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双对比:朱元璋泪崩了

第45章 小吏才有大作用!

  • 作者:吃莽莽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4-04 22:57:20
  • 字数:5380字

“那俺们都愿意!”几个媳妇异口同声道。

铁铉随即招手,让赵家老大的儿子去请族长。

【李善长1:这个怕是难度有点儿大。】

视频中的赵家四兄弟的几个媳妇听到这话,顿时面面相觑。

分家都是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分公平的吧。】

铁铉点了点头。

铁铉笑道。

“每天都能见到俺娘了?”

【汪广洋1:竟然还真能这么干?】

“俺娘也不用在各家来回奔波了?”

“这样俺想俺娘的时候,就不用老二老三老四家都去找个遍了?”

【李善长1:看来那个世界的情况和我们还真是不一样!】

【宋濂1:我听说县衙遇到的几个兄弟闹不和,要分家的案子不计其数。

这闹着要合家的,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俺也不用每天都睡不踏实,生怕谁把俺娘接走了?”

【李善长1:五世同堂……

无法想象……】

很快,族长就来了,和铁铉一起安排好了张家的事情。

看着几个媳妇开开心心围在了老人身边。

铁铉满意地离开了。

【汪广洋1:羡慕,这才多久,就接连处理好了两个案子。】

【李善长1:不过说实话。

这样的差事。

让别人来办,还就真办不好。

因为他最了解村民,知道每个村民的脾气。

知道谁是好人,谁是说谎,谁占理。

然后用最通俗的话把上面的政令解释给下面的人听。】

【汪广洋2:所以说嘛,你们那个所谓的原籍回避制度也不一定就有多好。】

【宋濂2:的确如此!

你看白马县那知县大人的确是清廉。

但是为人多少有些太不懂变通了。

这样的人在京城当个御史弹劾百官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基层,在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的时候。

需要的,便是灵活处理。】

【宋濂2:用咱们九皇子的话来说,

这是需要很高的情商的。】

视频中的铁铉总算是回到了他暂住的三婶家。

他三伯得知他解决好了李四王五,以及老赵家的事。

心中很是高兴,便想拉着他喝几杯。

铁铉却是连忙摆手:

“别,三伯,明天咱还得去学院呢。”

他三伯闻言,赶紧点头:

“是是是,去学院更重要!

快让你三婶给你烧水洗漱,早些去休息了。”

【汪广洋1:什么学院?

这铁大人都已经当官了,还要读书吗?】

【汪广洋2: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你们的基层没有安排行政学院吗?】

【李善长1:行政学院?这是个什么意思?】

【李善长2:就是官员的再教育啊!你们该不会真的没有这个吧?】

【朱元璋2:老兄,你们这不行呀!

怎么能不重视基层官员的教育呢!】

【朱元璋1:边远小吏有什么好重视的?你们说得也太夸张了。】

【朱元璋2:小吏才有大作用!

咱老九说了,基层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基层政府如果失去管理职能,那么政令就无法到达基层。

政令无法到达,那咱们朝廷的人做再多事也是徒劳!

各地就会出现暴乱!】

【李善长1:可是我大明官员大多都是通过科举和举荐了的。

大多都是寒窗苦读十几年的。

书读得已经够多了,何许再进入学院学习呢?】

【李善长2:不是读书厉害就能当官的!

你就算考了个状元,不会实操一样是个废物!

在我大明,当官,是需要执行能力和办事能力的。】

此话一说出来,原始世界的朱元璋顿时愣住了。

在这一点上,其实他是深有同感的。

他登基之后,第一次大规模举办科举考试。

当时也选出了不少人才。

但是后来他才渐渐发现,这些状元探花们笔下生花,夸夸其谈。

却毫无实战经验。

根本就难当大任。

所以在洪武六年便停了科举。

还是实行举荐的方式推举人才。

可是被举荐的人,大多是当地已经有名的儒士。

所以根本就没有年轻人。

整个朝廷都没有朝气。

所以,弹幕中的话让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的用人制度,是不是真的出现了问题?

而此时,视频中的铁铉已经进入了梦乡。

而就在这时,两个视频都同时停止了。

弹出一条通告。

【对比视频播放告一段落。

现在到了提问环节。

回答正确着,将获得丰厚奖励】

“来了来了!”

“又到了奖励的环节了!”

众人都精神为之一振!

要知道,上次原始世界的刘基答对问题之后。

直接获得了复活了!

之后在弹幕中可是把原始世界的老朱气得快炸了,偏偏还拿他没办法。

可见这系统奖励的丰厚程度!

和第一次系统提问的时候大家都抱着凑热闹的心态不同。

这一次每个人都是志在必得的心态。

【提问:在白马县知县贪污案中,知县贪污的物品以及数量是?

该题为单项选择题,选项有:

A、一只鸡一只鸭。

B、两只鸡两只鸭。

C、一只鸡两只鸭。

D、两只鸡一只鸭。

以半盏茶的时间为界,第一个选择正确的人将获得奖励!】

看着视频上浮现的文字。

两个世界的人都一下子愣住了。

【李善长1:本来没看到选项的时候,老夫明明还能记起是几只的!】

【汪广洋2:我也是!

这狡诈的系统!

这选项就是拿来迷糊人的!】

【朱元璋2:看到这个题目,我忍不住想再次为这白马县的知县喊冤!

几只鸡鸭都能定罪!

对面的老兄你真是太狠了!】

【朱元璋1:好能不能好好答题了?】

清明看书礼!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5日到4月5日)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汪广洋1:没可能吧!朝廷给百姓修屋舍?那得修多大?】

【李善长2:那算什么,我们大明重视孝道,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比比皆是。】

【朱元璋1:说得倒是轻巧,这么一大家子人人,岂是说合就合的。

旁的不说,这住房都是个大问题。】

【汪广洋1:四个儿子,怎么合家啊?

【朱元璋2:你说反了吧,只要旁的问题解决了,住房是最不成问题的。】

【汪广洋2:是啊,像这种合家的太常见了。

所以咱们大明专门为这种情况在各地都修了供大家族一起生活的屋舍。】

“一大家人住在一起。

你们也可以每日都侍奉在跟前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