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太学女夫子

第五十章

  • 作者:陈姝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1-07-05 07:01:45
  • 字数:6948字

这一点颤抖的示弱,既显得不那么明显,而在这大殿中,太武帝又能明确感觉到。这是一种示弱,但卢宣又不能那么明显的示弱,那样就显得不像他了。虽说太武帝没见过他,但到底听说过,不然又怎么会因为一本注解就大动干戈。

“你这注解里,说周官税制合理,谈时下税制混乱,横征暴敛,这明显是在说大魏啊。”太武帝背对着卢宣,将周官注解狠狠往桌上一扔,道。

内侍端来两碗水, 让卢宣和令姜都喝了一碗, 而后宣旨让卢宣和卢令姜入殿觐见。

卢宣和令姜进入殿内, 叩拜道:“草民参见陛下。”

太武帝终于召见了卢宣,此刻卢宣和令姜在太阳底下已经快被晒成咸鱼干了。

“是草民所注。”卢宣跪在地上,声音里依旧似有若无的含着一点颤抖, 这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此刻在如此安静地大殿中,在英明神武的太武帝面前似乎很容易听出来。

卢宣跪在一旁低着头未敢做声, 令姜微微抬头, 没敢看太武帝, 只是淡淡的直视着前方。

太武帝看了令姜两眼, 严肃道:“你先下去吧。”令姜听了一脸淡定, 起身便在内侍的引领下出了永安殿, 只是这次, 内侍只是让她在门口待着,并未让她再到底下去晒太阳。

他说话虽然不疼不痒,但那狠狠一扔已经显示出了君王的力度。

“草民正是。”卢宣说话的时候声音略显颤抖,跪在地上也不敢看太武帝。

“周官注解是你所作?”太武帝手里拿着那本周官注解不疼不痒地道了句。

“草民不敢。草

民注解周官实乃关心时政,所作注解也并不直指本朝,先父曾直言大燕灭亡之根基,乃税制混乱,草民心有体会才在注解周官时评论时政,此书于二十多年前作注,那是范阳还不属于大魏,草民也无意批评大魏税制。”卢宣说话的时候语气中虽然带一丝孱弱,但说的有条有理,到像没一点在怕的。

太武帝听了卢宣的话冷冷一笑,二十年前大魏还未攻下范阳,那时候范阳还是燕国领土,而卢父那时候便是大燕的范阳太守。

“你就是卢宣?”太武帝低头撇了卢宣一眼,问道。

元俊从京兆王府邸返回皇宫复命,走到永安殿门口的时候见令姜正一脸淡然地站在永安殿门口,他看了一眼令姜,令姜也看了一眼元俊。两人并未说话,元俊便直接朝殿内走去了。

“来啊,将卢氏父女打入天牢听候发落。”永安殿殿内传来一声大喝,元俊听了不禁浑身一震。

立即便见外面的侍卫快速走了进来,手佩弯刀将卢宣一左一右押了出去。

卢宣经过元俊面前的时候,两人相视一眼,没来得及说话。

“父皇。”元俊心有余悸,想要替卢宣和卢令姜求情,但眼下皇帝似乎没打算放了他们,元俊不敢在此刻忤逆皇帝,便只好先不做声了。来日方

长,虽然陛下没饶恕他们,但元俊看太武帝的样子似乎也没有想立即杀了卢氏父女的意思。

“你来了,京兆王怎么样了?”太武帝一眼便看到杵在门口的元俊,问道。

元俊站在大殿内门口,听皇帝这么一问赶紧走过来拱手作揖道:“禀父皇,六爷爷气虚体弱,躺在床上下不了床。今日还喝了不少汤药,院子里也满是药香味。”元俊朝皇帝如实禀告,可是皇帝却不以为然。

太武帝心里想:皇叔在京都待着,一直没听说他患病的事情,如今孤刚让他去范阳,他就病了,这病来的太急也太怪了。

元俊久在范阳,对京都之事不是很了解,自然也不清楚里面有什么问题。

“你看看这本书。”太武帝低头,忽然看到桌子上那本《周官注解》拿起来递给元俊,道。

元俊不解,接过来翻了翻,也不知要看什么。

“第二十页,第六十一页。”太武帝转身看着元俊,见他随意的翻着,便道。

元俊听罢立即将书翻到了这两页,看了之后心中大惊,书中对时政的批评可算是句句见血啊,这要是被太武帝看到了不灭了他九族。

元俊是了解太武帝的脾气的,虽然他宽宏,有时也会勇于认错罪己自责,但他到底是一代英雄,他有曹操的气度,有孙权的谋略,但却唯一没有刘皇叔的仁慈,他曾剿灭大夏,娶大夏公主为妻,也就是现在的皇后。

