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李世民穿越刘禅

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一次大清洗

  • 作者:退休奥特曼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3-19 11:01:27
  • 字数:6120字

倘若在平时提出,大家在同一起点,届时是否被清除,全看自己表现。

今日陛下正欲惩治大批州郡属官,且这些属官大多为吾益州人士。

没想到蒋琬竟然为自己将步骤简化,同时也算间接将对清理冗官不满之人的怨恨吸引。

这番操作倒是让李世民吃惊不小,当即向蒋琬微笑点头示意。

李世民本意自己以此次事件引出清理冗官之策,而后顺理成章颁布圣旨。

“蒋公琰此举不是落井下石吗?

不等李世民开口,堂下诸公又一次陷入混乱。

此次不单是益州诸公,其余派系也有许多人表现出不解与惊讶。

这不明摆着,借机大肆清洗朝内外益州士族吗?”

没成想,今日公琰竟然真的将此事摆上台面来说。

若陛下就此应下,今后吾等日子恐怕就不好过了啊!”

“事已至此,杜伯瑜怎还能稳得住?

前事且不提,算是李仁等在地方行事不利,被陛下抓个正着。

方才蒋公琰已经劝陛下趁机精简机构了,杜伯瑜为何却无为吾等益州士族力争之意?”

“虽说之前对此事有所耳闻,但吾等都觉得此事只会停留在陛下与诸位公卿言语之中。

只见东州领军之人吴懿正站立大殿中央,怒气冲冲盯着众人。

见众人安静下来,吴懿转身向陛下一拜。

“启禀陛下!臣有事需向诸公言明!”

“将军请自便!”

吴懿再拜谢过陛下,转身看向殿内诸公。

“陛下仁德之明君,时常为诸公考虑。

此前许多大事,在吾看来,不杀个血流成河都不足以显示君威。

然丞相薨逝近一年间,陛下殚精竭虑,为吾蜀中强盛呕心沥血。

汝等非但不思辅佐,反而时常为陛下徒增烦恼。

今次连续七郡急报至,不仅将陛下好容易降服之蛮夷差点逼得复反,还令七郡太守蒙冤。

这等滔天大罪面前,汝等益州诸公还要与陛下讨价还价,企图令有罪之人免责。

此等心思、做法,即使陛下马上株上几个九族都不为过。

方才蒋公琰为陛下分忧,为朝廷献策之言,却被汝等这般不满讨论。

是对自己以及同僚下属无信心吗?

还是汝等本身就如蒋公琰所言,全是混日子的庸官?

荆州、东州诸公略有微词就罢了,毕竟不曾为陛下添过堵。

汝等益州诸公,所犯之罪繁多且重大,对于清除冗官之事为何不满?

今日吾话撂在这,东州诸公自吾开始,皆愿受陛下审核,若自己实力不济,遭受清理,也别无怨言!”

众人闻言皆面面相觑,心中都认为吴懿所言有理。

见众人沉默迟疑,蒋琬接过吴懿话头,向陛下稽首道:

“启禀陛下,此案乃吾所提,吾又为荆州诸公表率。

此事吾等荆州官员也愿意接受陛下审核,凡事皆以朝廷政令为重!”

见荆州、东州两边头面人物皆向陛下表了态,杜琼赶忙出列向陛下拜道:

“启禀陛下,吾等益州官员之中,出了如此多扰乱朝廷政令之人,皆怪老臣平日管教不严。

今日既然被陛下查出诸多身犯重罪之人,老臣也无脸在陛下面前为他们乞饶。

只望陛下能明察秋毫,不放过有罪之人,也莫要因一时之怒错怪无辜之人。

若陛下欲采纳蒋公琰建议,在朝内外清洗庸才、冗官,老臣等益州诸公自然支持。

只是希望陛下将此事与边郡急报之事分开处置,莫要为难无辜受牵连之人。”

益州诸公见杜琼此时这般表态,心中算是舒服许多。

如今益州诸公与陛下斗争已逐渐经摆在明处,且延伸至地方的大环境之下。

杜琼此言此举,已经算是最大限度为益州诸公开脱了。

见此情形,大多益州官员刚生起的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众人皆赞许的看向杜琼,表示愿意继续依杜琼眼色行事。

