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第211章 大明孝陵卫

  • 作者:晕奶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3-30 07:18:36
  • 字数:4606字

一些已经离开孝陵卫的老兵,年迈无力,没有办法上阵杀敌,竟是自尽而死。

可以说,孝陵卫应该是这个时代,对大明最忠诚的一支军队了。

“是,掌印。”

内侍答应一声,也是脚步匆匆的离开了。

韩赞周看着眼前这名内侍,语气有些急切的对其吩咐道“速去请孝陵卫指挥使进宫。”

率领仅剩的一千余人,与建奴展开数次大战,最后剩下的一十八人,在杀死三百余建奴后,全部战死。

朱由检之所以会向韩赞周个提起孝陵卫,完全是因为这支军队,在后世被传的实在是太过神乎其神了。

所谓的孝陵卫,顾名思义,就是守卫孝陵的一个卫所。

当然,这也和孝陵卫的人员组成,以及朝廷给予的优厚待遇有一定关系。

这里面或许有夸大的成分,但据后来孝陵卫和建奴的战斗结果来看,孝陵卫的战斗力着实很是惊人。

指挥使梅春率领的孝陵卫,在建奴打到南京的时候,拒绝投降。

和其他卫所不一样,孝陵卫的人员构成,是以大明太祖皇帝的安徽老乡为主。

主要是由周、李两家组成。

指挥使一般是由驸马梅殷的后代担任。

后世对这支军队评价很高。

而孝陵卫的驻地,就在南京城外的紫金山。

这也是朱由检为什么要调用孝陵卫的原因。

虽然南京包括整个南直隶,名义上还有四十九个卫,但那也只是名义上。

按照朱由检的估计,这四十九个卫,一个卫五千六百人,合计二十七万多的军队,实际上顶多也就不到三万人。

而且这三万人,又有多少能打仗的,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想要守住南京,眼下就只有依靠孝陵卫,以及俞咨皋的宁波水师了。

就在韩赞周焦急等待的时候,内侍快步走了进来,向其禀报道“掌印,孝陵卫指挥使梅春求见。”

“快,快请。”

韩赞周闻言,连忙催促道。

很快,一名身穿甲胄的青年将军,大步走了进来。

韩赞周抬头一看,只见来人身高八尺,魁梧壮硕,眉宇之间,自有一股英气。

一见之下,韩赞周便忍不住在心中暗赞一声“好一员虎将。”

“下官孝陵卫指挥使梅春,见过掌印。”

梅春走到韩赞周身前,单膝跪地,向其行礼道。

“梅指挥使快快请起。”

韩赞周见状,连忙上前将其扶起。

接着不等梅春说话,他又一脸急切的说道“梅指挥使,咱家有一件十万火急之事,需要梅将军立刻去办。”

梅春闻言,双眼瞳孔一缩,对着北方拱手道“敢为掌印可有陛下旨意?”

孝陵卫虽是属于中军都督府节制,但毕竟职责比较特殊,身为南京中军都督府都督的魏国公,也很难指挥得动孝陵卫。

想要调动孝陵卫,还是大明皇帝的旨意。

韩赞周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轻咳一声道“梅指挥使,皇爷有旨意。”

“臣孝陵卫指挥使梅春,恭请圣安。”

“圣躬安。”

“皇爷口谕,现有倭寇横行江南,兵锋直指留都,朕恐惊扰祖宗陵寝,特命孝陵卫,受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节制,防备南京、清剿倭寇。”

韩赞周说完后,看向跪在那里的梅春。

后者的脸色变得有些迟疑起来。

见状,韩赞周的眼神一凛。

“怎么?梅指挥使认为咱家是在矫诏?”

“下官不敢。”

梅春忙是出言道。

一咬牙,他接着说道“韩……”

“梅指挥使,起来说话吧。”

“谢公公。”

等梅春起身后,韩赞周又邀请对方坐下,然后才问道“梅指挥使可是有什么顾虑?”

梅殷看了眼韩赞周,轻叹一声道“韩公公刚从京城过来,对孝陵卫的情况可能不是很了解。”

“现在的孝陵卫,已经不是之前的孝陵卫了。”

“眼下的孝陵卫仅剩不到两千人,守备南京或许没有问题,但想要剿灭那伙倭寇,孝陵卫恐是有心无力。”

梅春说出这番话的时候,眼中满是萧索之意。

他们梅家,先后四代七人,担任过孝陵卫指挥使。彡彡訁凊

对孝陵卫的没落,他也很是心痛。

听他这么说,韩赞周的眉头仅仅皱了起来。

“梅指挥使,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可是朝廷短了孝陵卫的军俸、军械?”

韩赞周现在真的有些麻爪了。

据东厂那边传来的消息,倭寇已经从当涂出发,向着南京而来。

而俞咨皋的人马,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

原本还想让孝陵卫剿灭这伙倭寇,现在看来也是指望不上了。

梅春苦笑道“韩公公有所不知,原本属于孝陵卫的军屯,被人占去了不少,剩下的军屯,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所以自世宗皇帝那会儿,孝陵卫就已经出现了不满编的情况。”

“土地呢?被谁……”

“算了,眼下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梅指挥使,咱家就问你,如果咱家给你提供钱粮,你能否迅速招募一批兵卒?”

韩赞周面色严肃的对其问道。

孝陵卫军械装备,在大明那也是首屈一指。

可以说,孝陵卫是大明王朝最为精锐,也是最为特殊的一支军队。

又有一家董姓人家,负责孝陵卫的马场。

之所以这么安排,还和他们的姓氏有关。

毫不夸张的说,就明朝这两京制度,如果不是一根绳儿前期太过爱惜羽毛,不愿南下,大明一时半会儿还真亡不了。

“董”这个字,拆开就是草千里,据说太祖皇帝就是因为这个,才让其世代担任这个官职。

孝陵卫的兵卒,待遇远超其他卫所,在其他卫所都发不出饷银的时候,孝陵卫的军饷可是足额发放的。

而且,在士卒年迈后,可以让自己的子侄接任,如果没有子侄,朝廷还会给其发放一笔丰厚的安家费,让其安享晚年。

关于孝陵卫的事,还是临行之前,朱由检亲自向其交代下来的。

韩赞周差一点就将这件事给忘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