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极品总督

第185章 卖疯了

  • 作者:万字旗下的大清帝国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05 13:34:01
  • 字数:7756字

“也许是五百斤。”

“差距这么大?看来,我得向清国人学习了。”皇帝思考着说。

在北京那些天,周星可没有闲着,催促德国公使以及在北京的德国商人,加紧运输各种物品,反正都由他周星负责,德国人也很乐意,其中,肥料是大宗。尽管中德之间,路途遥远,可是,周星的大量需求,对于德国而言,也是一个天大的机会。

时间是在一八八七年,此时的德国,已经统一了十六年,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他们已经急不可待地要求向世界扩张自己的殖民主义势力范围,以容纳他们的商品倾销,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工本,准备和头号强国英国进行争夺,德国人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没有市场,市场,市场,是他们整天念叨的事情,中国突然冒出来一个总代理商,大量地需要德国货物,他们怎么能不高兴呢?

周星既然代理了德国的商品,就必然包括这一项,相当于说,德国人将肥料批发给了他周星,这样,对中国人的剥削,就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当然,那是人家的商业利润,说起剥削来,实在狭隘。

皇帝的对面,就是世界闻名大铁血宰相,他对于皇帝,已经是老朋友般的真诚,不会故弄玄虚,所以,皇帝的疑问,显示了绝对的震惊。

“中国还有这样的人才?”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都感到惊奇。当然,他对于这样的人才,还是漫不经心的。

“是啊,他将我们德国的化肥,种子,还有许多技术运用自如,并且,使小麦的产量达到了上千斤。玉米也是,真是奇迹!”

在德国宫廷和最高统治者中间,都掀起了波澜的周星本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他只是想着,怎样使德国的先进商品,化肥,如何在中国发挥作用,使中国的土地,增加收入。虽然说现代化肥使用过量以后,将造成土地板结等现象,可是,那不是关键,中国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产品的质量,而是数量。

“这应该是真的,我们的商人亲眼见证了,我们的公使冯巴克斯伯爵也听说了,在清国,这是一个新闻。”

“这可能吗?亲爱的首相大人,你说,我们的土地,亩产量是多少?”

德国的化肥,在周星的清单上,是一百万吨。难怪德国公使见了周星的清单,几乎要跳起来:“啊哈,周星,周大人,您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您对德国的产品质量这么有信心,真令人高兴。”

“嘿嘿嘿,但是,请您注意,我们还是老办法,先销售,先使用,在付款,因为,我们要给中国的老百姓一个亲眼看到奇迹的机会,是不是呢?”

“好好好!”公使大人见了周星,简直就差叫爹磕头了。

“不可能吧?”

想要别人不嫉妒是不可能的,但是,肚子里再骂,表面上还要笑容可掬,否则,你别指望得到西洋肥料。

周星作为一个活广告,还是一个皇帝加封的正四品官员的身份,实在是一个无比鲜明的形象,所以,他的推销,就是经典的推销,推着东西销售出去——根本不需要怎么费劲儿。

“我要十袋。”一个小地主说。

“大哥,你想想清楚,十袋?你以为是小麦和玉米?是您吃的吗?不是,那是给土地老爷吃的,十袋?够吗?”

“可是,我只有三十七亩地呀。这一袋子的肥料,一袋是四百文钱儿,十袋就是……我买不起。”

“买不起你可以不买呀!”

“啊?周爷,您,您这话就不太厚道了,我怎么着也是咱怀庆府的人,您不看僧面看佛面,怎么着也得匀给我些,我就想看看,怎么能让土地里长出千斤的小麦来,嘿嘿嘿,周爷?”这家伙赶紧求着周星。

“不是那意思,我是说,你可以不买!”

“啊?不不不,周爷,我得买,一亩地多打六七百斤,这就是好多银子了!值得,值得,完全值得!我买,周爷,您说吧,我袄买多少?”

周星拍拍这位仁兄的肩膀:“老弟呀,哦,年龄上,您比我大,可是,您是儿童心理,老子的心理年龄比您大,所以,嘿嘿,老弟,我要说,我是爷,这个,嘿嘿,您可以掏出十袋子的钱,但是,可以带走五十袋的肥料,哦,注意了,尿素和磷肥,钾肥,是要搀杂着使用的,有一定比例,这个,这里都写清楚了,是不能乱吃的,就好象吃药,乱吃是要死人的!”

周星的话不用说了,人家也根本就不听完,因为,这条件简直是要命地优越啊,人家小地主大笑了起来:“爷,周爷,您说的好,我要了!”

周星一般都收取款项,只要是态度犹豫不决的,或者数量太大的,也可以少收些钱,或者进行局部的赊帐,目的使所有的人都能够用上肥料。再者,他还将肥料的使用配比,广而言之。使大家明白,因为小麦已经播种了,不能做底肥的,正在发呆的人,周星马上提供了新思路。

“使用播种用的耧车,再播种一遍。”

“啊?把以前的麦子都耧死啊?”

“你愿意怎么着就怎么着!我的意思是,你在空行里将化肥播种一样耧进去!”

“真的可以?”

“可以,只要您有过老婆,知道怎样在你老婆的一亩三分地上怎样播种,就不会有差错!”

“好叻!”

