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于丹《庄子》心得

三、感悟与超越11

  • 作者:于丹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1-07-04 04:56:11
  • 字数:3724字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垃圾和废物,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有很多财富无非是放错了地方。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有用和无用之间,只不过是看你自己生命的质地和你所处的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匹配。

庄子给我们指出,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颗平常心。无论他是后天受刑罚的,还是先天残疾的,无论是肢体上残疾了,还是智力上有缺憾,他们都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小孩因为害怕,睡不着也得闭着眼睛,而闭着眼睛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想着,这些狼外婆和妖精来了会怎么样?

咨询师说,就是由于我们大家司空见惯的这种哄孩子睡觉的方式,可能使那种特别敏感的孩子在某种机遇下会得上这种强迫症。

小孩子不睡觉,老奶奶哄他说:“五分钟之内你要是再不闭上眼睛,狼外婆就来了!”孩子还是没有睡。奶奶说:“三分钟之内,你要是再不睡着的话,大风就把你给卷走了!”孩子还是没有睡。奶奶说:“一分钟以后,妖精就出来了!”

这一切一切是不是都像庄子所描述的这些人呢?而这些人以其德行的超越,是不是会给我们一种启发?给我们一种勉励?给我们一些参照?

在某种意义上讲,心理疾病的治疗更多地要靠自己,真正看见自己真正的缺失。自己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庄子告诉我们,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真地顺应生命形态,那么首先把这些个遗憾和残缺都接受下来吧,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想的是怎么样改良它,能让自己更好。翻开《庄子》,从他第一篇《逍遥游》开始,到他所列举的凡此种种这些人,一直贯穿着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大与小的区别。大与小绝不是好看与难看之分,真正的外在形态与内心境界有时候相去甚远。

我们没有在他们的残缺里面照出健全,反而在我们自己的健全中照出了残缺。这种残缺靠心智可以补足,靠精神与天地之间的遨游可以去完善,这大概就是庄子对于我们今天的人们一种最好的启发。在这种启发中,我们可以抵达他那种天地共往共来的逍遥境界。

看庄子的文章,有时会觉得无边无际,他描述出来的一切奇思异想都超乎我们的生活经验之外。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内心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对应上庄子所描写的一个又一个形象的。

我们到底有哪些隐疾?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心理障碍?我们到底有什么童年的阴影?我们到底有什么人生的缺憾?

庄子一直在提醒我们,怎么样可以不流于俗呢?首先要认清你内心的愿望,你真正在以你自己生命的方式善待你自己吗?

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体充分发达的时代里,流行的标准是很可怕的。流行是一种势力,流行是一种洗脑。流行可以告诉你,它未必是好的,但是你必须要从众。

我们往往有一个概念的混同,就是,流行就是时尚。但是,时尚有的时候是少数人的一种趣味,而流行有时候像流感一样,它只标志着一种数量,并不代表着品质上的更高级。

庄子告诉我们,这些表面看起来稀奇古怪的甚至是形貌恐怖的人,他们的内心有一种大境界,是我们这些健全人不能比拟的。有些人,可能由于自己的健全、机敏、矫健,反而使自己受制于心。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也许比庄子的时代更需要内心的火眼金睛,更需要常常反省,更需要摆脱外在的标准和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只有确立了这一切,以自己的清明理性去善待他人,善待朋友,善待子女,才能够做到对人对己的真正的尊重,认清每一个人的价值取向,理解每一个年龄段的生活方式,按照他本来的样子,让他发挥到最好。

咨询师就开始跟他聊起遥远的童年,最终揭示了这个心理的秘密。这个秘密令人惊讶,听起来似乎发生在我们每家每户。

如果我们站在当下,来阅读庄子那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寓言故事,来解读其中的奥秘,那么,我们都会拥有一双灵魂的眼睛,都会拥有一把庖丁的利刃,我们可以看破世间的是是非非,最终获得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当时,咨询师突然问小伙子:“你手里倒着这个烟灰缸,这是一种仪式。你告诉我,你现在心里有什么预感?”听了这话,小伙子突然就停住了,说:“对啊,你说了我才明白,我现在觉得我妈妈可能要出什么事,我要是不倒腾那个烟灰缸,她就会出事。但是你真说出来,我就觉得没事了。”

心理疾病的治疗远远不是这么一句话就能完成的,这往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是因为心理上的残疾,不像身体上的残疾这么容易被人看见。这种残疾有可能是在某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自己犯的一个错误,也有可能是在某种时刻自己不经意地受到的一个打击,从此不知不觉就积淀下一种毛病。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