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60 商人真的很想改变阶层 快乐的童年

  • 作者:叶悠悠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3-09-22 00:05:29
  • 字数:9542字

好悬郑左生差点没气过去,最关键他感觉昀哥儿是认真的。他真混不好了,这事儿他敢做。

昀哥儿叭叭说完,也怕郑左生真生气,赶紧道:“今天我还得去干好多活儿呢,郑公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看呀,咱们陇县现在发展得不错呢。对了,你们也赶巧了,今天刚好是陇县三月发一次财报的第一回,你们还能看个不错的热闹呢。”

人家背靠豫州骞氏,现在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士,没道理还需要他一个小孩子来给这些东西,关键他也没有啊。

钱财?

名利?

“我长大了要是不聪明了,您是我老师,您能不管我?您不管我,我到时候就打着您弟子的称号,把您那些门生故吏全拜访一遍,总能找出一个有良心愿意照顾照顾小师弟的人。”

骞珪却笑道:“昀哥儿好。”

昀哥儿哇了一声,这帅大叔说话声音也好听。

之前昀哥儿就说一季度发一次财报。

“哪有哪有。”昀哥儿赶紧开口,“学习的事以后再说, 我还小。你们看看,我才丁点大,让我现在就去学一大堆的知识,这不是压迫小孩子嘛,咱们现在不提倡。”

“小小年纪, 牙尖嘴利,当心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从之前冬季诛杀白马氐酋长到现在,也到一个季度了。

为了这财报的事儿,早两个月李复跟昀哥儿就整个陇县招募财务,还偷偷去领县招聘了。

其实财务在县衙有自己称呼,叫东账房先生又叫司会,可原本县衙财政收入跟支出都比较简单,现在多了很多项目,东账房忙不过来了。

郑老头吃味地看着活泼的昀哥儿, 哼道:“我可是要当你老师的, 怎么老师说话不好听?”

一路往县衙那儿走,郑左生就津津有味地听着昀哥儿说制作这财报的原因,还有这三个月时间那几个账房的‘痛苦’。

“这次财报印刷的不多,主要是在县衙口的公告栏那儿贴一版,我让县衙的县丞叔叔在那边读,还有让两个账房先生给有疑问的县民解答。

咱们总说父母官父母官,可大部分的县长只做了父母对子女的威严与说一不二,却从来没有为所在任地的‘子女’们考虑考虑。所以咱们梁国现在当好官的人不多了,很多百姓也不相信当官的,甚至出现了畏官如虎的情况。

咱们是来治民的,又不是来为虎作伥的。出现这种原因,归根结底就是朝廷失去了公信力度,下派的官员更是失去了民意民心。我想要阿爹改变这种状况,那就只能从陇县做起了。

当初为了剿匪建村,我跟阿爹也募捐了不少钱财的。可不少人募捐是看我阿爹的那些乡勇现在兵强马壮的,不给万一就抢呢。想着花钱买个平安吧,哪一任县长不贪点呢。”

这是真的。

虽然有一部分是想获得村庄冠名权,比如现在的大村之一良栖乡,就是一个陈氏大户募捐得最多,他甚至还自己雇用了一些人去尽快建村。

现在村还没建好,他就命人凿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又找名家镌刻了良栖乡三字。然后让人把巨石抬到了村口,把这块巨石充作村碑。

分配在良栖乡的那些流民当天还对着村碑磕头,表示会世世代代铭记陈氏仁善,可算是好好满足了那位大户享受别人感恩、感激的心态。

募捐了这么多钱,不管真心还是假意,总之他们基本都是想着这些钱有三分之一真用来做事就心满意足了。

李大人已经这么好了,拿点钱怎么了?

可昀哥儿觉得没必要,李复既然图谋的是天下,那就没必要在这点小钱上就折戟沉沙。

所以主打一个真诚!

你们以为是开玩笑?不是,这些钱我李氏一份不要,甚至自己倒贴也要把整个陇县给拉扯起来。

昀哥儿讲话语速很快,有时候又夹杂一些他没听过的词汇。郑左生开始就当是小孩子的炫耀话来听,可是越听昀哥儿说,他的面色就越认真。

他真的没想到,昀哥儿这么点大,竟然对民生还有人性把握得这么深刻,这真的是个孩子?

