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太古剑仙

第三百章 秋来百花杀

  • 作者:暖春山色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4-03-02 10:34:04
  • 字数:9598字

“臣请陛下赐见。”

一道清冷的声音从宫殿里传出:“我说过无事不要来扰我。”

楚皇被幽冷宫已经十年,甚至已经快要消失在世人的记忆里。

对很多孩童来说,更是只知徐相,不知皇帝。

在青天鉴的世界里,秦大却并非孤例,还有一位同行者,那便是楚国的徐相,也就是世人尊称的少岳先生。

看着这座已经废弃多年的宫殿,徐相心里生出极其复杂的感觉,整理衣衫,缓缓拜倒。

前代秦皇已经死了快二十年,那位北海郡的秦皇死了十年,那位年轻的赵皇都已经走了五年。

徐相去了皇宫。

对很多太监宫女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听到皇帝陛下的声音,表情有些复杂。

太监宫女们跪在正殿不远处,看着眼前的画面,有些茫然失措,不知道该做什么。

紧闭的宫门斑驳如画,铁锁已经锈死,墙那边的檐角上到处都是年久失修的痕迹。

徐相说道:“臣有事。”

那道清冷的声音说道:“何事?”

徐相对着宫门庄重行礼,说道:“臣已经老了,要死了。”

这个消息震惊了整座都城,甚至很快传到了赵国与秦国。

徐相认真说道:“陛下敢用臣,信任臣,是臣此生最大的福气。”

苏青冥说道:“我也觉得不错。”

徐相看着他的脸,仿佛看到了很多年前那个不喜欢说话的小皇子,忽然问道:“陛下,您成功没有?”

虽然陛下从来没有明言,但像徐相这般聪明的人,如何能猜不到些许?

苏青冥摇头说道:“飞升需要突破既有规则,在完整的世界里是最难的事情,我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时间才能回去。”

即便是在真实世界里,他也很少解释自己的修行,只有赵腊月等寥寥数人曾经听过。

这时候他说的话很短,但算是对徐相做了认真的解释。

徐相有些遗憾地拍了拍大腿,说道:“可惜臣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苏青冥说道:“可能是。”

徐相看着他的脸,非常认真地说道:“天下五国只余其四,齐国臃肿而孱弱,赵国强在何太监,而太监无后,不用太过在意,臣勉力经营多年,然则民风难纠,朝廷表面风光,实则已然千疮百孔,臣死之后,只怕便会崩盘。”

“你想说什么?”

“看在苍生份上,陛下您就出来吧。”

苏青冥说道:“既然是个烂摊子,何必收拾,打不过还要硬打,死的人只会更多。”

徐相沉默了很长时间,说道:“陛下此言有理,臣还是太执着了些。”

苏青冥说道:“除了白痴,谁都会有些执着的事情。”

徐相忽然笑了起来,看着他问道:“陛下您究竟是天才还是白痴?”

苏青冥的眼底生出一抹极淡的笑意,说道:“我很聪明的,只是有些懒。”

回想过去三十年陛下在皇宫里的日子,徐相生出很多感慨,说道:“我以往曾经不解,世间怎么会有像陛下如此懒的人,后来才明白陛下乃红尘外人,只是生在了帝王家,对陛下来说,这还真是很吃亏的事情。”

苏青冥说道:“皇宫用来修行很好,而且你很好,所以不亏。”

听着陛下的赞扬,徐相心情激荡,险些失态,强行平静下来,问道:“陛下您真是仙人下凡?”

这是他此生最大的疑惑,临终前最想知道的答案。

苏青冥想了想,说道:“是的。”

徐相震撼无语,说道:“这……真是……臣此生得以侍奉陛下,无憾矣。”

苏青冥拍了拍他的肩,说道:“总之,这些年辛苦你了。”

徐相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老泪纵横,匍匐于地,久久不起。

……

初秋的时候,徐相死了。

楚国举国齐哀,满城缟素,就连秦、赵、齐三国都派了使团前来吊唁。按照相府传出的说法,老夫人要求低调些,但作为楚国二十余年来的事实统治者,这个要求根本无法做到,所谓极尽哀荣也不足以描述当时的场景。

