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神眼天医

第九百二十九章 好戏开场

  • 作者:十标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3-09-13 05:11:38
  • 字数:4660字

所以越来越多

的专家站出来,倒是有种百家争鸣的样子。

“你们不会不知道温韬吧?就是那个贼头,早把《兰亭序》盗出来了。”

“不过这家伙不识货,肯定没保存下来。”

“王羲之的《兰亭序》怎么可能会有真迹,早被破坏掉了。”

这时候,对《兰亭序》越了解的人,显然待会就能得到单独见识真迹的机会。

昭陵被打开时,那些陪葬的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真迹都在,而且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被温韬盗掘出来的一些书法珍品,宋朝时还有人说见过。”

立马就有专家反驳道。

“刚才我虽然没有看得仔细,可是有个细节很重要,上边有李世民的鉴藏印。

也有野史说,《兰亭序》并未随李世民埋藏到昭陵之中,而是埋在唐高宗李治的陵墓之中。

这些都是不成立的,所以还得从文物本身下手,来研究到底是不是真迹。”

李世民在治国安邦之余,还是个杰出的文艺青年,很多文艺事件都跟他有关。

贞观两字小玺,是其自民间收集各类书画作品之后,用于鉴别真伪判断艺术水平高低的鉴赏印。

简单说,就是盖上这对小玺,是经李世民御用专家组判别的高级艺术真品。

“你这个说法完全是从野史听说,照你这么说,还有野史说,温韬的宝物清单上并没有《兰亭序》。

一群人开启了学术讨论,

其余的人从中选出了几位感觉最靠谱的人。

周正将这幅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从展柜中取出,带到了单独的房间,让他们进行研究。

在此之前,他对燕小丙问道:“待会这几位专家的研究结果,你认不认?”

“国内五大博物院的人,代表了古董最高端的学术,我怎么会不认。

倒是你,若待会鉴定结果出来,只是哪位文学家的仿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只怕是你就糗大了。”

站在燕小丙的认知中。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绝对绝对失传了的。

因为华人古董联盟会与全球各地大的收藏家,平日都有走动。

那些人手头没有,也就排除了联军抢走,还有小鬼子抢走的可能性。

至于国内的收藏大家,华人古董联盟会也或多或少有联系。

将这两个可能性排除后,总不能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收藏。

这么重要的东西,是他们的话,早拿出来卖了。

拍出十亿,甚至二十亿,都是有可能的。

不可能一直收藏这么久,市面上一点消息都没有。

所以,《兰亭序》绝对绝对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丢失或者被损坏。

燕小丙冷笑出声。

“我刚才已经看到新闻了,疑似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现世,究竟是真迹,还是另一幅仿品,暂未有所结论。

待会等这些专家鉴定完,当着这么多媒体的面,说出你的私人博物馆,镇馆之宝只是一幅《兰亭序》仿品。

而且还不知道是谁所仿,那你就会成为全同行嘲笑的对象,因为没人把仿品当作镇馆之宝。”

与此同时,吴天罡等人,已经把王羲之的《兰亭序》带到了单独的房间中。

几位代表着国内对《兰亭序》研究最权威的人,已经戴上手套,最好了准备。

他们的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一旦确定这就是真迹,那么他们都是见证者。

可如果又是一幅仿品,那估计真迹,真的可能已经在传承的过程中毁坏。

这将会是莫大的遗憾!

也是全世界的遗憾!

“在兰亭八柱中,保存最好的褚摹本就在帝都博物院。我曾经无数次站在那幅书法前欣赏,上边的任何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褚摹本太过于经典,并且字法完备,气息一以贯之,所以很多人认为此卷乃是唐太宗墓中出土的版本。

可是后面经过多人细看,还是发

现其细微的用笔也与王羲之的风格有较大差异。”

几位专家几乎动用了所有人脉,将兰亭八柱的版本,每个字每个字与这幅进行对比,包括检查绢纸等等细节。

漫长的两个小时过去。

外边的人就快要不耐烦。

陈若菊听说了博物馆的事,便招呼庄园的服务员,给那些老板们端茶倒水,总之服务得非常不错。

“这庄园还真不错啊,老板有眼力劲,服务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而且这茶好像是极品毛尖,价格可不便宜。”

“陈老板和周馆长听说是好友,物以类聚,周馆长人品不错,陈老板自然也不会差。”

“只不过这次华人古董联盟会又来找茬儿,倘若那幅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仿品,那这次周馆长可就丢人丢大了,毕竟那么多媒体都在。”

“哎,我虽然也很佩服周馆长,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成就。但是这次的《兰亭序》真迹,我看悬,估计又是哪位文学大家的仿品罢了。”

就在众人激烈讨论之际。

有人看到,帝都博物院的庞教授,气喘吁吁跑出来。

什么话都没说,只是一直在狂笑。

周正看到此幕,嘴角微微上扬。

“好戏,要开始了。”

而这上边,除了李世民的小玺外,李治,李隆基这些人的鉴藏印都没在上边。

好像也能验证李世民非常喜欢王羲之的这幅《兰亭序》,将其代入了自己的墓中。”

跟盖章狂魔乾隆皇帝不一样,www.youxs.org,既能起到收藏的作用,也不会无损书画。”

另一位专家推了推眼镜,更是说出了一个惊人发现。

“没用的,我劝你们还是省省心。”

“你们这些都不算什么,刚才我把上边所有鉴藏印都看了一遍。

一代雄主的李隆基,自己也有个鉴藏印,也就是开元小玺。比起李世民的鉴藏印要稍微大一些。

这个也是有科学依据,因为当时以胖为美,所以这枚玺也显得浑圆了些。

燕小丙插着裤兜,说得非常坚定。

“唐末五代时,军阀温韬在陕西关中一带任节度使的七年时间里,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唐太宗的昭陵自然难以幸免。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