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千禧大导演

第二百七十三章 电影杀青,赴美探班拍摄MV的唱跳菲!

  • 作者:顾屈屈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4-05-30 04:36:12
  • 字数:3568字

恰恰这样简单的故事,却很容易让观众代入到谷子地的视角中,去感受那个战争年代流血又流泪的惨痛经历。

没见李雪健老师都这么大年纪了,也在看完电影后眼眶通红嘛。

“《集结号》告诉了所有观众一个道理,好人应当有好报,英雄不能流血之后再流泪!”——《广府娱乐》

《集结号》上映的第二天,全国各地的报纸,就铺天盖地的为这部电影打出了好评。

“当子弹带着“嗖嗖”的尾音和光线,穿过钢盔、打爆头颅、鲜血四溅时,说它是华夏大银幕上逼真的战争场面,实在不为过!”——《京城日报》

这部电影的剧情其实很简单,影片没有讨论战争有没有意义,没有讨论牺牲有没有价值,就是讲述了一个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

之前内地大卖的电影,大多都是主打一个场面宏大,大家冲着大场面或者明星才进的电影院。

要说这些电影真能让观众有多少共鸣,那真是扯淡了。

自12月20日上映当天创下1500万的票房佳绩后,《集结号》继续从其他几部贺岁档影片中突出重围,于首周末创下了7000万元的票房奇迹。

哪怕是吴渊的《你的名字》,又或者李阳的《那些年》,也只是引发了部分群体的共鸣,也就是年轻人、80后、70后,让他们有一些共鸣。

《集结号》却不一样,这部电影可以说只要是成年人,下到十八九岁的少年,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为电影故事所动容。

虽然比起《投名状》首周末9000多万的票房成绩,还是逊色了一些。

但《集结号》的投资也只有《投名状》的三分之一不到啊!

而且,在上映的第三天,《集结号》就登上了当天晚上的新闻联播。

从《英雄》到《无极》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票房都是好几亿,可观众就是看明星去了,对电影剧情都没啥感触可言。

就算这部电影最终票房超过《那些年》也没关系,多刺激刺激内地市场,开发更多平常不进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进电影院,明年《地心引力》才能有更多受众群嘛!

贺岁档如火如荼的厮杀着,网络上、线下报纸上,到处都在讨论着今年的贺岁档,讨论着在贺岁档杀疯了的《集结号》。

而吴渊的《一个叫李文的男人决定去死》剧组,则在外界的一片火热下,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拍摄。

今年的京城天气比较给力,从11月底下完初雪之后,十二月的雪越来越大,将整个京城都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

这个天气正适合这部电影的拍摄。

为了能抓紧这个“好天气”的拍摄,剧组几乎每天早上七点多就开工,一直拍到傍晚太阳完全落下才收工。

作为一部温情片,这部电影的拍摄是否能顺利,主要就看演员们能不能演到位,能不能演出人物精髓。

李雪健老师又本来就是一位演技足够精湛的老戏骨。

宋旦旦、范韦等演员也配合的很好。

这方面吴渊自然是不需要担心的。

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他就将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剧情给拍完了。

2008年的1月5号,《一个叫李文的男人决定去死》在西城某职工宿舍楼,低调杀青。

一些鼻子很灵的狗仔们,立马就获知了这个消息,迅速将其发到了网络上。

只是,比起饱受关注的《集结号》,吴渊的新片就没太多人关注了。

文艺片的时代,真的快要过去了。

华夏市场就这么大,内地资本声势大一些,那港台资本的声势就会小一些。

同样作为内地资本的一方,吴渊当然是要格局打开,衷心祝愿《集结号》大卖的。

作为一部主旋律大片,主题又是讲述抗战的,就连官媒也都在力挺这部电影。

吴渊稍微关注了一下票房走势,确定这部电影并没有因为他的出现,而产生什么偏差后,他就放心的又将重心放回到了拍摄上。

千禧大导演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二百七十三章电影杀青,赴美探班拍摄MV的唱跳菲!“《集结号》,终于让华夏的观众得以掀开英雄主义的帷幕,看看战争的真实面目,这是华夏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战争巨片。”——《羊城晚报》

什么?你问为什么吴渊这么关心?

虽然《集结号》大卖确实不会给吴渊带来什么好处,但这部电影的大卖,同时也打击了那群北上捞钱的港岛导演啊!

只要能打击到那群北上捞金,心黑手也黑的港岛导演,那就是自家人。

华艺和冯晓刚真没塞钱,这些好评真都是出自观影者的真心。

这年头,能有一部能让大部分华夏观众都引发共鸣的电影,真的太少见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