老夫人在大丫环的搀扶下,带着三个儿子连续忙累了好些天,而当年被发配到南方的徐公子居然没有出现。

当年苏青冥曾经指着两忘峰对赵腊月说过,任何道路只要走到尽头,那么便只能折回,世间大多数事情都是如此。徐相的葬礼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陵墓逾制不说,最麻烦的是禁止民间嫁娶百日,让民众心里的悲痛很快便变成了怨言。

都城的气氛渐渐在变化。

某天清晨,以陈徐相为首的数位大臣与王公联袂进宫,求见陛下,不知所言何事。

据宫里太监传出的消息,皇帝陛下根本没有见这些人。

直到这个时候,很多官员与百姓才想起来,原来楚国是有皇帝的。徐相在时,这些事情无所谓,但现在徐相死了,朝中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有如此大影响力的官员,那么皇帝的位置顿时变得重要起来。

徐相死前做了很多准备,如果一切按照旧例进行,他给楚国留下的政治遗产应该还能发挥很多年作用。

遗憾的是官场上从来不缺少野心,对权力的贪婪注定了朝堂不可能继续平静。

第三场秋雨落下的时候,御史台开始动手,十余道奏折递往中书,弹赅某郡太守。

陈徐相与数位大臣看过那些奏折后,一言不发直接送进了宫里。

皇帝陛下多年没有用玺,今次想来也不会例外,然而朝中诸公的行为本身便是一种表态。

那位太守是徐相口袋里的人,准确来说,是徐相为苏青冥十年后准备的的宰辅。

风雨一起便再难歇,很快斗争的矛头指向了裴将军。

这位大楚名将,饮了一壶酒后,连夜回到京都,旋即被下大狱,罪名是行贿受贿、贪腐、通敌以及养贼。后面三个罪名比较简单,问题在于行贿受贿这一条,有资格被裴大将军行贿的官员……只有已经死去的徐相。

风雨变成了暴雨,依然心怀徐相的几位官员很快倒台,而都城里也多了很多与徐相有关的流言。

徐相晚年执政确实太过强硬,在官场与民间早就有所议论,只是那些议论一直藏在暗处,直到现在才浮出水面。

在那些流言里,徐相穷奢极欲、冷酷成性、对陛下极其不敬,对百姓极其不悯。

渐渐的,不,应该说很快的,徐相便从一位名臣变成了权臣,接着眼看着便要变成楚国历史上最大的奸臣。

秋意渐深时,终于有官员上疏请治徐相九项大罪。

相府被禁军围住,朝中诸公也没有忘记远在南方的徐公子,派出骑兵把他押了回来。

朝廷没有对徐公子用枷,没有将其关于囚笼,连绑都没有绑,而是让他骑马随行,只是刻意放出去了风声。

愤怒民众掷出的白菜与书生们泼出的墨水,从长街两侧不停飞来,如疾风暴雨一般,淋得他满头满脸都是。

徐公子坐在马上,咬紧嘴唇,脸色苍白,始终一言不发。

……

相府里一片哭声,老夫人坐着马车去了诏狱,禁军有些骚动,但最终没有拦阻。

统治楚国多年的相府,虽然遭受了狂风暴雨的打击,还是保留了很多暗中的力量。

在幽暗的诏狱里,看着已经多年未见的大儿子,老夫人仿佛变得更老了一些。

徐公子隔着铁栅跪倒,满脸泪水说道:“母亲,儿子不孝,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现在还要要你担心。”

老夫人在大丫环的搀扶下,坐到椅子里,盯着他的眼睛问道:“军械案是不是真的?”

徐公子沉默半晌后点了点头,说道:“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请母亲饶恕儿子糊涂。”

“我让人调来卷宗看过,军械案你只是吃了银子,没有别的问题,那谈什么糊涂。”

老夫人有些疲惫说道:“你父亲这辈子贪的银子,比这可多得太多。”

徐公子膝行而前,抓着铁栅栏,问道:“朝廷里那些混帐东西究竟要做什么?”

老夫人冷笑说道:“想做什么?他们当然是想把你父亲彻底搞臭,踩倒。”

徐公子沉默片刻后说道:“我这边简单,但想要治父亲的罪,凭他们怎么能够?”

老夫人幽幽说道:“所以他们把皇上抬了出来。”

徐公子很是吃惊,说道:“那个白痴皇帝?”

