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藩王的我,竟是敌方卧底

026商讨

  • 作者:华盛文方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3-01 10:58:27
  • 字数:4794字

“这些鬼事情可是你天津上的事情,跟他们又没什么关系,你难不成还指望他们去搬救兵?”

魏希文现在并不想跟周渠谈论锦衣卫的事儿,他现在只想怎么把这些义军都给打发走。

想要前往天津,就必须要经过潼关桥。

望着乌烟瘴气的潼关镇,魏希文已经流下了害怕的汗水。

潼关桥外,魏希文,宋进勇等人已经堵住了义军们的必经之路。

“搬救兵?呵呵,魏大人,你把这些人想得太好了,说不定是害怕义军,早就跑路了呢?”

这个魏希文也真是的,怎么当的总督,这义军啥时候壮大成这样的,他竟然都不知道。

“怎么没看到那个姓陈的?”

就算解决不了他们,也要把这个祸水引到其他地方去。

魏希文说:

“兴许是去京师搬救兵去了吧。”

要不然他这个总督的职位可能就保不住了。

甚至连性命也保不住。

见魏希文不说话,周渠只好询问宋进勇:

周渠踮起脚看了看周渠,并没有发现锦衣卫的踪影。

蓝瑾指着潼关镇说。

“估计是在商量对策。”

周渠凝视着对面,继续说道:

“要是挡不住他们,我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没事儿,你要是被抓了,我会保住你的性命的。”

“你又不是他们的人,怎么能够保住我的性命?”

“反正我自有办法。”

眼看这种形势,打是肯定打不过,只有另寻他法了。

魏希文跟宋进勇都靠不住,要是周渠也靠不住,那这天津可就真的毁了。

“不能从其他地方调兵过来吗?”

“不行,各地卫所的士兵早就被朝廷调往辽东了,现在能够调动的,就只有这些人了……”

“你不是说那个李登旭带走了一半儿人吗?他人呢?”

“不知道啊……可能被陈大人叫走了……”

真是的,这种关键时刻,带走那么多人干什么?

“……”

继续观察潼关镇的情况,不一会儿,蓝瑾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潼关镇不大,按理来说根本不可能容纳五千人的队伍,现在怎么一个人也看不到了?”

经过她这么一说,周渠也发现了这个情况。

不会是搞空城计吧?

还是义军部队已经转移他处了?

要是他们悄悄绕过潼关桥,从后面偷袭,到时候可就完了。

想到这里,周渠迅速派人设立岗哨,加强警戒,时刻注意潼关镇内的情况。

待到天津港里所有的士兵都被调了过来,也没看见潼关镇内有一丁点儿的情况。

这时候周渠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也就是这个时候,潼关镇内竟然走出来了一队人!

还举着白旗,这是要投降的节奏吗?

“快!抓起来!”

魏希文刚看到那几个人,立马就下令将他们抓起来。

还好周渠制止了他,说:

“谁也别动!先让他们过来!”

那队人越走越近,最终停在了潼关桥的中央。

然后就听到他们说:

“诸位大人!不知你们停在这里,意欲何为啊?”

对面话毕,魏希文就指着他们怒道:

“还意欲何为!?你们这群贱民!不好好回家种地,集结于此,是想造反吗!?”

“我们也想好好种地啊!可是一年到头,有十分之八的粮食都被你们这些狗日的征走了,你让我们如何过活!?”

“你……!朝廷有难,征用粮食给前线打仗!保的不还是你们这群贱民!?”

“放你妈狗屁!这仗都打了几十年了,打得没完没了!我们只想过活!不想打仗!”

魏希文还想跟对面继续对骂,周渠及时阻止了他,冲着对面说:

“兄弟兄弟!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对吧!?”

“你又是何人?”

“我乃荆王,刚刚调任天津港督办大臣,你们有什么事情需要解决的,可以跟我说!”

“你们这些当官的,不都一个吊样?还商量什么!?”

“不不不!我跟他们不一样!他们是狗日的,我不是啊!”

“……”

一番对话下来,周渠竟然真的稳住了对方。

“你们几个举着白旗过来,应该是要跟我们商量什么吧!?”

“对!我们是过来商量的!我们也不想造反!”

“那你说说,要怎么样,你们才能回去?”

“这个嘛,为了表示诚意,就请大人派人来潼关镇谈一谈!”

说罢,这伙人竟然就掉头回去了。

不会是个陷阱吧?

周渠皱着眉头看了看旁边的魏希文,谁知这家伙竟然两眼一闭,倒下去了!

宋进勇也是个老油条,见魏希文晕倒,立马也装模作样的躺在地上不起来了。

“怎么,你们俩都不去,难不成让我去不成?”

周渠说了一句,可是魏希文跟宋进勇已经不搭话了。

他们就是害怕被骗进潼关镇里,然后被义军给杀了。

这些年他们对天津境内的百姓做了什么,就只有他们才知道了。

没办法,这俩人都靠不住,看来只有自己亲自出场了。

本以为蓝瑾会阻拦自己,谁知蓝瑾竟然还鼓励自己前去商讨!

这倒是出乎周渠的意料,难道蓝瑾也想让自己去送死吗?

“要不你也一起去?”

“去就去,我又不怕。”

刚决定要去,那魏希文瞬间就满血复活了,装虚弱的说:

“啊……那真是辛苦王爷了……来人!保护荆王殿下进入潼关镇!”

“那就请魏大人在这里等我回来,姓陈的跑了,你可不要也跑了!”

对面的义军尽管武器差得离谱,但他们人多势众,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他们给淹了。

“他们为什么还不过来?”

“宋港台,你带了多少人来?”

“大概……一百五十人左右……”

那些头戴白巾,手持锄头,揭竿而起的义军,此时已经聚集在了潼关镇里。

“你现在马上派人回去,把天津港内的所有人都调过来。”

“是,属下这就派人去调……”

纵观现场,能够调动的士兵大概只有四百多人。

“魏大人,诺。”

周渠好心递上一张手帕,魏希文倒也不嫌弃,接过手帕便开始擦拭起来。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