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职场潜伏心理学1

第14章 搞好同事关系——从独立到相互依赖 5

  • 作者:张超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6 02:21:00
  • 字数:9214字

杨远帆和许长青的同事关系非常好,在公司里也是非常被领导器重的两个人。

年终,公司搞推广策划评比,每个人都可以做出PPT展示自己的成果,胜出的人不但会有优厚的年终奖,而且领导会给一个意外的惊喜。

有一天,两个人的合同到期了,徐立杰准备好了对领导说离职,可是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是领导给他的管理层职位的聘用书,而等待张默琛的,是不再续签合同,也就意味着,徐立杰换到了高档的车厢,而张默琛却不得不中途下车。

心理学专家支招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他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这个人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让他帮助自己创造更多利润。

但再来一块骨头,人们还是会不要命地去抢;没抢到就心生怨恨,虎视眈眈地盯着抢到骨头的,陷入永无休止的争斗。世界上每一种工作,都会碰到无法胜任的人。总会有能力不足的人被调到一个不胜任的职务上,他会在这个位子上原地踏步,把工作搞得一塌糊涂。对于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占据了不赢的位置,导致发展停滞的恶劣后果。

要记住,不论什么情况,你现在对工作的努力,都决定了你将来如何填写你的简历给你的下一任老板,既然谁也无法摆脱工作,那么为什么,不在这一次,就把自己的小宇宙燃烧起来呢?

彼得原理——别抢不属于你的骨头

杨远帆非常积极,为了一个创意,他常常想好久,他对细节的把握已经做到了唯美和极致,他满心欢喜地准备好了要展示的PPT。

这个原理有时候也被人们称为“向上爬”原理。“向上爬”的说法更加生动,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无处不在。例如,一名称职的教授在本职工作上非常出色,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可以晋升到大学校长的位子,可事实是,当他到了理想的职位后才发现自己无法胜任。或者,一个优秀的员工被提升为管理他人的领导者后,就表现出了能力上的欠缺。

职场中,这种现象尤其多,每个人都想往上爬,争夺更高的权利,高职位就像骨头,当上级留下一块骨头的时候,人们就忘记了自己的能力,忘记了反思这块骨头究竟自己能不能啃得动而拼得你死我活。抢到骨头的发现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

许长青长时间里并没有重视这次的推广策划方案,而且,他也不擅长去做市场调研,他知道对于公司那些严谨的领导来说,没有精确的数据,再好的设计也缺少说服力,而且最让他郁闷的是,居然在最后一天,他才知道,由于部门领导的欠缺,大领导的神秘惊喜是,评比第一名的人,可以代理该部门的领导者。

怎么办?怎样拿到那笔做策划的数据呢?方案征集截止日的最后一天,许长青突然叹了一口气说:“远帆,这个推广怎么做呀,让我一时半会儿去想,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创意,我做了一个PPT,你帮提提意见,我好修改一下。”

杨远帆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许长青做得太一般了,没有什么创意,杨远帆就只能和许长青说说字体颜色等小细节的问题,说的时候,许长青很谦虚地听着,听完了,就很随意地对杨远帆说:“让我也看看你的方案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总结出的结论,他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在各种组织中,大家都习惯了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员工们能够在自己本职工作上称职和胜任了之后,就开始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职位。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工作的唯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只有自己亲手创造的功劳才是自己的财富,别人的东西终归是别人的。要想真金不怕火炼,在职场中获得真正的认可,就要凭自己的真本事去创造,投机取巧的做法终究会害人害己。因此不要去做夺取他人功劳又自毁前程的傻事。

身在职场,不是自己的功劳,就不挖空心思去占有。不抢功,不夺功,这样的人不仅人际关系好,而且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成败效应——成就感,无法从“独角戏”中获取

成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的人们的一种心理反应。他通过研究一群学生的反应,推导出人们的心理,那就是,人们愿意在努力之后,再去体验成功和失败的心理感受。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他给了学生们几套难度不等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地选择解答。他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了一类中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挑较为复杂的难题,借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境地时,会感到内心的愉快与愿望的满足。这就是成功效应。

但是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他们经过极大的努力之后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很多人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认为工作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只要努力,哪怕没有同事的认可,领导的奖励,自己一样可以做到心静如水。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每个人的工作都需要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要从自己的工作成果中去支取。

与其说自己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而唱“独角戏”,不如搞好自己的业绩,那时再唱的“独角戏”,才是一出挑起大梁、独当一面的重头戏,具有“一人在台,万人喝彩”的声势。

冯丽娟是销售的精英人物,后来领导重视她,就把她提升为销售总监。

对于销售总监这个职位,冯丽娟以为自己不是特别在乎的,因为她所在的公司实行的是提成制,一个业务熟练,能够拿下“大单”的销售人员,他的收入也不比销售总监低多少。

所以冯丽娟就没有先冷静分析自己销售总监职位所具备的责任,而是盲目地按照自己做业务的方法去努力做销售总监的职务。

平时,她常常为了和客户谈事情,而熬到很晚才下班,于是她也把这种工作方式带给了其他的销售人员,她的要求是每天固定约好第二天要谈的客户,如果不能按照固定数目报上来,就要受处罚。

