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给三国人物直播历史[三国盘点]

第 71 章 保仪疑延,夷三族

  • 作者:洛成图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4-02-27 00:55:34
  • 字数:7078字

而且究其原因,还是为了不退北伐,继续匡扶汉室,以防旁人归去,试图背水一战。

诸葛亮的面色那也极为复杂,他对于魏延有些了解,但是也真的没有太多的了解。

【很巧, 杨仪就是回蜀汉的先头部队。】

【就算是没事这都针锋相对呢,更别提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了。】

【更别提魏延平常的时候,那就疯狂得罪人, 三国志明确记载,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 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 有如水火。】

断后断到断自家后路,还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还别说,诸葛亮真的知道魏延是这么个人,所以殿后都安排了俩,一个是魏延一个是姜维,并且下令,如果魏延不回去,大家也别管他, 爱回不回,姜维该断后继续断后,就当没魏延这么个人得了, 等他自己什么时候想明白了,或者打输了,自己就回去了。】

【对于魏延那别说殿后了,就算是打头阵回成都那都是不行的,总之一句话他要继续北伐!诸葛亮死了他还在!】

他也不会指挥魏延,更多地是主公带着魏延出兵,时至今日,也算是战功卓著。

【不仅仅自己不回去,你们别想回去。魏延作为诸葛亮遗命断后之人,他的确是去断后了,只不过是另一个断后,断自家的后路,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

刘备在闻言那种无力感更深了,而且这种无力感还是极为难以描述的那种。

如今又去镇守汉川了,了解自然就更加没有那么多了。

事情当前,诸葛亮不由得道,“主公,文长守汉川,挺好的。”

能力强,是个将才,足够忠心,绝对不会出现类似于糜芳的那种事。

【可以说,每次北伐的时候鉴于诸葛亮不让他带兵打长安,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的情况下,诸葛亮死了,眼下又是老对手杨仪主带大军,如今还要撤退,彻底点燃了魏延。】

但是就这的确也是忠心耿耿。

不过就这行为……

不听遗命,战场争兵权……

【事情当前,杨仪和魏延互相上表对方叛逆,扣帽子,都挑最大的扣,还真不愧是对着干多年的俩人。】

【不过魏延这顶帽子是冤枉的,杨仪那就真不一定了,后来没成为诸葛亮继承人,张口就是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

【而且这话是对费祎说的,真是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不想好活了。】

“魏延不怎么样,这杨仪也不行啊。”吕蒙当即开口道。

虽然他的为官之道也没学得特别好,但是这俩人明摆着入门都没及格呢。

魏延主动找死,杨仪也差不了多少。

陆逊亦是道,“怪不得这两人会势同水火。”

【成都那边蒋琬、董允纷纷表示,保仪疑延,毕竟丞相刚死,魏延就不听命行事,主张极大,这要是再让魏延继续掌兵,谁能控制得住?丞相遗命都控制不住他,如今帽子还都互相扣到了这么大的地步,两者二选一,怎么看都是杨仪更稳妥,而在另一面的魏延,鉴于违逆诸葛亮遗命,军队也有些不听指挥,此情此景魏延选择了跑路,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结果被马岱所杀,脑袋还被杨仪那个小人给踩了。】

【他没有什么三国演义里面的反骨,也不是热衷于反叛,搞两面三刀的事,诸葛亮也没有对魏延不够好,甚至恰恰相反,就看看魏延那平步青云的官职就能够看出来诸葛亮很重用他,还因为刘琰与魏延不和,言语虚诞,还被诸葛亮责备了,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再到北伐时期的战功卓著。】

【诸葛也就是没让他自己带兵打长安,剩下的该给的都给了,权利和地位,在诸葛亮死后,实际上魏延的地位最高,只不过诸葛亮因为太知道魏延性子,死前下令都没叫他,但也仍旧在用力保他。】

【甚至说了,如果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等同于给了魏延一个台阶下。】

【但凡魏延不争权,自己带着兵不走,等回去的时候,有诸葛亮这话大抵也能够免些罪过,毕竟你看丞相都说了,魏延可能会不走,他还想打。】

【他想要独自领兵,他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完成刘备的遗志。】

【不管怎么说,魏延的死或许是性格的必然,但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蜀汉名将没死在战场上,没因病痛身亡,结果因为要不要继续北伐的神奇内斗死了,最后还被夷三族,就这待遇的蜀汉就这么一个。】

此话一出,刘备顿时眉头紧皱,“夷三族?”

文长干的事情会引来杀身之祸,也就罢了,但是夷三族?!

东西都能够记在史书之上,他就不信,他们会半点不知!