老夫人说道:“据说你父亲伪造了当年南王世子一案,就是为了把陛下囚于宫中,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徐公子的脸色更加苍白,说道:“父亲对陛下确实不敬,难道……真是如此?”

老夫人说道:“你父亲此生最敬服的就是陛下,怎会做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徐公子根本不相信这句话,苦笑说道:“不管如何,终究是要不行了,我可不想被这些贼子羞辱……”

老夫人说道:“我今夜来看你,便是担心你真做出糊涂事来。”

徐公子微异问道:“难道事情还有转回的余地?”

老夫人说道:“你父亲临终前说过,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一切都不会有问题。”

徐公子不理解父亲的遗言,问道:“这是何意?”

老夫人说道:“我也不是很明白,但想来应该与御玺有关。”

徐公子想着那个传闻,生出一些希望,说道:“御玺真的不见了?”

老夫人说道:“我猜御玺应该被你父亲还给了陛下,朝中诸公现在无玺,如何能治我们徐家的罪?”

……

深秋时节的雨,凄冷的厉害。

陈相带着礼部尚书等大臣,站在殿外苦苦等了半个时辰,依然没有得到陛下的召见。

眼看着暮色渐深,陈徐相看了众人一眼,当先离开。

走在皇城门洞里,他用若有若无的声音说道:“真在那座殿里?”

礼部尚书高才共是徐相当年最看重的门生,今年不过四十余岁。

谁也没有想到,他会是第一个向相府开刀的官员。

“老师当时在宫里停留了半夜时间,谁也不知道他与陛下说了些什么。”

高才共平静说道:“但从第二天前便再没人在内阁里看到御玺。”

陈相眯了眯眼睛,说道:“陛下看来是把那方玺当成保命金牌了,你有什么想法?”

高才共面无表情说道:“秋高天燥,应该小心火烛。”

陈相看着外面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沉默了很长时间后,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

怎样打倒像徐相这种有资格代表历史的大人物?历史本身已经给出了很多次明确的答案,那就是等他死后,由心怀不满多年的皇帝进行清算,至不济也要动用皇帝的名义。

所以陈大学士与高才共尚书等人为徐相准备的罪名,基本上都是大不敬相关的内容。但这种操作需要得到皇帝陛下的首肯,那么他们自然要对皇帝陛下表示出足够的尊敬,让出足够的利益,除非他们想造反。

可惜他们没有这种力量,更没有这种雄心,最多也就是奢望着能够挟天子以制楚国。所以井九不见他们,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更没有办法硬闯进殿去找御玺——那与他们为徐相安排的罪状有什么区别?

好在现在皇宫被朝廷控制的极严,没有内廷这种东西,那些太监宫女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几次,那么安排些意外的发生是很容易的事。

今夜秋高气燥,正是放火的好时候。

高尚书没有离开内阁,隔着不宽的广场盯着皇宫的方向,等着火光的出现。

但一直等到晨光来临,他的眼睛涩的有些生疼,皇宫里依然安静,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直到傍晚时分,依然没有消息,就连失败的动静也没有。

那些放火的太监不知道去了哪里,城门司没有发现,侍卫与禁军们也没有查到,就像是平空消失了一般。

徐相感慨说道:“臣今年八十,怎么都算是高寿,若不是陛下每年赐下的丹药,只怕早就已经成了白骨。”

苏青冥说道:“我是要用你,所以你不用谢我。”

那道清冷的声音沉默了会儿,然后再次响起:“进来。”

冷宫里很少点灯,今天却点了一盏灯,因为难得地来了客人。

像秦大这样权倾朝野,把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臣子,历史上有但不多,而且这种臣子往往会死的很快,很少能像他这样把持朝政如此多年。

看着徐相的满头银发,苏青冥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我本以为你还可以活很多年,以你的手段能力,南王之叛只是小事,秦赵也算不上威胁,天下不会有问题。”

苏青冥说道:“没想到这一天竟还是来了。”

徐相治国水准依然无双,只是脾气越来越怪异,手段越来越强硬,即便无人敢反对,怨怼之心却是越来越多。

某天傍晚,徐相批完奏章,觉得眼睛有些花,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看着渐要落下的夕阳,生出一种明悟。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