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光宗耀明

第20章、移宫,斋戒

  • 作者:冬三十娘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5-24 12:10:25
  • 字数:5954字

朱翊钧这才看到这逆子的正脸,只见他神情恍惚,脸上还有一些些隐隐的泪痕。

“母后?”他心头有很多问号。

讲筵要推迟是一方面,礼佛这个理由更难以被儒门出身的群臣所接受。

至于移宫……

朱翊钧一时没消化过来这其中意思。

“孙儿不敢。”

尽管这个意志里暗含着既让皇长子移居慈庆宫、往太子之位再进一步,又有暂时圈禁皇长子的意思。

所谓斋戒礼佛,就是不得离开慈庆宫半步。

“我自有计较。”李太后一脸凝重,“皇帝既然没听说过这三人,那就好。以防万一,还要叫皇帝知道,我会亲自过问,命人严查这一年来有没有哪些内外臣暗中向景阳宫通传宫外消息!”

气氛诡异,朱翊钧莫名其妙。

只见李太后随后才起身,而后扶起一旁的朱常洛:“你也莫要有怨言。”

朱翊钧难以置信地看着他母亲,又看了看恍恍惚惚的朱常洛。

“阿弥陀佛……”李太后说完那句严厉的话,随后又像是有些害怕一样,“还有一事……我既然如此大动干戈,还请皇帝吩咐一下,遣人祭祀一番天地社稷,便当是为社稷江山天下万民祈福。紧要的是,要派人到慈寿、万寿诸寺进进香。”

朱翊钧彻底愣了。

在朱翊钧的注视中,李太后却先走到菩萨面前,跪下磕了磕头,低声说道:“菩萨莫要怪罪……”

太后和皇亲国戚捐赠、张居正撰写《敕建万寿寺》碑文,无不是在为即将亲政的皇帝造势、树立形象,也表明李太后没有继续把持朝政的心思。

特意点到去慈寿寺、万寿寺进香,甚至把这件事和祭祀天地社稷摆在一起讲,而且是更“紧要”之事。

朱翊钧不理解。

李太后摇了摇头:“皇帝还是先不要多问了。此事,我若不能全信,那就言之百害而无一利。然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故而常洛斋戒礼佛、遣人去诸寺进香,也能略表我朱家诚心,无有冲撞神佛之意。”

“……皇儿现在也不能知晓?”

朱翊钧不喜欢这种感觉,于是他盯住了朱常洛。

“母亲何时害过你?”李太后摇了摇头,“翊钧,稍安勿躁。那三人名姓籍贯俱在,查访不难,想必很快就有结果。”

她一改常态,用了亲近的称呼,像是哄朱翊钧一般。

听他诚恳慈爱的语气,朱翊钧沉默片刻,而后说道:“若移居却不开讲,外臣必定纷纷进言。母后,不如还是皇儿先寻些由头拖个一月两月吧。”

向外廷传懿旨,他不确定是母后深思熟虑过的,还是一时糊涂。

毕竟她刚才的举动就很不对劲,慌了神一般。

“不行!移居慈庆宫,必须要尽快办了,明日便办!”李太后又强势起来,“皇帝也不用有疑虑,若查访之下没有这三人,无需皇帝左右为难。本宫自会做主,打发他去凤阳。”

朱翊钧惊得嘴都张大了,却只见朱常洛仍然是一脸恍恍惚惚。

凤阳?那是什么地方?

只有宗室里犯了大罪的人,才会被贬为庶人,终生圈禁在那里。

朱翊钧已经明白了李太后的意思:不论此事后续如何,她先要表态愿力主立他为储。若证明这逆子是胡言乱语,那么李太后又会力主废了他。

他却不想处于这样的被动。

这么一来,国本之争的结果不是完全与他的意志无关了吗?

“母后……”

他还想再试探一番,不料李太后却又转身跪拜礼佛,喃喃自语:“佛祖恕罪,菩萨恕罪……”

整個人都显得很矛盾,左右为难。

一时强势,一时畏惧。

朱翊钧不禁愤懑异常:每次只要是这逆子闹到了母后面前,都会让他处处受制!

