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130章 只许胜,不能败

  • 作者:叫天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12-07 23:24:25
  • 字数:5610字

因此,崇祯皇帝决定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这个皇帝说话算话,并且这个事情正在推进之中。

果然,告示一出之后,本来被狠抓训练而折磨得疲惫的京营将士,顿时爆发出了空前高涨的情绪。

一是山海关那边的军饷核查情况出来了,差不多两百万的饷银要发。管钱的周皇后觉得这笔钱太大,需要崇祯皇帝这边来定夺。

对此,崇祯皇帝没说什么,既然王承恩坐镇参与核查的,该是不会错的。

奏章的内容,除了禀告京师那边的备战情况之外,还有两个事情。

这个关系到所有将士的忠烈堂,是自古以来就没有的。很多人乍一听,都不相信。特别是这次京营还补充了不少新兵,又组建了好多支地方军队。新人就更是不信会有这样的事情。

周皇后的担心是,如今朝廷开支巨大,什么都不拖欠,她就怕前期积累下来的钱都花完了怎么办?

想想看,之前没钱的日子,才过去没多久呢!

“要我说啊,还是按省州府来排是最好的,如此就能知道哪个地方是最出忠义之士的!”

第二件事情是崇祯皇帝要求修建的忠烈堂,已经有几个样板,供崇祯皇帝这边选一个,这样京师那边就可以开工。

对于这个事情,崇祯皇帝是很重视的。不过他没有自己定下是哪个样板好,而是贴出了告示,通告全军,由全军将士来选,三日后主将上报,人数最多者的样板便是最终样板。

“用所属军队来排也可以啊,至少我们京营肯定能排前面!”

“哎呀,这排前面有什么好的,都死了啊!”

“人谁没有一死?要是为国尽忠,都能一直活在忠烈堂内,我是愿意!”

对此,崇祯皇帝心中也有盘算,倒也没有发愁。

而这个时代的军队,以领军之将的姓来区分这种,崇祯皇帝还打算在以后彻底改掉。

完成这个忠烈堂的统计之后,崇祯皇帝便当着众将的面,让方正化拟旨,拍板发往京师那边动工修建忠烈堂。

随后,他便看向底下众将,询问军队整编训练的情况。

即将面对最强的敌军,崇祯皇帝不得不注重军队的训练情况。

于是,周遇吉等人,便先后禀告整编训练的情况。

也亏了这军队的底子不错,都是边军中的精锐抽调而成,大部分将士又一起经历了几场战事。就连攻城战这种非常考验战斗意志的战事也有经历。

按照周遇吉等人的看法,这支京营军队经过这段时间的专门训练,比之前的战力提高了一大截。但是要想再提高,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训练。

也就是说,之前的训练,是有事半功倍之效;但是再接着训练,则是事倍功半,一直到完成真正的蜕变。

崇祯皇帝听了,便没有再犹豫,当即对堂下众将说道:“据夜不收传回的消息,李贼大军到了曲阜之后并没有再北上,而是南下江淮一带。朕担心辽东建虏即将入侵,如此,先班师回京,再择机而动!”

周遇吉听了,本来想问问曲阜的情况如何。不过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事不是武将该操心的事情,便没有再问,只是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如今李贼大军徘徊江淮的话,京杭运河便断了,南方物资便无法北运!”

京师这边的物资供应,其实是非常依赖京杭大运河的,都需要从南方输送物资才行。

如今虽然因为之前的大肆抄家,以至于物资还比较充裕。但是如果京杭大运河一直断的话,北方这边肯定会出问题。

对此,崇祯皇帝也是头疼。

辽东建虏要是乖乖待在辽东的话,他肯定领兵沿着运河南下的。但是如今,他不想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北方被建虏给破坏了。

别人可能不怎么重视建虏,觉得建虏只是捞一把就走;但是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崇祯皇帝来说,绝对是最重视建虏,知道建虏一直有觊觎九州的念头。

因此,权衡之下,崇祯皇帝才选择先北上返京。这不,他就对周遇吉说道:“朕已经传旨给京师,让南边先走海运缓解一二。”

崇祯年间,特别是后期之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老是出问题,流贼四起,不时威胁京杭大运河,因此,专门设有漕运总督负责漕运这事。

不过也有人曾提出过,用海运来缓解漕运压力。但是这个时代,北方人对大海的恐惧不是南方人能想象的。廷意的结果,还是没采用海运之策。

不过崇祯皇帝不是别人,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海运,就算有海船可能会出事,这事情也是要做起来的。

说完这个之后,崇祯皇帝便宣布道:“各军休整一天,后天集结班师!”

“末将遵命!”周遇吉等人,一起出列,齐声回奏。

魏师贞等人,可是二月随驾从京师出征,如今已经到了五月,能凯旋回京师,自然是很高兴的。

回京师之后,还要论功行赏,还有一波封赏的。

消息传出,太原便震动了。

等到第三天大军出发的时候,不止是太原,包括周边的百姓全都赶来送行。

沿着京营北上的道路两边,全都跪满了晋中地区的百姓。

没有这支军队,没有皇帝亲自领军前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死于这次李贼引发的饥荒。

有皇帝领军在太原坐镇,几乎是夜不拾遗,完全是太平年间一样,这让经历乱世的这些百姓,感到格外的珍惜。

皇帝领军要走,他们舍不得,但是也知道,他们阻止不了皇帝要走。

晋中的百姓,刚经历过饥荒,不要说鸡蛋什么的,根本就是什么都没有,因此,他们送行的时候,唯有以跪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连绵十几里的官道两边,男女老少皆是恭敬跪送。

京营将士,行走在他们中间,看着这一幕,心中都是非常感慨。以前的时候,他们这些当兵的,何以受过如此对待!

人心都是肉长的,能被百姓拥护,谁能不自豪!

从将军到普通军卒,从男兵到女兵,全都昂首挺胸,为身为如此受百姓拥戴的京营一员而自豪。

崇祯皇帝这边,则是吩咐前来送行的地方文武官员,对为首的卫景瑗交代道:“朕把晋中交给卿等,须得认真治理,急民之所急,解决民之困境。如有困难,无论是天灾,又或是贼军大举入侵,如地方无力解决,皆可急报于朕,无须任何顾虑!”

比如说,戚家军,这就是以戚继光之姓来称呼,还包括岳家军之类。对于普通将士来说,他们更乐意于家乡之名。

而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也更倾向于将士的家乡来分类。如此,甚至可以让他们卷起来,以忠烈排名地的身份而自豪那种。

“说得对,真有忠烈堂,就算战死疆场又有什么可以怕的!”

“……”

第132章只许胜,不能败

三天之后,崇祯皇帝便聚将升帐,统计各部的结果。

有关忠烈堂的样板,其他都不会有什么分歧,主要是忠烈堂内有关忠烈的分类展示这块,最终选定的是按照家乡来分。

对此,崇祯皇帝并不奇怪,在这个时代,乡土观念最为浓重。各军队的归属,则是有强烈的领军之将的标签。

综合来说,山海关一线的兵员变动最为稳定,确实存在很多将士是多年前就欠着,人没死,有据可查,那该补的就还是要补。

另外,骑军多的话,他们的军饷比起普通军卒也要高多的。总体上来说,核查出来的军饷数额大,其实也不奇怪。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