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唐:陛下,想学我教你啊

第五十六章 翰林院

  • 作者:驴肉火烧不顶饱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15 11:25:36
  • 字数:4604字

我们什么时候弄报纸啊?”

前两天闲暇的时候,李川已经和李承乾简单的说过了报纸的制作。

在张龙的带领下,看到了李承乾正在一个院子里面坐着休息。

边上有人在指挥着数十人打扫卫生、搬弄用具。

李川懒懒散散的走进了翰林院。

“老师,这个院子叫德兴苑,只不过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人员都从这里撤出去了。

“很不错,这个院子叫什么名字?”

李川没有理会太子继续叫他老师,他也不是矫情的人。

但是古代人的思维,很难理解这件事的复杂程度。

门口还有两颗大松树,院子中央是一小片竹林,林中还有假山怪石,怪石中间有着一口井。

只是现在已经到了冬天,显得萧瑟不少。

“殿下,报纸只是最后的成品,其中还有很多的事情,我们需要慢慢来。

首先解决的问题是经费。”

他自己不可能拿出全部的费用,毕竟这是朝廷的机构。

不像皇宫中光秃秃的一片,院子前面里面有不少杂乱的花草,应该是被原来的主人一起。

“若是后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我再找父皇要。”

要知道,东宫一年的经费也才两三万贯。

而东宫可是有着一整套的官员班子和上千人的奴婢、侍卫等。

“既然如此,前期的资金也算有了。”

“这个地方改个名字吧,就叫大唐报社。”

“你改天进宫,去找你父皇提个匾。”

俗话说,天子脚下好办事。

若是能够傍上国家的名字,逼格立马上来了,而且一听就是官方机构,商人、百姓买账。

李二再亲手题字,那就是没有人能够欺负报社。

李川将造纸改良的技术和活字印刷术的资料,都交给了李承乾。

这些东西只需要太子府名下的作坊去运作就行了,大不了多试验几遍。

有了文字的指导性,这些东西也不难。

李川将前期的事情交代李承乾之后,准备开溜。

怎么赚钱,他心中已经有了打算。

第一就是将现代的东西,卖到大唐来。

第二就是在大唐攫取资源,然后发育,这一项比较慢。

“系统属性”

宿主:李川

天道值:44

成就:美食宗师、棋道宗师、茶艺宗师、琴道宗师、棋道宗师……

武道:入微境第二重

上次因为李世民疯狂学习,才积攒了一些积分。

考虑着系统积分还多,李川还是先打算从系统中兑换一些东西出来。

大唐的资源发掘太慢,还得慢慢发育,需要长远的打算。

刚准备出翰林院,他却被一群翰林院学士和翰林供奉拦了下来。

原来是想要交流诗词文章、琴棋书画。

有送上门来的积分,李川自然没有不收的道理。

而且自己主持报社,以后的审核也有眼前的这群人呢!

“李郡公,在下仰慕您的书法多时了。”

“李郡公,据说您还没有上过战场,您那首《从军行》是怎么做出来的?”

“对对对,还有《入都》,那‘笑指渭河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我等感悟至深啊!”

“我倒是觉得‘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才是此诗的精妙之处。”

欧阳询看到大家乱糟糟的一团。

“大家先别着急,先请郡公进门再说!”

进到大堂,众人才一一就做。

翰林院是替皇上拟诏的地方,收录了诗书文章等各方面人才。

当初李世民怕自己的秘密泄露,于是成立了翰林院帮他拟诏。

翰林院中每天都有派去皇上身边值班的人,称为待诏。

皇上有了旨意,然后待诏有时当堂书写,有时则记录下来,回到翰林院中书写。

这些翰林学士和供奉,除了少数的去国子学院上课,其他的都在研究、交流。

这里可谓是大唐的文学圣地!

可是在堂中,此时有几个人闷闷不乐。

李川看了一眼,是一些以孔颖达为首的老顽固。

这时的孔颖达还不是翰林院的头头,但是他自身作为孔子后代、儒学宗师,相对于对于其他学科的人才,自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

李川的报社能够带给翰林们一展抱负的机会,但是孔颖达并不缺,孔家就是他自身的招牌。

边上的人看到李川的眼神,连忙劝道.

“李郡公别在意,孔学士习惯自己专研。”

“是啊,孔学士的入学造诣很高,一向都是自己专研儒学。”

李川并没有众人以为的那般心态,只是对于孔颖达这种人感到好奇。

能够将一项学科研发到极致的人,都是能够吸引人眼球的。

前世的直播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而李川也是被孔颖达吸引了。

欧阳询忙说道:“郡公,上次一别,已两月有余了。

那茶香,时到今日还萦绕在我脑海,今日怎么说都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众人早就听欧阳询讲过几十遍,在李川那里喝茶的经历。

只不过大家职位都比较低,也就少有人去拜访了。

今日有了机会,连忙搬来泡茶的一应用具,准备一次喝个饱。

不一会,屋内就茶香盈室、叹声一片。

PS:求鲜花、鲜花、鲜花、鲜花、鲜花。

李承乾听到钱的问题,立刻激动道:

“老师,父皇已经拨了一万贯下来。”

之前自己没有钱财的烦恼,但是为了报社和后面秘影的扩建,他都得好好赚钱了。

单靠朝廷的经费,报社估计得猴年马月才能建成。

翰林院,位于皇城南门外的务本坊。

唐朝贞观年间,对于真金白银的挖掘效率非常低下,一年的常量也只有几万两。

加上边关贸易和民间的收集,一年的数量也才几十万两。

这时的交易,也没有银票、飞钱,使用的多是铜钱、谷物或者其他的可以交换的粮食。

“老师,你看,我把这个院子要了下来,以后就是我们报社的地了。”

李承乾看见自己老师进来了,立刻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