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骑砍:汉匈霸主

255.山头

  • 作者:可能要无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7-15 16:20:14
  • 字数:5256字

而灶尾点点青烟飘散,很细,很淡,让人看不真切。

“收枪!立定!”

山上。

在原有的兽径上被人为踩出来的土路直通山顶。

山中虫鸣鸟叫,植被茂密。

落石平台四周,几口像模像样的无烟灶就地挖开着,灶上架起的铁锅正咕噜噜的冒着淡绿色得热泡。

人头攒动。

他们手中正拿着削尖了的木枪听从着为首那几个年轻人得号令声虚空戳刺。

正在训练这批年老者居多队伍的教官大声命令。

其中最年轻的看模样都超过了四十岁往上,看上去格外的苍老。

“放饭了,都记着点规矩,排队领饭!”

这些人像模像样的将木枪立在了右手一侧,立定站好。

年轻教官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不由的松了口气,两个多月了,可算是把这些流民带的有点样子了。

“解散后,木枪归置枪架,排队领饭,清楚否?”

这些人中青壮年不见多少,孩童也不见一个。

“首领,吃的东西不够了,这些天采的野菜野果,掏的鸟蛋菌菇也没剩下几个了。”

老者掀开了帐篷的门帘,向里面那名正在喂食一只鸽子的年轻人禀报。

听出了老者语气中的担忧,年轻人轻笑了一声。

“不急,果老,很快咱们就不缺吃的了。”

将一小捧在果老看来珍贵至极的小米喂给了信鸽,年轻人站起了身。

“走吧,咱们也去吃点,下午有力气活要做。”

年轻人轻描淡写的说了声。

果老的脸色变得有些惊喜了起来。

力气活?

上次下山做了趟力气活后营地这边一个多月没缺过粮食。

“诶。”

“首领有门路就好,大家跟着你们也算是没白来一趟。”

果老发自内心的庆幸。

去岁招灾,他们全村人交不起税赋逃荒成了流民,一路上漫无目的的走,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后来,就是眼前的这个首领带着十几个人出现在了大家身边,说是能给他们一口饭吃。

有饭吃,他们这些流民哪还有道理不跟着。

原本,他们这伙人没有这么庞大,因为一路上都有人死,所以人都没过百,只不过跟着首领一路走走停停,上山下山的。

肚子虽然很少饱腹过,但好歹也没有在死过人了,随着一路上聚拢的零散流民,队伍越来越庞大,人数多达了一两千人。

但神奇的是,虽然人越来越多了,但好像吃的也越来越多了,大家跟着首领,都有了底气。

直到两三月前,首领带着自己这伙人上了这座山头,说是不用走了也能填饱肚子,然后大家便在这里停了下来,一晃便是两三月,这段时间,首领身边的那十几个人开始操练大家伙了。

说是今后要干一件大事,再也不用受肚饿之苦,跟着首领这么久了,大家也都习惯了听首领发话,虽然不知道大事是什么,但再也不用忍受肚饿之苦,所有人也都听从了吩咐。

年轻首领跟果老走出了帐篷,也在放饭处领了玩冒着绿水的热汤。

虽说不好看,但也能填饱一下肚子。

年轻首领没有矫情,三两口将碗里的热汤喝了个底干。

吃完午饭,今天的操练也就结束了。

食物不够,年轻首领也不敢进行高强度的操练,那会死人的。

不过还好,家里那边今天能送来了信,下午会运一船食物过来,足够这一两千人吃上两三个月了。

到时候再相对加强点操练强度也不算晚。

他们这些人的作用是让汉军后方失火的,并不是用来真正打仗的。

没错,这名年轻的首领正是织网的密探,也是落草计划中的一员。

吃过了饭,这些流民们便三三两两的回到了帐篷睡觉去了。

流民嘛,都是这样的,有的吃就吃,没得吃就睡,能活一天是一天。

至于为何活着,就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好在是跟了首领,他们这才算是有了今后的目标。

流民们休息去了。

织网密探们却凑在了一起。

十二人,两个小队。

他们是收到了从织巢下达了收网命令后撤退时碰上的。

没走几步,就正好遇到了果老的那批流民,索性他们也不走了,留在了汉地展开了落草计划。

“你那边的操练顺利?”

坐在一块原石上,年轻首领问向负责操练的教官。

教官点了点头:“还可以,已经想点样子了,打仗可能起不来什么作用,但劫个粮道什么的还是有点用的。”

“足够了,我们的主要任务本来就不是打仗,再说时间还充裕,慢慢来吧。

对了,人手还是要拉拢的,下午家里回来一批粮草跟军械,我怕这些流民里会出几个歪心思的人。”

年轻首领告诫了一番。

负责操练的教官面露杀气:“我看谁敢,你放心,有两支百人队是完全可以相信的,加上我们这些人,真要出了几个有歪心思的也翻不起什么风浪,直接拍死他们!”

“伱心里有数就行了,汇总一下情报送回织巢,待会我们带人下山。”

“嗯。”

原石周围,十二名织网密探开始将这段时间收集到的情报进行了汇总,而后用织网密探常用的暗语(简体混杂注音拼音)书写,待会精简后,便要用信鸽传信回去。

(本章完)

随着一声放饭的号令,一顶顶帐篷被掀了开来,一些休息的老妇也走了过来排队领饭。

吃食一碗碗的分发下去,而在这些帐篷最边缘处,一位老者掀开了帐篷的门帘。

“是!教官!”

声音虽然有些老迈,但也算苍劲有力。

八月。

教官点了点头,立定站好下达了解散的命令。

队伍散开,将手中的木枪归置到了落石平台一角的枪架上面,说是枪架,其实也就是几根原木拼凑起来的简易架子。

放下长枪,这些人便赶往了放饭处排起了队,受训的队伍不大但也有千余人,所以他们也都有建制,由伍长,什长组成。

这是一座不知名的高山,人迹罕见。

而在距离山顶不远的一块落石平台附近,却密密麻麻的扎着数百顶帐篷。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