而骞珪则一直在认真听昀哥儿的话,越听越琢磨他就越觉得真的是没想到啊,李复这样一个少敏少勇的人,竟然会生出教育出这样的孩子。

这个小主公比他想的还要出色,骞珪怀疑李家祖坟那儿现在是不是在冒青烟?

等他们一路到县衙,骞珪就发现公告栏那儿已经贴出财报了。

财报用的纸张已经在公告栏上贴好了,印刷倒是不难,现在活字印刷技术已经很完善了,主要是这纸还是挺珍贵的。

——当当当

县尉早就敲响了铜锣,然后在那儿喊:“财报出了啊,你们自己去看。看不懂有县丞在读,旁边还有账房在,看不懂可以问!”

——当当当

县尉反复敲锣重复。

公告栏那边挤满了人,大多都是不识字,少数有几个看得懂就挤在最前面,从上往下看,先是看到收入。

大头就是之前剿匪所获,没想到有这么多。还有就是捐款,之前也问过捐款人了,是要匿名还是不用。大部分人都不仅不要匿名,还要求把地址加姓名写上,得让别人看看,我某某大善人是不是个大好人!

于是不时就有人喊出来,“好,不愧是我陈氏之人!据说早年贩盐起家,还说祖上害过人,可今日的陈公却如此大义,想来传言有误!”

那位陈大户也混在人群中,听着别人一声声地夸他大义,整个人就跟三伏天喝了一大碗凉水一样,爽!这钱花得值!最关键是这李大人真没贪污,把他钱真的全用在新村建设上了。

这会儿又听到县尉喊:“这财报咱们这儿还有二十份,有人要买的吗?李大人说了,一份三两银子,要的买回家可以慢慢看。”

可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他们看公告栏就够了,他们不会买。三两很贵,可它明晃晃针对的客户就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有钱人。

陈大户一听,当即就走了过去。

看到孔武有力的县尉,陈大户还是犹豫了一下的。自古以来,商人地位都低,梁国开国以后更是低到地下的尘埃中里面去了。

就比如他,在家随便怎么穿,可今天因为要来县衙门口,陈大户里面虽然穿着好衣服,外面还是罩了一层麻衣遮挡了一下,不然可就是违法的。

见官就畏惧,这几乎是商人在这样高压下刻在骨子里的通病了。要不良栖乡他会直接叫陈氏乡,但想到这样太高调,惹来李大人不满就不好了,想了想陈大户也没敢。

这会儿跟他一起过来的有七八个,陈大户打眼一看还有几个可都是彼此认识的,一时大家只是尴尬笑了笑。

县尉一眼就瞅见了他们,这几天昀哥儿给他们培训过的。

县尉立马笑道:“几位要买啊?三两银子一份,这银子啊以后都是归入县衙财政收入之一,也是划入公账都用作陇县建设的。

以后咱们不止可以购买,还可以订购。咱们订购是按照半年、一年起订,半年订就便宜一两银子,一年订也是便宜一两,但是年底咱们会送一份年底特别刊,专门答谢您的一年订购。

而且咱们订购了之后,您可以选择每季度自己来拿或者是留下地址,咱们的衙役按照地址上门给您送去。”

陈大户这些人一下都有些受宠若惊,县尉在陇县这儿县长之下第一人了,平常他们这样的商人托关系人家也不一定赏脸来吃饭的,这会儿竟然跟他们笑着客客气气说话。

这财报一个季度才出一版,一年不便宜那一两也就十二两银子,他们还真不怎么心疼。

可要是花这点钱,不仅让他们有种参与到了政务管理中的兴奋感,更关键是能跟县衙县尉、衙役打好关系。

他们这些商人,真的是死都想往政治上走啊。

可是朱渊觉得商人低贱,不得从政。这一点上,满朝文武再打出狗脑子了也是统一认定的。

说真的,这是陈大户第一次感觉到当官的除了要他的钱外,还给予了他尊重,反正心里倍儿爽。

当时他就问,“可以订三年的吗?”没别的意思,就想在李大人那儿冒个头,记住他一下。

旁边其他几个对视一眼,商人逐利,这事儿他们看到了很大的‘利’,结果你个陈狗竟然马上就卷起来了!?

呸!

