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修真 >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 18 章

  • 作者:诸事皆芜
  • 类型:修真
  • 更新:2024-04-07 03:36:52
  • 字数:7272字

今天时间充裕,加上体力也没怎么消耗,空间中的农活就干得多一些。

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把绿豆全部种完。

商量一番后,三人决定烙馅饼。况叶也跟在两人身边,学习如何制作其他的面食。

和面的时候,看着简修文用滚烫的开水烫面,第一次知道这样可以是面皮更加的宣软。

因为时间充足,三人一致决定今天晚上弄面食。

外界下着雨,空间内部却是一片和煦,完全没有那种雨天的湿闷感。

三人吃得非常的香。

好在三人有一定自制力,并没有敞开肚子吃。

七八两的绿豆种完,就占据了140平米左右的田地,这工作量和前几天加起来差不多了。

雨天黑得早,三人也就早早的休息。

况叶关好房门后,仔细确认一番,就进入了空间。

干完活,给自己加完餐,最后也不忘喝二两青蕴酒,况叶就回到房间休息。

第二天他是在一阵阵鸟鸣中醒过来的。

听见外面的鸟鸣声,显然昨天晚上雨已近停了,看来今天得继续上工。

要不然这为明天准备的量,怕是都会进了他们的肚子。

至于稻草,他们也有一些,但也不多。

如今九大队的房屋大部分都是茅草制成的,砖瓦房在这里都只是少数。

为了每年修整屋顶,稻草自然是供不应求。

他们三人能够分到些稻草,这已经是九大队的队长陈庆国处事公正。

这几天一旦有空,况叶三人就到处收集茅草,同时也遇到不少收集的队员。

好在九大队这边的山坡多,茅草也足够,倒也没有起冲突。

看着队员们也跟着收集茅草,仿佛在赶时间似的,况叶不禁问了一番原由。

通过两位知青和队员,也总算明白了众人为何如此积极的原由,因为观市这边每年的秋雨应该要来了。

这边的夏季都没有这么麻烦,夏季的雨势可能非常的大,但至少持续的时间短。

观市这边的秋雨,一旦下起来,基本上会连绵许久,长的话甚至能连绵三个月。

秋雨除了带来降雨外,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它一般只在晚上下,不影响白天队员们上工。

他们得赶在这之前,尽快检修自家的屋顶,要不然到时候漏雨就非常的麻烦。

听到这个原由,况叶仔细的回想了一下。

上一世他的老家好像和观市这边差不多,一到秋天雨特别的多。

不过那个时代,人们住的房屋漏雨的几乎少见,也就没有每年都修整屋顶的需要。

就这样忙活了四五天,况叶他们才停止收集茅草。

这些收集来的茅草被翻晒干燥,就被三人收捡进柴房中,等到时候用来检修屋顶。

而况叶除了白天在外面忙碌,空间中的活也没有停歇下来。

花了几晚上的时间,他终于把剩余的作物都种植了一遍。

七八两的豌豆,种植了约20平米的地。剩下的四种蔬菜,他也每样都种植了约10平米。

这四种蔬菜,白菜、萝卜、四季豆、豇豆,他都是采取直播的方式种植的。

除了豇豆和四季豆,每个种植穴中只点了3~4粒种子,剩余的白菜和萝卜,每个种植穴中都有一小撮种子。

主要是它们的种子比较细小,和菜籽的大小差不多。

等到每个种植穴的种子发芽后,他就会时不时间苗,留下最为健壮的苗株,让它们长大。

间出来的苗,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它们应该会很嫩,到时候无论是做汤还是凉拌,都会十分的可口。

种植完这些作物,况叶晚上依然没有闲下来。

之前埋的红薯已经开始长藤蔓,育苗的辣椒、玉米等已经开始发芽,这些移栽时都需要新翻的土。

特别是其中的辣椒,到时候需要的地可能不少。

因为开始种植,有些头脑发热,约二十克的种子全部进行了育苗。

育苗床的情况他观察了一下,辣椒的发芽率特别的高。

可以说这真不愧是低等灵植种植空间,随便买的干辣椒中取出来的种子,发芽率竟然接近百分之百。

这样一来辣椒苗就比较多,到时候全部种植完,如果间距再稍微宽一点,占据一亩地都是有可能的。

要知道他前期育苗播种,也才占据了堪堪半亩的地。

更别说还有红薯、玉米、稻谷这些作物。

......

