

那时候的电话亭,大都是卖香烟的小卖部顺便接的。

可是,没有亲眼看到的辛鹏,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辛志芬又说:“之前我在里面学唱歌的时候,和几个城里的孩子聊天,他们说,他们家不管吃什么东西都是花钱买的。上一次我带了高粱和黍子给他们看,他们都没见过。爸爸,下一次咱们也带点东西来城里卖吧。和秦家一样,我在里面唱歌的时候,你就带着东西跟着他们一起去卖。”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