【真在那边嚷嚷我要谋反那都未到如此,但是魏延却是到达了夷三族的地步,这要是一人一块石头,魏延这井口八成能被人给填满了还能溢出来。】

【如果一切能重来,建议让魏延就算不提高情商,去上一个政治课,但凡不在诸葛亮死后就开始搞事,魏延真不至于到那种程度,最多也就是不那么受到重用,但还是要用,毕竟蜀汉的人才实在不足,能打的就这么些。】

【只要等到主战派冒头,魏延未必不能再上战场继续领兵,尤其是日后姜维成了大将军,就这俩都爱好以小博大的名将放在一块,说不定真的能够搞出什么战果来,再现三兴炎汉也说不准。】

【不过也是有可能会出现姜维指挥不动魏延,那继续把魏延继续放在汉川镇守,那也是能够镇守一方的大将。】

【汉中有魏延坐镇,日后关门打狗的理念未必不能功成,只要耗下司马昭等人,时间一久,魏国必乱,一切尤为可知!】

“司马昭?”曹洪当即开口,目光只看向司马懿,意有所指道,“我记得北伐之人,没有他吧。”

说着,曹洪继续道,“仲达啊,我记得你家小子,可就叫这个名字吧?”

“不错,我儿的确叫司马昭。”司马懿亦是心下一顿,整个人都僵硬了那么一瞬,在那一瞬间甚至脑子里面真的浮现篡位的是司马家,司马懿更是冷汗直流,此刻司马懿焦虑至极,但是也同时从未有现在这么的冷静,对了,还有等!

谁说篡位的就是他家里的?!

事情当前,司马懿当即躬身请罪,“丞相,我儿日后投靠逆党,罪孽深重,只是如今不过一幼童,日后我定当好生教导,绝不让他生异,求丞相饶恕。”

“我愿自贬于凉州守土一方!”

话音落下,曹丕眉头紧皱,当即回护道,“父王,此事未明,如此随意因不定之事处置朝臣,实在有所不妥,不如等到一切真相大白之日,再定不迟,”

“未必是从党吧,王与马,共天下,这马,未必不是司马的马吧。”曹洪却是不给曹丕回护的机会,继续道。

“马姓亦非没有,王姓更是何其大?怎么如此一个名字就定在仲达身上?”曹丕道,“且不说天下,许昌之内就有多少王姓人?”

“难不成因为一个姓氏,就要引无故之人陷入其中?”曹丕说着,随即冲着曹洪躬身道,“叔父,之前事,非我本意,乃方镜所说,未必为真,侄儿也愿对天起誓,若叔父仍旧不愿解开误会,也是我之过,也请叔父若有怒火,冲我来发,而不是对着仲达。”

曹洪面色阴沉的要命,如同锅底一般,“不过就事论事罢了,钟会已经是位列三公了,在他头顶上还能有多少人,难不成因为司马懿同你有旧,你就如此回护于他?!”

“即便是大好基业毁于一旦也不在乎?!”曹洪说着就开始扯起大旗,光明正大地给曹丕上眼药,“子恒,你可别忘了,之前方镜所言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亲手毁陵之事!”

“侄儿只是想要等一个真相大白之日,而不是仅凭一个人名胡乱猜测。”曹丕道,“仲达之子有错不假,但是也莫要借题发挥,公报私仇。”

曹植挑了挑眉头,事情当前,也想进来踩一脚。

不过不等曹植开口,曹操直接打断了两人的话,“够了!”

“一切未表,你们就已经争到如此地步,成何体统?!”

“此次过后,给孤在家好好反省三日!”

拿着他的身后事说事,你们俩可真是孤的好兄弟,好儿子。

“至于司马仲达,你暂且不必如此,日后一切真相大白之日,自有分晓。”

若是篡位的真的是你司马家,跑到凉州那边,也不好动手。

他可到现在都记得他的头骨是个什么样。

司马懿赶忙谢恩,至于心下?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虽然是有点像,但是云长虽然得罪人,但是真没有得罪这么多人,徐晃在心下道。

傲上而不欺下,绝大多数也是在士大夫那边,在同僚之间,云长也是看军功为人,其实也可以相处得不错。

作为汉中之首,地方上倒也没人能比他高了,挺好的。

至于其他的……

【当然, 就魏延这么抗命,其他人自然是不同意的。】

诸葛亮到底还是叹了口气,就文长这个样子……

有些似曾相识。

许昌,曹操看着这画面的一幕,“倒是有几分像云长。”

【对此, 杨仪充分落实诸葛亮的命令,想不退,想继续打, 门都没有!】

【当然,对于这件事,诸葛亮有没有预料到呢?】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