过了一会李太后再度站起来,看向朱翊钧之后就断然道:“皇帝先不要问了。若有诸般罪孽,那也是母后先一力担着。就这么办吧,若皇帝以为母后发这懿旨不妥,那便移居后先想法子搪塞外臣一时。”

“……皇儿知道了。”

听她点出发懿旨不妥这种话,又说什么诸般罪孽一力承担。

母亲这么为他着想,朱翊钧还要抗拒吗?

“皇帝先去安排吧。记住,这事别惊动其他人,更别对翊坤宫多说!”

“……”

朱翊钧心想,你立刻要圈禁这逆子,还要亲自过问盘查景阳宫,难道宫里会不知道?

消息再透露到外面,还不知有多少麻烦要堆到我面前。

可李太后显然已经不在乎了,或者已经思虑不周了。

“皇帝先去吧,我再和常洛说说话。”

朱常洛回想着他临走时望向自己的警告眼神和离去时的不甘背影,心中平静无波。

思考了那么久,这是既能快速达到他的目的,又对家国伤害最小,同时奠定将来自己顺利上位根基的唯一办法。

为此,哪怕借助他们对一些冥冥之事的笃信、把这事神佛挂上钩,朱常洛也不在乎。

正如他劝说的一样,李太后认可了隐患,这只会是皇家祖孙三人之间的秘密。

在将来,他倒不用被这些所束缚。

朱翊钧被暂时排除在秘密之外,这种感觉对他这个九五之尊来说自然是极为难受。

但李太后的话,他还是得听,得办。

去查访那三人的事……既然要口风紧、懂规矩,那自然是陈矩。

先去把陈矩喊来安排好了,他又要安排明日皇长子移居慈庆宫之事。

日子不是内阁题请的吉日,但李太后既然连这个都顾不得了、也不办什么仪礼,那还管什么?大不了后面再择吉日操办一下、正式移居。

忙了一阵,朱翊钧才去到翊坤宫。

这一小段时间里,朱翊钧也被李太后郑重其事、患得患失的情绪所感染。

面对郑梦境,他竟然没有立刻明说是什么事。

只提了一句明天必定会阖宫皆知的消息:皇长子明天移居慈庆宫。

落在郑梦境耳中,她当然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尽管已经从三月底拖到了现在五月底,可一旦真的移居了,代表的意义又非同一般。

李太后又出手了!

她若仍这样频频干预国本大事,那将来母凭子贵还有什么指望?

郑梦境咬着牙没说话:若明天就移居慈庆宫,那么让魏岗那奴婢做的事,又怎么派得上用场?

她心事重重的样子倒是没有被同样心事重重的皇帝看出端倪。

虽然就算看了出来,朱翊钧也只会以为她是因皇长子即将移宫一事难过。

司礼监那边深夜忙碌,安排人再到慈庆宫洒扫、布置。

他们以为明天会有不小的阵势,直到第二天清晨,只有皇长子一人前往。

就连王安都没有先跟着过去。

而慈庆宫那边,只有数个来自慈宁宫的老太监、老宫女。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慈寿寺的兴建是因为李太后想抬高自己的身份、顺带祈福,因此最终定名慈寿,它也包含了当时还未亲政的朱翊钧对母亲的祝福和尊重。

而万历五年开建的万寿寺,则是全为了即将大婚而后亲政的朱翊钧而建,因而得名“护国万寿”。

那还是万历四年,朱翊钧还年幼,朝政牢牢掌握在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手中。

为了给已经驾崩的隆庆皇帝祈求冥见福祉、给将要长大成人的儿子祈祷早生皇子,李太后这才带头捐出给她发的常例供奉金做表率,用皇室、勋戚等人纷纷捐的银子建了这慈寿寺。

“母后……这是为何?因斋戒礼佛而推迟讲筵,外臣岂非群起苦谏?”

随后至今,李太后还以各种方式建了万寿寺等更多佛寺。

慈寿寺有特殊之处:建寺期间,才有了九莲菩萨托梦李太后的故事。

慈寿寺里也因此供奉了九莲菩萨。

朱翊钧虽不愿意,却未明言。

因为这意味着,外臣将知道李太后已经介入立储一事,甚至要将意志传达到外廷。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