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带着仓库回古代

第五百二十七章 第二轮技术站建设

  • 作者:兔子的刀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12-20 03:41:18
  • 字数:4956字

绝大多数官员是偏怂的——他们拥有的太多,一旦被抓到失去的也太多,所以敢做小手脚,却绝对不敢闹出大事来。

大湾府的张郡守那么谨小慎微,只差没把律令翻烂,其实在官员中也算是胆子大的那一类。现在是治世,圣天子在上,朝廷百官勤勉,吏治还算清明,地方官喜欢多吃多占不假,却也不敢竭泽而渔。他们中有几个敢真的把平头百姓逼到杀人放火那程度?

也确实化肥合成的实验是真的进入了实验室领域,仪器、器皿、刻度……把工业感的氛围烘托好了,导致一般人就更难理解。这么一堆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看上去阴森可怕,怎么和地里的庄稼扯上关系了呢?

其实不仅化肥技术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用于蒸汽机密封的树脂、兽骨胶,用于大棚的玻璃配方,用于制备种子的种子实验室……都已经差不多进入了实验室阶段。

李咎寄予厚望的化肥技术分支,在其他人看来总是特别容易被忽略。

此时还得感谢去年大湾府那事儿,把很多地方的官员都吓破了胆。

除了买地建实验楼群,李咎又把现在的实验田略扩张了些,以为将来更多的技术站学生腾挪出地方。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第一批的技术站学生,除了北海都护府以及差不多远的安西等地的使者外,其他学生都已经毕业回乡。

于是至少近两年,各地忌惮李咎的存在,那么技术站还能安安稳稳地发展下去。再往后,得看进度如何,还得有配套的律令约束。

二轮技术站可不是每个省道再派一地学子来求学那么简单,还有第一轮技术站扩张的意思。

李咎原本构想的技术站就有一个先学者帮助后学者,先进技术层层传递下去的路径。倘若第一批先学者传授技术时出现了问题,或者进展不如人意,李咎还得修订技术站的模型。

总之现在各地要么是真心想从技术站里学到点东西,盘活一方经济,要么是对李咎心生畏惧,反正不敢横加阻拦。

而距离江南越近,人们就越能感受到李咎的能量,就越信得过他的理论和学说。

于是北海都护府的人还没走,淮南道、岭北道、两江道、鲁东道的第二批学生已经前后脚到了。

看看这个春节的节礼洗地的情况,李咎感觉是时候建议开二轮技术站了。

春播结束后稍微轻松一点的日子,李咎便开始教他们如何架构一个技术站。

根据前人的反馈,实务课和通识科普课放到一起,都改在前期上课,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一边实操,一边运用所学的知识。

为了最大限度地学到东西,第二轮来的学生其实都已经提前预习了通识课的内容。

他们是经历了选拔的自愿前来的学生,绝大多数人出身底子都不算太好,对于不那么“正道”的知识也抱以万分的热情,预习的通识课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这让李咎十分惊喜,简直要喜极而泣。

多少年来,除了黄致这些老伙计,还有柳包打听孔郡守辛秀才那样的大聪明,再没别的书生对他如此友善了!像京里的书生那样堵着他家的门互骂才是常态。

第一轮被派到金陵学技术的学生,被李咎送走了多少?绝大多数一轮学生甚至都是从护卫里挑选的大字不认得一个的文盲!

没想到这几年过去,已经有一些扎根在底层的书生认真学过他的“杂学”,认真听他授课。

如此善矣,至少李咎不用担心他老去之后杂学被埋进故纸堆。古代未尝没有优秀的先进的技术,但是因为人们不重视,一代人过后,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李咎带着那么多物资来到大雍,钱花完了也就完了,种子用光了也就用光了,最后只有知识才能传递下去。但若是没有人愿意学,那么这些知识就会像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的技术一样,消泯无踪。多年后他的墓志铭上会记载,他是城阳驸马,爵在丰郡侯乃至丰国公,他在青山金陵京畿等地抚民有功,他是个善良、正直的贵族……可这都不是他想留下的。

心情愉悦的李咎对着八十六个学生每天也都和颜悦色的。他本来就不喜欢摆架势,和邻家叔叔伯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们一到金陵还没来得及紧张就被拽去种地,种完地人也都熟悉了,对着这样的李咎也很难再产生生疏感。

于是大家的话题就海了去了,大到一方政务,小到隔壁花猫生了小猫撺掇李咎去讨两个来抓老鼠,无所不包。

终于有一天,大家围着池塘边的网箱啃着大棚里刚出来的早熟西瓜时,说到了岭北道正在轰轰烈烈推行的改税政策。

“……倒不能说不好,只是看着,也太艰难了。”这是岭北道罗歇府学生的带队人毛举人的意见。

不过这一次送来的学生总计八十六人,比第一次第一轮送来的人靠谱,基本上他们都对自己来到金陵后的主要任务有比较深的了解。李咎让下地就下地,让挑水担肥就挑水担肥,至少表面上做到了言听计从吃苦耐劳。

李咎每天算一算大家的工作量,最后春耕春播结束的时候挑了挑眉,最近的年轻人让人觉得很有希望。

淮南道和鲁东道根本就没有第一轮资格,李咎最先在这两个省开的实验田。好容易等到出口风要搞二轮了,他们甚至等不到朝廷出敕文,就先由当地官府预支了盘缠、口粮、月钱等,先把人送到了金陵。

而岭北道的夏刺史和李咎神交已久,最先启动二轮甄选。只因为这次派了岭北道最南部的罗歇府的学生前来,而岭北道是个很狭长的省,因此罗歇府的学生在路上花了足足三个月,到的比鲁东道的要晚一点。

在物质极度丰富的未来社会,都有大把的人不了解化肥的意义,何况是对肥料的作用感知有限的古人。

两江道的人稍微晚一点,但也赶在了春耕前抵达。

春耕的李园十分忙碌,这一批新学生到了,李咎也没二话,全部赶到地里去了。

先熟悉熟悉将来他们主要打交道的对象,庄稼和土地;再练练干农活的技巧,毕竟得干一到三年的体力活;最重要的是淘汰掉其中不那么诚恳的、怕事的、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部分人。

李咎在金陵城郊又起了一个院落,尽量把通风口和废液池、冷却系统都预留了出来,这里就是将来的实验楼群。

在每个实验楼后面往外扩大概三十米,也是预留给实验室的,很多实验初步在实验室里做,接下来就要去场地实测,留这点儿空地说不定还不够,以后得把商业赞助体系也弄上,直接去狗大户的工厂和农场里上实验,不然等他离了金陵,还不知道金陵的这点儿实验地能保住多久呢。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