肥料的销售情况非常好,开始,德国的商人和化肥厂的技术人员都感到疑问,因为,使用肥料的时间,除了尿素外,都过去了,所以觉得周星这么大量地进口,简直是开玩笑,后来,亲眼见了周国人是怎样补充底肥的,立刻大开眼界:“不错,不错!”

肥料的销售,日新月异,从汉口运输到了怀庆的肥料,哗啦啦地往外面飞,无数的地主们,都驱赶了家人,马车,来这里购买,周星机智灵活的销售方案,令他们十分满意。

对于没有亲眼见证周星亩产奇迹的人来说,周星答应赊帐,有了好收成,次年结帐,这就是现代中国基层农村的化肥销售类型,周星也是本着这种方法进行的,因此,他自己不觉得怎么先进优越,可是,所有的中国地主们,却感到了厉害,感到了温馨。

“嗯,看来,人家周爷的西洋化肥,绝对是真的,您看,您的小麦不增产增收,人家几不要钱儿啦!”

“是啊,他敢这么着,绝对有真章!”

“皇上和老佛爷都奖赏了,难道是假的?”

“可是,咱用惯了老的肥料,那些灰尘面面儿,怎么看着都不对劲儿呀”

“嘿嘿嘿,神药,神药,能让咱一眼就看穿了?”

“对,买吧,”

“你赊帐?”

“赊帐?我是那号人吗?周星周大爷做事,我一百个放心!”

怀庆府的肥料销售,异常火爆,德国人先后从汉口运输过来的数万吨化肥,被周星三言两语,一扫而空,都卖光了。

要知道,仅仅是怀庆府河内县,就有六十多万亩土地,每一亩地,需要尿素一百斤,磷肥二百斤,钾肥一百斤,这就是四百斤了,五分之一吨!尽管也有许多小老百姓们不敢使用,或者土地太少,不值得使用,仅仅河内一县的化肥需求量,就达到了十万吨,因为,只要来周星这儿的,即使掏不出钱儿的,也能记录下名字,作为赊帐方式,先将肥料领走。

在怀庆府的八县,周星在一年,前后销售了德国化肥六十万吨!

所以,德国人的化肥运输,一直是跟不上形势,一来就被哄抢了,再到了后来,化肥的销售渠道,向着周围的县府扩张,往南在洛阳府,开封府,往北到山西,等等地区,都有许多有眼光的中国地主们,前来怀庆购买。因为是大户,购买里强劲,往往一买就是数百袋,数千袋儿。

仅仅两个月功夫,辛辛苦苦运输到了中国的德国化肥,被周星一扫而空,全部卖光了。而且,销售的地点,只在怀庆一带,换句话说,只这么河南省的西北一角,就消耗了这么多的化肥!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将来会需要多少?

这期间,周星也利用皇帝的权威,名声,向全国各地的督抚们发出了倡议,要求大量购买化肥,使土地增产增收。可惜,收效甚微。

据说,在上海,德国人的肥料,只卖出了十吨!

在汉口,德国人的肥料只卖出了三十吨,而且,人家还要全部地赊帐!

“用了这些肥料,我们周星的田地,一亩一千斤!皇上都知道的。”

这些话,整天挂在周星的嘴上,当然,也很响亮地敲打在别人的心里,谁都知道,周星是怎样发家致富的,不就是这个吗?就单单这个,皇帝和老佛爷又是表彰又是赏官儿,天,什么好事都落这狗东西的嘴里头了!

源源不断的德国化肥,就从西方,从基尔军港,从波罗的海,经过北海,环绕着欧洲大陆,一直到了直布罗托,进了地中海,经过苏伊士运河,到了红海,经过索马里海盗的故乡,然后进入印度洋,马六甲,太平洋,千辛万苦地运输到了中国,再从上海一带西上,进入到汉口码头,以此为中心。实行货物囤积。

周星多次晋见皇帝的结果是,皇帝亲自下令,要湖北省的巡抚,湖广的总督,都要给周星以方便,因为,他们进口的德国货物,不是一般货物,而是可以使土地增产增收的神药!

二十天以后,周星回到了怀庆,这儿,是他的发家根基,他发现,在他的敦促下,黄老岳父将所有的田地,都使用上了德国尿素和英国运输来的磷肥和钾肥作为底肥,那可是六万多亩的土地呀,接着,许多大地主们,都聚集在黄家,要求他们将神奇的西洋肥料,给他们用些。

皇帝别的也不太懂得,可是,懂得一条,只要能让粮食增产增收的,肯定是好东西。

第一批德国化肥,包括尿素和钾肥,还有磷肥,都运到了怀庆一地,周星立刻将这些,向周围的各县推销,

“来了来了,西洋的增产增收的神药来了!”

据说,周星的事情,德国皇帝和商业部,都知道了。德国的工业协会和商业协会,也都知道,知道这么一个人,一个年轻人,野心勃勃的人,还深受中国皇帝宠信的人,他知识渊博,见识深远,对德国的态度极为开明开放,非常喜欢德国,并且,积极地担当德国人在中国的商品总代理,保证在数年内,使德国商品在华的销售,达到多少多少的集合级数。

这是一个天文概念和数字,所以,德国人欣喜若狂,也感激不已。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