可是,这种方法听起来很努力、很积极,操作起来却有着很大的弊端,有的时候,销售人员为了谈妥客户,以便于自己汇报当天工作内容,就会硬性地和客户约时间,很多客户对这样的行为非常反感,硬性约客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但是冯丽娟并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当大家习惯了这样的努力之后,哪怕没有业绩,这种做事的方法也是有百利无一害的。

冯丽娟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工作的人,她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不像其他部门,经常搞一些联谊活动,有几次,财务主管主动要求两个部门之间聚餐,都被冯丽娟拒绝了,果然在其后的不几天,当她要预支一笔业务费用的时候,财务主管以没有提前打招呼、手里没钱等等拖了好几天。

与此同时,自己部门的人看不到她的努力和苦心,部门里比较懒散的朱丽丽,因为被她勒令随时汇报工作情况而时有怨言,而业务能力很强的几个同事因为自恃有业绩,假报发票,被她批评后心生不满。

冯丽娟不在乎大家对自己的暂时误会,她相信总有一天,她的努力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可是,没想到的是,销售部的员工开始背着她嘀嘀咕咕,甚至还去过大领导的办公室!终于,一天上午老板把她叫去了,告诉她,她部门里的人一致投诉她,认为她“不适合销售总监”的工作。

这样的努力,却得到这样的回报,冯丽娟真正面对这一刻的时候,彻底失望和伤心了。其实,在努力之前,她就应该明白,没有人不需要成就感,而没有一种成就感是可以从独角戏中支取的!

心理学专家支招

成败效应在职场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个效应不因为一个人的老脸与否而影响作用的发挥,有时候一个越老练的人,在努力之后越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实际上,避免打击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努力之前,舍得花时间和气力,去研究好自己的职责所在,知道怎么样和别人共同合作、怎么做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等等。

不想失败,就要注意和老板的沟通,很多职场人会因为没有成绩越就不愿去找领导沟通。这样的风险很大,因为业绩低迷会让领导对其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如果领导再不知道究竟此人在想什么,就会认为他无法胜任工作,时间一长,就难免遭受失败的打击。

还要注意,在做事情的同时,要把人做好。要把塑造自己的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在和其他人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认为自己的做法就是对的,应该考虑别人的承受能力。这样在职场上的声誉才会良性地拓展职场之路的长度和宽度。

韦奇定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韦奇定律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来的,这个定律讲了这样一种客观存在的情况,那就是当一个人已经有了主见的时候,如果有十个朋友和他的看法相反,他就很难不动摇。

的确如此,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周围有家人、亲戚、朋友组成人际交往圈,一个人在准备作决策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咨询他人的意见。有时候,在别人的怂恿之下就会改变自己最开始的本意。

职场中永不停息的是向上爬,或者是把别人拉下马,踩着别人再往上爬。

对于个人而言,不是你的功劳,你不要去抢,不管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抢别人的功劳总不是成功的捷径。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你抢别人功劳的事情被人发现,你将会无脸见人,不仅被抢者会成为你的敌人,而且更会影响所有人对你的看法。

这让杨远帆踌躇了,但是因为许长青的态度非常诚恳,而且一想明天就要开大会了,许长青想改也来不及了。

第二天开会,许长青因为资历老,按次序先发言,许长青的PPT所用的推广创意居然和杨远帆的一样,在讲解时,许长青对老板说:“数据的那部分PPT考在另一个电脑,电脑发生了故障,我不能够提供精确的数据,就提供一个简单的情况吧。”

听了这句话之后,徐立杰于是努力工作,争取给自己多攒点跳槽资本,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很大的突破,而张默琛还是对公司持绝望态度,也没有任何工作目标,就是随意地做着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

接着,许长青就将杨远帆研究的数据结果当众分析了出来,杨远帆听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许长青会抢自己的功劳,他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也不敢申诉,只好弃权。后来,许长青的方案获得老板的认可,终于可以代理处理部门的事务了。

坦白来讲,许长青偷了杨远帆的创意,而且抢了不属于自己的骨头,终于有一天出事了。由于推广不是他自己的,虽说他知道数据的增长趋势,但是具体数据他还是没有查清楚,在执行方案时出现了漏洞,又无法及时修正,结果方案还是失败了。后来领导得知这个方案不是他自己做的,而且出了重大的工作事故,就无情地找了个借口将许长青边缘化了。

心理学专家支招

原来的工作没有挑战性,自己想换种方式生活、调整一个新的工作空间、不想轻易满足现状、想要勇敢地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空间,是很多人不断跳槽时标榜的理由,但是有时候,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才是导致工作出现问题,半途而废的根本原因。虽然,跳槽是个机会,但是过于频繁地更换单位或者工作,会不利于专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

除非自己在原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混日子、熬资历,或者收入与付出又确实不成正比,这份工作已经没有提升空间的时候,跳槽才不会被称作半途而废的职场选择。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