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乾天子

第14章 出征

  • 作者:晨曦曦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9-14 11:22:02
  • 字数:4654字

“这些年,淳王干政,我大燕兵马逐年消减,剩下的部队也不复先帝时的战力。”

“而大桓这些年一直在积蓄力量,此消彼长之下,我们口中的那些蛮子,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不到半个时辰,几十人就在泰安殿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召见。

燕北也没有废话,开门见山,“北疆局势危急,纪苍将军快则三日,慢则五日必败。”

基本涉及燕国要务的各个部门主官,全都在列。

“所谓的报仇只是个借口!实际已准备多年,目标就是灭了我大燕!”

没有人认为北疆会出事,燕国和大桓之间已经很久没有大战了。

“陛下,北疆尚有三十万人马驻扎,大桓想要短时间破城,恐怕不可能啊。”

燕北说完之后,众人都沉默了。

“更何况,这次大桓来的仓促,准备定然不足。”

燕北声音肃然,“朕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大桓这次进攻早有预谋。”

大燕这些年因为内耗,确实一直在衰弱!

军队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光人数消减大半,兵器铠甲也多年未曾更换过。

而且几十年的安稳时光,士兵已经换了一茬。

兵部尚书满脸不可置信。

老尚书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砸断了鼻梁,满脸是血,躺在地上哀嚎。

燕北发怒,另外几个有心议和的立马闭嘴,深怕自己也被砸得一脑袋血。

燕北站起身,眼中几乎要冒出火来,“诸位,大桓的目标是我整个大燕国!”

“我们想议和,大桓当然同意,而代价绝对高昂到我们难以接受!”

“不论是要钱还是要粮,数量都会超出承受能力。”

“到时候,我们大燕就要以举国之力,向大桓纳贡。”

“你们中是不是有人觉得,即便这样,也该议和?”

“那我就明确地告诉你,要不了几年,大燕就会被拖垮,连跟大桓一战的能力都不剩!”

“那时候,大桓轻易就能吞并大燕,在座的各位,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亡国奴!”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有何资格为官!”

“来人,把蔡和拖下去,庭杖三十,关入天牢!”

“我大燕为国运而战的时刻,再有人敢动摇军心,杀!”

泰安殿一片死寂,没一个人敢提议和二字。

能火烧淳王府,血洗京城淳王党的燕北,在杀人这一块绝对说到做到。

谁也不想用自己的脑袋考验这位帝王的耐心。

燕北见众人都不敢说话,知道自己杀鸡儆猴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安排各种事务会少不少阻力。

“京卫八营将官听令!”

立马有八位武将上前。

“东西两大营留守京城,其余六营即刻做好准备赶往北疆。”

“北大营和神威营现在如何了?”燕北看向其中两人。

“回禀陛下,淳王残党全部清理,随时可以出战!”

两人都是燕北提拔的年轻将领,缺少些经验,可忠心耿耿,办起事来毫不苟且。

燕北满意地点了点头。

原本神威和北大营,是要打散安排到其他八营的。

可部队重整后需要时间训练适应,肯定会影响战斗力。

而北边的威胁迫在眉睫,燕北最缺的就是时间!

现在燕王死了,倒是不用担心这两营闹出什么事。

这两营下至士兵,上至各级将领,也憋着一口气。

他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家将军和淳王勾结的事,正想找机会证明自己。

此次北上,反倒是这两营的人最积极。

“五城兵马司即刻抽调人马,一同北上。”

“京城抽一万人,周边几城的守军,每城留一百维持基本秩序,剩下的人全部抽调!”

“京城百里之内的所有驻军,备齐粮草,赶往京城,两天时间,未到者斩!”

安排好各处的人马调集事宜,燕北又招来了将作监的人,一谈就是一个时辰。

整个京城,顿时进入了比火烧淳王府时更紧张的氛围。

不论是五城兵马司还是京营的人,都被调动起来,城中到处都能看到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奔忙。

将作监整个被征调,所有人都要随军北上,还从京城和周边征集了上万的民夫协助运送粮草!

京城方圆数十里的马匹骡子牛都被征调,全部来随军北上。

即便燕北之前火烧淳王府的时候,让京城百姓都高呼陛下圣明。

可此时突如其来的征调,立马让百姓对燕北的观感降到了冰点。

不过,这些燕北都顾不上了。

让大桓人杀过来,连燕国都要没了!能动用的一切力量,都不能放过!

两天的时间,各部官员忙里忙外,总算在时限前完成了所有工作。

京卫六营,五城兵马司抽调的一万人,各城守军共三万,周边驻军五万。

共十五万人马在京城外集结。

还有临时抽调的徭役五万人,负责运送补给,另有三万民夫随行。

各部门的人也不知道抽调这么多不能打仗的民夫干嘛!只是燕北有要求,他们照着办。

将作监的人全员随军北上,京城中的工匠也全部被征调。

还有大量的火油,木材,铁器,一同带着北上。

整个大燕京城中有用的资源,几乎被搜刮一空。

燕北看着望不到头的队伍,剑指北方,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北开进。

户部尚书蔡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放屁!”燕北一声怒喝,抓起御案上的镇纸就砸在蔡和脸上。

只有北疆边境的部队和大桓打了几仗。

可战争规模小,大桓也没有闹大的意思,朝中的人又忙于党争,没人把这事放在心上。

燕北一口气说了十几个衙门,数十人,小黄门连忙记下,跑去传旨。

要是大桓真全面开战,朝中的众人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局势危急。

“陛下,大桓想要的无非是钱粮,我们大军陈列边关,让他们望而生畏,然后派人和他们和谈。”

“只要许诺好处,那些蛮子自然会退下。”

“北疆一破,大桓铁骑直入我大燕深处,再无人能挡!”

燕北话音落下,众人皆惊,一片哗然。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