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三国之君王降临

第383章 施粥

  • 作者:戏猪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27 10:06:30
  • 字数:5480字

张梁心里暗骂了一句,然后不再搭理叶县丞,起身直接走出县衙外。

看着那些手中拿着锄头、铁锹,怀里抱着孩子或者牵着半大孩子的百姓们,无一例外的他们身上没有一点点衣服遮挡,哪怕是妇人们,一个个皮包骨头,仿佛一阵风就能被吹走的样子。

冀州食不果腹的百姓们,大批大批的聚集至各县县衙。

曲梁县县衙。

半个月后。

狗东西!

叶县丞道:“县令大人,他们把县衙给围了!至少有一万人,他们衣不遮体,男人手中拿着锄头铁锹,女人怀里抱着孩子,要么手中牵着孩子,这不是要反了是干什么?而且还是直接要把县衙给围起来对外宣告他们要反了!县令大人,现在赶紧让野战军护送您,杀出来一条血路,抓紧时间走吧,再迟一些,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出现在县衙周围!”

看着叶县丞一脸真诚的样子,如果自己不是取代了他县令位置的话,张梁差一点点就要被感动了。

张梁出现,他们的视线全部落在张梁身上,眼中没有仇恨,只是一言不发的看着他。

治理不利和临阵脱逃这可是两个概念啊!

前者顶多被责罚一下,后者可是要砍头的。

不得不说,张梁在经济上是万中无一的天才,可他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官。

尽管他此次的目的就是要让百姓们过上自给自足的好日子,可是他却忽略掉这些人能不能有命等到那一天。

当无数这样的人出现在张梁面前时,他终于明白,若是县衙再不赈灾,他们再也熬不住了。

可现在自己取代了他县令的位置,让他从曲梁县说一不二的一把手,变成世家眼中连狗都不如的二把手,他能这么好心?

尽管如此,世家们也一副占了便宜的样子,亏了很多,可总比这些粮食全部烂在自己手里的好,虽然贷款依旧换不上,可有了手中这些欠条,兑现以后自己依旧能购买大量的土地,建造更加奢华的房子,东山再起还是有机会的,要是粮食卖不出去,那才是把祖宗基业给毁于一旦。

十几个县城虽然不多,可他们现在的粮食也已经囤积了将近八十万石粮食。

张梁分了五万石,三天前这些粮食已经运送至曲梁县衙粮仓。

这倒不是张梁未雨绸缪,早早料到这一天的到来,而是准备赚取更多的利益。可突然出现了这一幕,张梁知道他不能只想着赚钱和伟大的计划了,必须现在把百姓们给重视起来。

于是,立即让野战军带着县衙的小吏们开始开仓放粮,施粥。

施粥的地点在城外,在小吏的宣传下,他们无声的跟着小吏们去了城外,等着被赈济。

张梁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迟则生变,当天晚上,便给朝廷去信,想让朝廷调拨三百万石粮食来冀州,开始真正的收网行动。同时,也给同窗们去了信,约定在朝廷的回复到达以后,开始收网。

现在的粮价已经上涨到七百文一斤,周边的州郡世家把无数的钱粮运送至冀州。

而此时,在世家们的努力下,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产生了。

他们不再拘束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而是开始交易手中的契约。

期货产生了。

这件事情当然不是一个县令可以主持的,毕竟县令的威望还不够,郡守也差点意思,只能让刺史来。

冀州刺史赵守,是朝廷派过来的,在袁绍被 干掉后就被派了过来。

赵守今年四十有七,朝廷改三省六部制之前,他位列九卿之一,当时刘协对不服从的官员动辄罢黜,他尽管不认同,可他城府极深,全部忍住。朝廷改为三省六部之后,他被安排在礼部下的一个司负责接待其他国家来使。

说白了,就是一个闲散的职位。

冀州刚刚收复后,可不能随随便便的派一个人下来,年轻人肯定不行,新政下提上的官员也不行,太雷厉风行了,到了地方上用不上多久,肯定就会惹的天怒人怨,在多方商议下最终选择了一个老牌的在世家心中有一定分量的赵守。

赵守岂能不知道朝廷的用意?

但是他也没有办法,见识到长安的发展后,他对以前固守陈规那一套已经看不上,想要改变,他又不懂,加上朝廷让他来此不要求他把冀州变成长安一般的繁华,只要求他安抚住人心就行。

三年之后,便给他按照现在的三品官职退休。

在礼部官职也只是一个从五品,自己以前可是陈宫那般的人物,看着人家每月的俸禄、福利是自己的数倍,说不眼红是假的,可他知道自己无力改变,若是按照刺史待遇退休,那也不错,便来了冀州。

来了冀州也没想着把冀州怎么样,就按照以前官员的那一套,得过且过。

张梁他们求助到他的头上,他一开始不同意,可得知这是陛下的意思后,便不假思索的同样了。

时间是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即便赵守这样不认同新政的人,也在时间长河中妥协了。

在他的担保下,期货正式形成。

人们不再选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有的粮食囤积在刺史那,只要交易盖着刺史大印的契约便可,方便了许多。

一夜未眠的张梁,揉了揉酸痛的双眼,把给朝廷的上奏和给同窗的信件,派人送了出去,洗漱一下之后,带着几名野战军去了城外。

此时,一锅锅的粥正在熬制中,灾民在小吏们的指引下,整齐有序的拍着队,一个个流着哈喇子看着一锅锅的粥。

张梁到来,站在粥棚的前方,大声道:“各位乡亲 们大家好,我是曲梁县县令张梁,今天本官来此就是来告诉大家,天下没有白吃的饭,平日里大家想要吃上一顿饱饭,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要么靠着自己一年的辛勤劳作,在这里也是一样,本官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所以想要吃上一顿饱饭,那就必须进行劳动。不愿意的现在可以离开,本官给你们一个考虑时间。”

当然第二次也不是所有的同窗都参与进来,而是按照张梁的指示在粮价开始暴跌以后,开始大肆的收购粮食。

市面上虽然粮价一百多文,但是无人购买,当地世家们慌得一批,这时候他们和当地的世家签署了契约,把他们手中的粮食如数购买,当然他们是没有这么多钱的,全部都是打的欠条。

前些日子张梁赚了不少钱,带来的十万贯,翻了将近一番。

粮价下跌至一百五十文后,粮价还在继续下跌,为了维持住粮价,好让更多的世家上钩,他又联合同窗们开始回购粮食。

于是更多的世家加入进来,粮价再一次上涨。

只靠张梁一个人的二十万贯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但是冀州可是有一百多个县衙,有一百多个县衙就有一百多个同窗,他们同时出手,粮价稳稳的维持到了一百五十文左右。

粮价开始上涨后,张梁和他的同窗们,又开始缓缓的出售手中的粮食,此刻他们带来的十万贯最少的也变成了四十万贯。

像张梁他们这些学经济的更可怕,以张梁最多,手中已经有七十万贯了。

叶县丞慌慌张张的来到坐在公堂悬挂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的牌匾下的张梁面前道:“县令大人,县令大人,出事了,出事了,百姓们要反了!”

正在看同窗信件的张梁抬眼看了叶县丞一眼,“反了?从哪里开始反的?”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