“况知青,待会儿我把你订的竹编送过来。”这天下工的时候,陈繁勋找上况叶,开口就道明来意。

“勋大哥,竹编这么快就做好了?”听到送竹编过来,况叶有些惊讶。

定制竹编是20号下午,今天也才27号,这竹编就做好了。

他还以为要再等几天呢。

主要是他见过简修文他们房间中摆放的那几个竹编的柜子,虽然简洁但要做的话,应该要花不少功夫。

陈繁勋他们平时也要上工,制作竹编的话,也只能抽出空闲的时间,时间自然要久一点。

“做好了。”况叶定制的这几个竹编,虽然要麻烦一点,但对于陈繁勋这样的篾匠来说,做起来还是很顺手的。

更何况家中还有他父亲陈庆应,以及兄弟儿子搭把手。

见此况叶自然十分高兴,这几天行李放在床上,无论是睡觉,还是要拿取一些东西都有些麻烦。

为了早点见到制作好的竹编,他邀上同住的简修文两人,在还完工具后,干脆和陈繁勋一起直接往其家走。

打算到时候由他们三个人把东西搬回来就行,不过这个打算最终没有成功。

看到摆在阶沿上的柜子和床头柜,况叶第一眼就非常的喜欢。

样式的图纸虽然是他自己画的,但那只是就粗糙的模样。最后还根据陈庆应的建议修改过,但没相到成品这么令人惊艳。

这些竹编触手摸着一点也不扎手,一些地方还处理的非常的光滑。

因为刚做好,重量其实也不算轻,但一个年轻小伙还是比较容易搬动,最后之所以三人没法全部带走,还是因为其尺寸,以及其中的零散物件。

为了方便拿取东西,况叶专门设计了几个可抽取的竹篮。

这些竹篮要搬动的话,最好先取出来。

所以最后陈繁勋家还是出动了一个人,帮忙把竹编运回况叶他们的住处。

这个人正是陈庆应的大孙子,十五岁的陈祥富。

况叶也没有推辞,正好到时候把定制的尾款,让陈祥富带回去。

四人花了些功夫把竹编运到,直接先放进况叶的屋子,置于摆放的问题后面再说。

简修文两人拉着陈祥富在堂屋说话的空隙,况叶把竹编的尾款准备好,然后交给陈祥富。

之后再留了陈祥富一会儿,喝了点水才把人送走。

接着况叶和简修文他们,先把晚饭解决了,才早一点回到房间,处理竹编摆放的问题。

这时候倒也不需要两位知青帮忙了,虽然竹编有点分量,但哪怕是他这个身体状况,想要搬动的话也是可以的。

首先是床尾的储物柜。

根据陈庆应的建议,做成了高约一米八,长约一米二,宽约五十厘米,总体分为三层的竹柜。

最底部直接悬空三十厘米,然后是一层约二十厘米高的空间,底部只有几跟细小些的竹杆,这层空间可以用来放鞋。

接着往上一层是储物柜的主体,整个高度有约一米,三面用竹块拼接成柜壁,正面是可以开合的双页竹柜门,这里主要放衣物和棉被等物。

最上面一层,高度约为三十厘米,最上面用竹片拼合封顶,中间做了四个可以抽拉的竹篮,到时候一些零碎的东西可以放这里。

因为之前漏雨的原因,储物柜稍微外移动了一点,避开漏雨的墙角。

接着就是床头柜,它的高度只有约九十厘米,比木架床要高出约二十厘米,长宽的话和储物柜是一样的。

它最为让况叶满意的地方,就是这个床头柜可以当作书桌来使用。

虽然是用竹制的顶部,但竹片光滑平整。其整体布局大约是“l”顺时针旋转九十度的模样。

左边从顶部往下,做成一个两层置物架的模样,宽度约为四十五厘米。右边靠近顶部有一层可以抽拉的竹篮,空间高度约为三十厘米,其下方空出来的空间,正好可以坐的时候放腿。

除了两个柜子,还有两根竹制的板凳,高度约为四十五厘米,正好可以配套床头柜。

把柜子放好后,况叶就把行李一一的归置好。衣服棉被放进床尾的柜子,洗漱的搪瓷盆可以放到床头柜一侧的置物架上,煤油灯直接放到床头柜上。

而一些细碎的小东西,暂时放置到竹制的抽屉篮中。

整理好这些,两位知青的房间也安静下来,他也再次进入空间继续忙碌。

那就是收集茅草,以及翻晒它们。

前面那场不算多大的雨,三人住的屋子,漏雨的地方就有多处,这些收集来的茅草,自然是用来检修屋顶的。

想到这,况叶也没有懒床,麻利的从床上起来。

今天上工的活计仍然是清理玉米根茎,却比之前干着要费劲些。

下午屋外的雨一直没有停的趋势,况叶三人便早早的准备起了晚饭。

下了一天多的雨,让地里的泥土浸润的差不多,踩在上面翻土手脚都得再适应一番。

好在雨后的几天,天气都相当的不错,清理玉米根茎的活计也换成了另外的。

随着天气变得晴朗,况叶三人除了上工,还多了另外一项活计。

也跟着刘康民学习,如何调制蔬菜馅的馅料。

虽然因为缺少调味料和食用油,烙出来的馅饼,比况叶原来时代的少了些滋味,但在这个时代却是非常不错的食物。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