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152章 舆论战

  • 作者:叫天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07 23:25:24
  • 字数:5556字

不过崇祯皇帝却把这些奏章都打了回去,并宣告京师上下:都要被挖祖坟了,就是死也要阻止他们,这是子孙后代的责任!只有数典忘祖之辈,才会不管不顾祖宗尸骨,让祖宗在地下不得安息!

皇帝的态度很坚决,又是大义之下,这些人就没法劝,一个个就非常担心,感觉京师可能要不保了!

这个消息,非常让人难以置信,也让人非常震惊!

挖人祖坟的事情,是人神共愤,一般只有蛮夷和不要脸面的人才能做得出来。

“什么,李贼和建虏联手,要挖十二陵?”

不过有一些人在震怒之后,却又连忙上奏,指出这是流贼和建虏的奸计,为的就是引朝廷官军出京师而歼灭之,纷纷劝皇帝忍一时之气,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早晚把挖皇陵的那些贼军和建虏都凌迟了!

如今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建虏大军要这么干,顿时京师上下人人愤怒!

真的是缺德事干掉了,生孩子没屁眼不知道么

他们却不知道,崇祯皇帝还真不是愣头青,而是衡量过双方的实力对比,觉得未必不能一战,才会坚决趁着哀兵之势而战。

崇祯皇帝当然也要表现出他的愤怒,立刻派出更多的夜不收刺探昌平地区的敌情,一边整军备战。

京师的各类工匠,日益赶工,加紧军械护甲的制备;京营将士,训练更为刻苦,杀气震天。

别人可能会认为,敌人有十二万人马,又是非常精锐的军队,朝廷官军是怎么都不可能打赢的。

但是,在崇祯皇帝的眼里,根本就不是1+1=2这种简单算法,而是1+1<2这种。

李自成的军队和建虏的军队绝对不会没有任何缝隙,不会真的是精诚合作。至少崇祯皇帝从斥候战中就了解到,不管是李自成这边的军队,还是建虏那边的军队,都乐意对方和朝廷官军打而消耗实力。

文官写文怒骂,武将纷纷请战。

“亏当今皇上还下旨说念你们造反是被逼的,所以可以赦免你们。们就这样回报当今皇上的?”

“真定之战,我们都上奏要斩杀了你们那些贼寇,是皇上仁慈,赦免了他们,放他们出城和家人团聚。你们自己摸摸良心看,这样的好皇帝,你们是畜生么,挖祖坟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天打雷劈!”

“那些建虏是蛮夷,入关来杀了我们多少汉人,你们倒好,和他们混在一起,好好的汉人不当,要去当蛮夷,你没爹娘祖宗的么?”

“那李自成认蛮夷当祖宗,你们也是么?他做得出挖人祖坟的事情,你们也跟着干?以后别人挖你们的祖坟,开心么?”

“……”

大顺军的这些探马,明显被骂得抬不起头来。这事情,他们就是理亏!

毕竟当今皇帝怎么样,以前他们没什么认识,因为就离得太远。

然后,是他们的殿下告诉他们,皇帝是好的,就是奸臣当道,所以他们才会造反;

到了这一年,皇帝领兵出征,对皇帝的事情,他们就了解多了。

不但在代州之战时皇帝所表现出来的义气,非常赢得他们的认同;更是到了后来,皇帝竟然释放了三万俘虏,特别里面是有很多家小营的。大顺军中上上下下,多少将士都承了皇帝这份情!

还有,皇帝还让他们都带话,只要遇到皇帝领军,不要抵抗,就不会杀他们,会赦免他们,甚至让他们选择从军还是回家。

皇帝甚至还亲自带着粮草去太原赈灾!大顺军中的大部分人,可都是经历过饥荒的,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而如今,太原的饥荒是他们殿下造成的,人家皇帝却是可以不管曲阜孔家而去救灾,可见皇帝把普通老百姓看得非常重!

还有,人家皇帝为了不想让手下将士因为攻打固关死伤太多,甚至以皇帝之尊,和过天星单挑来决定胜负!

这样的皇帝,是不是好皇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挖这样皇帝的祖坟,又有多少人会无动于衷?

于是,就有大顺军的探马想要投降,或者不想干了,很少有态度依旧的。

夜不收们见他们如此,便都和缓了语气,态度好了一些给他们说话。

“要是你们有点良心的,就回去告诉你们的兄弟们,这种事情千万不要做!”

“皇上定然会领兵杀贼,告诉你们的亲朋好友,莫要抵抗,那就还是个人,皇帝的旨意可是说过的,不要抵抗就不会死!”

“……”

类似这样的斥候战之后,夜不收占据优势,痛斥一番之后会放了这些大顺军的探马回去。

而如果夜不收不占优势,反而被大顺军探马俘虏的,也毫不畏惧,依旧喝斥痛骂,往往也骂得大顺军的探马抬不起头来。当然,也有极个别的探马,恼羞成怒便直接杀人。但是,更多的,是大顺军探马最终放了夜不收。

至于和建虏的探马交战后,也会有类似的事情。如果发现对方不是建州女真的,特别是汉人鞑子的,就会和大顺军这边一样的喝骂他们数典忘祖;如果是真鞑子的,就会告诉他们,皇帝已经派军去抄他们老巢,等着老窝没了吧!

总之,斥候战伴随着人心战。

这些情况,自然而然地便也会传到上层。

大顺军主将刘宗敏,副将是李过和高一功,收到消息之后很是郁闷。

刘宗敏就拍案怒喝道:“他娘的,搞这些嘴皮子算什么本事,有本事就领兵出来战他一场!”

李过也是一脸火大的样子,道:“我得把探马和其他营都隔开,要不然再这样下去,军心就肯定会乱了!”

高一功倒没有说话,一直在沉默。

刘宗敏一见,不由得喝道:“老高,你可是殿下的小舅子,你的态度呢?”

高一功听了,挠挠头问刘宗敏道:“当初皇帝要是把真定的三万人都杀了,我姐还会是娘娘,我还是殿下的小舅子么?”

刘宗敏听了一愣,随后回过神来喝道:“那不是没杀么!”

这不,昌平附近的一处丘陵,一场斥候战刚刚结束,明军夜不收正在休整,而被活捉的大顺军探马,不管受伤与否,都被绑在一块,而后几个夜不收正在给他们说话。声音有些大,明显是带了愤怒的情绪。

“你们他娘的是汉人不是,连这种挖人祖坟的事情也干得出来?”

还有一个原因,所谓师出有名。如今即将发生的昌平之战,建虏那边且不说,李自成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汉人,那他们就一定是汉人的世界观,对于挖人祖坟的这种事情,肯定是知道自己不对,这种认识,定然也会影响他们的士气;就如朝廷官军这边听说过这个事情之后,因为愤怒而纷纷请战,这同样是影响士气的一种表现。

战场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154章舆论战

不是装备精良与否,而是士气!

高昂的士气,能发挥出十二分的战力;而低落的士气,则能影响战力的发挥。

当然,崇祯皇帝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就要领兵出战,他首先便开打舆论战。不只是京师这边,还有昌平地区,同样如此。

比如北宋帝陵,北宋末年由金国扶持起来的伪齐就大规模盗挖过宋陵;女真所建金国占领中原后也毁过宋陵。但是之后的明朱元璋却是修缮南北两宋的帝陵,满清入住中原要收买人心也加以修缮宋陵和明陵。

由此可见,挖祖坟之事,在汉人的世界观中,是绝对不会被人认可的事情。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