众派系头面人物都表了态,其余下属官员也就暂时没了声音。

尤其是荆州,东州诸公,此前蒋琬、吴懿等人确实没少提醒众人。

众人见此事真的被拿上朝堂来议了,想起之前蒋琬、吴懿提醒,心中抵触情绪也就降了下来,算是接受了。

李世民看众人停止了争论、表态,示意黄皓将圣旨拿出。

“诸公,蒋公琰所言,朕倒是也有了相应安排。

边地七郡之事所披露的一些弊端,即便无蒋公琰谏言,朕也必定会做出应对。

这里有朕拟好的圣旨两份,一份有关整肃朝中、地方官员,一份有关边郡急报案,诸公且静听。”

不等众人反应,黄皓直接将圣旨展开,高声宣读道:

“朕独自理政虽时日尚不足一年,但期间诸多事宜令朕思虑颇多。

又最近边地七郡急报频传,让朕深感地方乃至朝堂官署到了应当整肃之时。

为避免郡县官员逾矩蒙蔽太守大行不法之事,朕决议在地方郡县清查、考核各级官员。

太守、县令辅官、下级属官职位不变,配员酌情减少。

查考之后,符合条件者留任,其余降职或罢免。

此事交与庲降都督、永安都督、汉中都督三人总理,下辖都护府以及朕特派百骑司官员共同督办。

同时,朝中公卿以及辅官、属官,配额亦削减。

由大将军蒋琬、右大将军费祎、尚书令董允、太常杜琼等人共同查考。

百骑司副统领霍弋督办。

自此次起,每月、季、年百骑司皆不定时在朝内外查考官员品行能力,随时整肃。

之后依照情况而定,全国不定时大查考,以保证朝廷、地方稳定。

为免埋没人才,之后朝廷将出台相应政令,提拔全国有才德之士,之前被清理的官员亦在此列。”

众人听罢,不由一阵哗然。

虽说方才蒋琬等人已讨论过此事,并且其中利弊、为何如此大家也都清楚。

但是当圣旨真正下来之后,众人还是有些不淡定。

尤其是对于圣旨最后那句“出台相应政令,提拔有才德之士”。

“看来陛下此番是认真了啊,不但要清除冗官,精简机构,还要大肆提拔人才。

这是要对蜀中官场,彻底进行一次大清洗啊!”

“虽然看似有些残酷,但毕竟皆是为国出力,倘若无才无德,如何能有效为国出力?”

“陛下此举还是利大于弊,即便现在被清除,倘若人知耻而后勇,他日可再被当作有才德之士重新启用。

这么一来,众人定然争相提升自己,兢兢业业为国家出力。

日后吾蜀中在陛下治理之下,定然能北向中原兴复汉室!”

待众人讨论声止,黄皓展开第二份圣旨,高声道:

“七郡太守遇袭一事以及抢占蛮夷土地之事,其性质之恶劣,其罪孽之深重,定当严惩不贷!

朕决议,令个郡守、都护府都尉,在地方根据现有情报,严查此事。

已确定参与之地方官员,不论官位大小、有无苦衷,一律问罪。

轻者贬官削爵,重者可就地斩首,更甚者可抄家流放乃至株连其族!

至于谋害太守之幕后真凶,但凡证据确凿者,当上报朝廷,由朕亲判。

其罪等同谋反,株连九族也不为过!”

此人声如炸雷,中气十足,这一吼,压过众人讨论之声,将诸公震得浑身一颤。

大家止住讨论,平复心绪,寻声望去。

众人群情激奋,一部分对清除冗官不满,一部分为益州士族喊冤。

一时间整个大殿内人声鼎沸,大家似乎都忘记了自己正在朝会之上。

蒋琬此言一出,包括李世民在内,殿中所有人皆大惊。

李世民见众人讨论愈发激烈,面上表情一冷,就欲拍案喝止群臣。

刚要抬手,堂下忽然传出一声爆喝:

“一群庸才!早该被陛下清除!朝堂之上,陛下面前,如此大呼小叫,还有王法呼!”

其余诸公就不必说了,不论隶属哪派哪系,总会有名不副实的庸才混在朝廷或地方官署之内。

正值陛下处置边郡事情之时,有人提出清除庸官,自然令众人意外并一时难以接受。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