他也曾挥兵北去,统一胡人各部,并将各部公主纳入后宫。如今这太武帝的后宫,大多数都是出生高贵外族强大的女子,鲜少有出生平民的,即便有那也是位份极低的椒房美人。

他也曾一怒之下屠一城,杀一族。当年与大魏争霸中原的燕国在被大魏灭了之后,虽然公主被纳入后宫,但燕国余党太武帝可是一个都没放过,就连那不足月的婴儿都被杀了。

可即便如此霸道残暴的太武帝,在审视自己过错的时候也颇为严格,他曾为大魏不尊孔孟向天下士子道歉,也因此修建太学祭奠孔孟。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这样一个父亲,让元俊可敬又不免有些害怕。

“那卢宣甚能狡辩,竟说这书成于二十多年前,书中对当时时政的批注也是说的当

时燕国的事,说当时范阳还属于燕国。”太武帝不值一哂,朝元俊道。

太武帝这么一说元俊到不好说什么了,他不好明摆着替卢宣求情,只能站在那闭口不言。

“说说你的看法。”太武帝像是忽然想听元俊的看法,转头看了看元俊,随口道。

元俊见太武帝问到自己,此时便也不好不作答了,低头想了想,道:“既然此书成于二十多年前,如果说,说的是当时的事情,那也是说的过去的。”

“怎么说?”太武帝看了看元俊,问道。

“孩儿读过燕国历史,虽然所记不详,但到底还是从中看到了燕国最终覆灭的原因。诚然我大魏对燕国的军事攻击是一部分。但我们最终能够打败大燕争霸中原,其实也跟燕国内政有关。”元俊思索着,想着,分析着。

太武帝仔细的听着,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他的儿子能熟读史书,就连一个被灭的失败国的历史也能熟读,他又怎能不欣慰。

他的这些儿子个个都是跟着他东征西讨的好手,论及军事书籍他们到读过一些,可要论其他书籍,喜欢读的可真没几个,统共算起来也不过那么三四个,元俊和元余都算是喜欢读书的,太武帝也最是喜欢。

太武帝喜欢读书也喜欢汉人的文化,他甚至为他每个儿子都请的汉族士人为师,就是希望他们胡人能在文化知识上追赶上汉人,与汉人一体,如此他们才能真正的掌握中原。

一个民族马背上再强悍,刀柄再利索,武力再强,如果在文化上始终粗鄙不堪,那这个民族是走不远的。太武帝作为胡人首领,大魏的主宰,他有这个责任让大魏走的更远。

“燕国当时国内已经民怨四起,皇帝派兵各处镇压叛乱,极大的消耗了大燕的国力。横征暴敛赋税繁重使得燕国百姓四处流散,甚至有的归入大魏,试问,像这样的国家又怎能不灭亡呢?”元俊仔细分析着,太武帝亦仔细听着。

“燕国不重教育,天下士子无望,有才能的人要么归入我大魏,要么南下入南朝,要么隐居深山教书育人。天下有才之士,燕国所占不足其一,而其他国家却拥有人才多于它,试问一个不重视贤才的国家,一个不注重培养未来的国家,又怎能不灭亡呢?”元俊说到后面越说越来劲,太武帝听着也很是欣慰,只是这欣慰之中却隐含了淡淡的忧虑。

这燕国的问题又何尝不是大魏的问题呢?就是因为大魏也有这样的问题,太武帝才想着修建太学尊孔孟之道,才想着为国家培养人才,可是到现在太学里又有多少可用之才?而进入太学执教的又有几个是当世大儒?

“草民便在陛下面前,草民对于英明神武的陛下不过是砧板横肉,陛下想杀便杀想剐变剐,草民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卢宣说这话的时候声音中既显刚直又显软弱。

太武帝听了却还是受用的,卢宣些微的软弱解除了在太武帝心中他对元氏的蔑视,而他的刚直又正是太武帝所欣赏的。

“是吗?”太武帝背对着卢宣,冷冷道了一句。

“是的。”卢宣回复道,这一声回复到显得冷静。

元俊从京兆王府出来, 对京兆王的话半信半疑,倒不是觉得京兆王心有偏袒,毕竟京兆王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 但即便如此,元俊对皇室宗亲的怀疑仍未减弱,他心里很清楚即便没有这次刺杀,想杀他的人依旧很多。

“那你在周官注解里批评时下不尊孔孟,教育礼制混乱也是批评燕国的?”按照卢宣的说法,他这本书是二十多年前所注,所注言论自然都是二十多年前对时政的评论,那个时候范阳还属于燕国,所以所注内容自然批评的是燕国时政。太武帝似乎只能这么理解。

“是的。草民并未有意针对大魏。”卢宣依旧是那颤抖的声音道。

“朕如何能相信你?”太武帝转过身,冷笑着看了看正低着头匍匐在地的卢宣。

太武帝抬眼看了看卢宣又看了看旁边的卢令姜,不禁为令姜的美貌惊叹:天真眼光不错,确实美貌,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看来我儿也不例外啊。

太武帝心里笑了笑, 朝卢令姜道:“抬起头来。”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