于是他们也马上问,“这点钱不算什么,就是支持一下李大人,我们家订五年的。”

县尉马上笑道:“不能,我们最多就是订一年,要订的咱们登记一下,回头李大人要过目的。”

陈大户这些人赶紧过去排队,就想自己的名字在第一个,这不说不定第一眼看到了自己也能留个好印象嘛。

昀哥儿跟郑左生他们就站在不远处看,这会儿昀哥儿虽然跟郑老头说话,却有意无意看向骞珪,“郑公你看,本来就是募捐的钱财,应该用在百姓身上。可我只是做了理所应当的事,他们就如此感恩戴德,这是朝廷的失职啊。”

郑左生长长一叹,“受教了。”

他在成纪县时常忧虑百姓,忧虑朝廷,他能讲出一堆的大道理,可却无从下手去哪里改变这种状况。

到了陇县,反而看到一个三岁的孩子找到了方向,从小事做起一点点地让百姓重新信任官吏,不再畏官如虎,也为县衙开辟出了新的财政收入。

在民生一道上,他不如昀哥儿啊。

昀哥儿赶紧笑道:“别别,您别这样说,就是我这儿实在太忙了,您是不知道我跟阿爹现在都是忙到大晚上才回家。我还是一个孩子,是生长发育的时候,我娘亲都说我了,这样下去要长不大的。”

郑左生赶紧蹲下来捂住了昀哥儿的嘴,竟然跟个寻常老人一般急道:“呸呸,童言无忌童言无忌。”

他对自己的亲孙子都没这么上心过。

主要是郑左生真的觉得这陇县可以不要一个郑左生,但不能没有昀哥儿,不然陇县现在世外桃源一样的生活顷刻之间就会消失殆尽。

骞珪听了则是一笑,顺坡而下,“在下现在并无官身,这李巍跃之乱也不知何时停歇,恐怕要在凉州等个几年了。

为了不荒废时光,索性找点事做。不知道在下能不能在陇县这儿谋一个差事,也为小主公分忧几分?”

郑左生起身眉头一跳,骞珪像是说的玩笑话,可实际他从不轻易说笑,也不会故意对昀哥儿戏称‘小主公’这样的话,除非他真动了心想要留下来!

昀哥儿可不知道郑老头想的,只觉得他铺垫这么久,可不就是等骞珪这一句话嘛。

哈哈哈哈,这位帅大叔可真上道。

对嘛,留下了给他打打工,为李氏的造反事业添砖加瓦,以后好处大大地有!

郑老头这才发现,好啊,原来李家父子‘早有图谋’,可骞珪也是‘神女有心’,他们这分明是双向奔赴,合着他就是个冤大头中间人!

呸!

昨天你骞珪可不是这么说的,你还嫌弃李复来着。

郑左生又气又笑的瞪了自己友人一眼,然后得到骞珪的微笑以对。

不过这也不妨碍这几个账房先生大为敬佩李大人的这个小公子,觉得凭借这几个数字,恐怕这小公子就要流芳千古了。

目前内部已经开始用阿拉伯数字写一些账目,但第一季财报还是全部用的文字楷体。外面的人又没学过,不然他们怎么看得懂,只能等以后普及了就采用数字财报。

只要条件开得好,这种技术型人才还是能找到一些的。

这不这段时间李复他们一共找了5个账房先生,最后根据性格、秉性考察,一共留下了3个。加上原来的东账房,现在县衙那儿有4个账房先生一起工作。

“郑公。”昀哥儿终于打量完了骞珪, 赶紧欢欢喜喜朝着郑老头跑了过去。虽然目标是骞珪,但还是得矜持一点。最主要是昀哥儿也在想, 他用什么方法能让骞珪留下来给他打打工。

这个时代已经有算盘了,这些账房先生打起算盘来那就叫一个溜。

不过倒是没大学生昀哥儿记忆中的阿拉伯数字,有这些数字的应用真的能节省很多时间,关键是账目清晰了很多。

昀哥儿抽空也对他们进行了培训,这些账房先生很敏锐的,这些数字一接触就惊为天人,差点就想把昀哥儿供为祖师爷了。不过最后他们反应过来,他们供奉的祖师爷是孔子,这确实不能随便换。

有一说一,骞珪不缺钱,可昀哥儿其实蛮缺的, 最近大力发展民生,都需要用钱啊。想了想,骞珪这种人就得用理想、梦想这种思想上的东西来诱惑他, 这样才有可能留下对方。

昀哥儿脑袋转得飞快,人却已经扯着郑老头的衣袖开口,“郑公, 这位就是骞公吧,我阿爹早上给我说过了。我阿爹说让我带你们在陇县逛逛呢,他昨天太累了,现在还在家休息呢。”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