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从岛主到国王

第124节 伊祁盘

  • 作者:都市言情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6 04:36:36
  • 字数:4894字

二里头遗址被有些学者认为是一个‘夏墟’。

不过还有些学者对‘夏墟’存在疑问。

纳贡祝贺,这几件事说明夏朝的版图非常大,形成一个非常统一的部落联盟国家。

宗教礼仪:铭文描述了夏人为‘杼’举行过”报祭“,还有鼎在古代常常被用作礼器,鼎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在夏代就有祭祀。

杼派人讨伐东夷,将统治扩张到东海之滨,东夷部落向杼

以及偃师二里头遗址。

近代以来,对《史记》上记载的夏朝是否存在争议很大。

事实上,不仅夏朝是否存在存在很大的争议,商朝也是有非常大的争议的。

众所周知,二里头遗址有四期。

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土,直接证明了商朝的存在。

而对夏朝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历史文献记载,比如《史记》,《竹书纪年》,《尚书》等。

它的一期二期遗址出土主要是一些陶器,没有文明标志的东西,青铜器和文字,其实没进入文明阶段。

后面的三期四期进入了文明阶段,但按时间很多人认为早商,和夏朝无关。

对于夏朝是否存在,缺乏考古实物例证和文字表明其存在。

因为商朝的历史也无可查考。

夏王朝是否存在。

存在!

这点已经毫无疑问了。

夏王朝是否跨进了文明的门槛。

跨入了!

事实上,相比同时期的中东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和印度文明,夏王朝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文明。

夏代有非常完备、成熟、进步的官方文字,夏篆。

夏代拥有相当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青铜铸造工艺,能够铸造出纹饰细密复杂、精美、器形硕大的‘夏后杼鼎’。

夏代是一个相对统一的部落联盟制国家。

夏是由夏后氏、有男氏、褒氏、费氏等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

夏代拥有非常完备的宗教礼仪。

将‘夏后杼鼎’放在孕海珠空间。

陈锐离开了空间。

继续搜寻埋藏在夏城废墟里的器物。

接下来的几天。

陈锐搜遍了整个夏城废墟。

令陈锐非常惊讶的是夏城遗址的规模并不小。

有宫殿,有占地很广的夯土台基,有廊民、庭院、城门等,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城池宽厚、极为壮观。

在宫殿四周有大量房基、窖穴、墓葬、窑址、水并、灰坑等。

从夏城遗址的规模以及其城池布局,可以说明夏代先民迁徒到这里,他们带来了夏代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在这里独立发展出一个相当先进的文明。

陈锐在夏城废墟中收获丰富大,器物数量非常多。

主要以青铜、玉器、陶器为主。

仔细清点了一下。

收获陶器数千件,完整的,陶器碎片不计。

这些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陶较多,黑陶和棕陶次之,红陶只有几件。

器形主要以作炊器的鼎、罐、甑,作饮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钵、三足盘,作盛器用的盆、瓮、缸最多。

纹饰主要是篮纹、方格纹、绳纹为主,具有典型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的特征。

不仅如此,夏代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进,制陶工艺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比如,夏代的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饰数周附加堆纹、划纹、弦纹。

纹饰精美绝伦,形成了夏代灰陶独特的艺术风格,幽冷神秘而又庄严沉重。

在造型方面,以折沿平底、三底足、圈足为主,丰富多样。

青铜器上千件。

品类多种多样,不仅有工具(刀、凿、锥、鱼钩、兵器(戈、戚、镞),还有爵、角、鼎等容器,铜铃等礼乐器。

这些丰富多样的青铜器物的发现,标志了文明的真正开始。

玉器数百件。

生产工具有玉斧、玉铲、玉城。

装饰品有管、珠、锡形器、绿松石饰、嵌绿松石兽面纹钢饰牌。

礼仪器有戈、铀、圭、刀、牙湾、柄形饰等。

许多古代文献反映,夏朝是一个崇尚玉文明的国度,‘玉崇拜’,‘有玉才能显示神灵’,‘玉在当时即是号召的旗帜,又是统驭所部的法度。

此话不假。

陈锐在夏城废墟中发现的数百件玉器有力地证明了这点。

除了陶器、青铜器、玉器外。

在夏城遗址中还发现一些石器,马车等。

在这些发现的器物当中。

有三件称之为国之重器也不为过。

二件青铜器,一件玉器。

二件青铜器分别为青铜盘,青铜剑。

青铜盘,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

内底铸有铭文24行,517字。

陈锐参照象形文、甲骨文、周篆逐字解读。

解出了113字。

铭文大概描述的意思陈锐看懂了。

这是一段颂扬的铭文。

铭文颂扬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九代夏后的功绩。

在铭文里提到了禹的功绩,‘治理洪水,安定天下’,‘征伐三苗’,‘制订历法,指导农业生产’,‘把全国分为九州’。

值得陈锐注意的是,在铭文歌颂禹的功绩中,提到大禹将各方诸候进献的金,铸造成九个大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珍禽异兽。

也就是说禹铸九鼎并不是神话传说,而是确有其事。

陈锐在夏城废墟里发现的‘夏后杼鼎’,告诉了全世界一个答案。

一个关于中国古文明的答案。

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据,成了近半个世纪中国学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例如,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中国学者对寻找夏王朝存在的证据的一方面努力。

城市国家:在‘夏后杼鼎’内壁刻的铭文上描述了夏后杼将都城从原东迁到老丘,说明一个事情,夏朝有都城。

这项文化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持续时间长达五年,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等学科,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耗资巨大。

最后遗憾的是,由于结题争议太大,‘夏商周断代工程’未通过国家的验收。

直到现在夏王朝是否存在,夏代是否跨入文明的门槛,在国际学术界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因此,‘夏后杼鼎’虽然不会说话。

但它却告诉了我们很多被历史掩埋的信息。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