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明朝擎天一柱

第35章钢铁王朝的起步

  • 作者:无用废材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3-02-26 20:02:17
  • 字数:6698字

明白了现在大明王朝的商业环境,就是某大国的八九十年代。这种大环境下,主导商业的是权力,是一方方诸侯的利益交换,而不是市场。对此王道秋也很无奈。

大环境如此,动谁的奶酪,都会引起人家巨烈的反抗。而且这种反抗就连皇帝,他若没有洪武朱元璋,汉武刘彻,以及某大国太祖那样的杀人不眨眼与掌控大局的能力,他都不敢去招惹。

边吃边喝,陆炳说道:“解元郎,这蜂窝煤是好呃!咱们吃了那么久,都不用加煤的,而且火大火小,开关风门就可以调节。说实话解元郎,陆某现在虽然没去看那只关了风门的炉子,但陆某已经相信了,这炉子风门一闭,可以缓缓的烧一晚。毕竟咱们这锅乱炖,解元郎一关风门,这锅里的沸水就会慢慢的变的平缓下来,这明摆着就是底下风门一关,这炉火就变小了吗?解元郎,大才啊!”

说着话,陆炳执着筷,就给王道秋竖了个“大拇哥”,然后他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接着说道:“解元郎,这蜂窝煤好是好,可这炉子就有些麻烦了。想这蜂窝煤生意要铺开,不说朝廷各衙门的和宫里的,咱光说这京城里的民户,至少有十几万户吧!这民户家里哪怕一户人家就一个炉子一个烟筒,也至少要十几万个炉子十几个烟筒。咱按一个炉子一个烟筒三十斤熟铁算,那至少也要四百万斤熟铁以上。”

两人围着煤球炉子,上面架一口锅,就这么一边捞一口,一边喝酒。吃的高兴,这话匣子又聊到了蜂窝煤的买卖上。

这里面的门道说白了就是,钟跃民作为一个斯野高级将领家的子弟,他跟粤省那儿的权贵,就是一个山头的自己人,见到人家喊“叔叔、伯伯”的,事好办、价钱也好商量。这也是钟跃民他这么一个根本不懂经济的人,却能在那儿当经理,而那些比他更懂经营的人,却只能给他打杂的原因,就比如他那个女秘书。

“就像现在熟铁的官价是七文钱一斤,民价是十二文一斤,鞑子那儿一口铁锅可以换一只肥羊。我想咱们这蜂窝煤生意一旦辅开,需要大量的熟铁打造炉子和烟筒,那些个混蛋一斤熟铁只要咱们二十文,那都己经算是给我陆炳,给皇上面子的了。解元郎,这事愁人啊!”

说完这话,陆炳自顾自的闷了一杯酒,脸上写满了为难与不甘。看到陆炳这个为难样子,王道秋也理解。

原有的供应链中,要想拿到生产资料,这成本太高。既如此,那何不再开一个产能呢?毕竟陆炳和嘉靖帝,他们可不是什么小老百姓,他们动不了原有的秩序,难道还保卫不了自己家的店辅?

就像《血色浪漫》里,李援朝和钟跃民工作的那个所谓国企,它的工作形式,说白了不就是倒卖关系、倒卖批文、帮权力变现的中介公司吗?

这一点李援朝在招揽钟跃民的时候,把话就说的很清楚了。李援朝当时就告诉钟跃民,他让钟跃民到他手下干,就是看中钟跃民他老爸是斯野出身的干部,而当时改革的前沿粤省,它这个省的干部,大部分就是当年斯野南下的干部。

想到这里,王道秋就想起了他在图书馆看到的,那些有关于老首钢的材料。

后世北京城和北京上面不远的宣化,那可是有两家大型钢企,首钢和宣钢的。而在二十世纪,支撑这两家大型钢企的“粮仓”,就是宣化本地的铁矿石,即著名的龙烟铁矿。

在图书馆的史料里,关于龙烟铁矿的发现,它是这么记录的:宣府龙关西南二十里有片高山,名黄泉岭,当地人俗话讹做黄草梁。山间涌岀一条黑沙河,向西流过一带黄土小平原,一直流入宣化的洋河,最后汇入永定河。

说实话,大明王朝现在,在生产资料调度上的这种状况,就类似于后世某大国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那个时期。各种生产资料市场供应严重不足,且全部掌握在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手里。价格双轨,计划外的价格要比计划内的价格,高上好几倍,且没有关系不加钱,你根本就买不到!

“善”

跟王道秋说完个“善”字,陆炳就挥手招来他身后的一名护卫,并对这个护卫小声的耳语道:“老虎,你执我的令牌,回卫里挑二十个嘴巴严的,骑快马,带上家伙什、带上些炸药。让咱在宣府的百户所派人带路,去那宣府龙关的红石山,三日之内给我送一千斤红石头过来。听明白了吗?”

“宣府龙关,红石山红石头,一千斤。”

“对,去吧。”

“诺”

这个叫“老虎”的护卫,简明扼要的将陆炳的命令重复一遍,在陆炳确认无误后,他应诺而出。

护卫走后,陆炳还是有些不确定的向王道秋问道:“解元郎,那宣府龙关,真有那种红石头,那种红石头真的是铁矿?”

卧槽,后世开采了一个世纪,养活了首钢、宣钢两大钢企的龙烟铁矿,它还需要质疑?

不过三百多年后的事情,王道秋也不方便现在跟陆炳明言,于是他就打了个埋伏,笑笑说道:“陆大人,一切等你那个护卫从宣府回来后再说吧!不过陆大人,如果上次我遇见的那个卖红石头小贩,他没有骗我的话。那陆大人,你跟皇上以后可都不用再为钱发愁了,因为那小贩当时跟我说的是一整座大山,都是那种红石头。这样我们开采那种红石头,在山上用炸药炸就可以了,不需要像采煤那样,还得打洞到地下。”

王道秋说的也就是露天采矿,其实根据后世龙烟铁矿的开采经验,龙烟铁矿地表以下的矿石质量更好。不过地下采矿技术要求和采矿的成本太高,而且就现在大明王朝的市场需求,龙烟铁矿地表以上的矿石,就足够了。

听着王道秋说这个铁矿,矿石不是深埋在地下,而是就以山的形式垒在地面上,到时用炸药炸,把石头从山上炸下来,就能开采出矿石,这让陆炳兴奋了,一整座山的铁矿啊,而且还那么好采,这得赚多少银子啊!

想到这里,陆炳也不禁对美好的未来,开始憧憬起来,嘴上碎碎念的嘀咕:“这可一定要是真的啊,这可一定要是真的啊!”

“哦,解元郎此话当真?”

“当真,若陆大人有疑,你不妨派心腹下属,去那宣府龙关红石山,挖一些这种红石头过来,再放炼炉里炼一炼,看那是否是铁矿石。”

这黄泉岭山上有种红色的石头,拿在手里、碰在衣裳上,手和衣裳都会被染的赤红,洗都洗不干净。于是当地人一直都是挖这种红石头,当作染料,拿到集市上去出售的。

后来在一九一四年时,一个瑞典人无意间在北京的市面上,看到了这二种所谓的染料。一拿到手里,他惊呼道:“这是铁呀!”,从此龙烟铁矿被发现。

就这样王道秋和陆炳尬聊着,等堆煤场管事的送来一堆炊具和食材。王道秋看东西这么多,一时兴起,就主动请缨当厨子,给陆炳来了顿“东北乱炖”。

龙烟铁矿在后世是个很著名的铁矿,矿层之厚,矿质之佳,那是在全世界都出了名的。也因此它在后世,孕育了首钢、宣钢两家大型钢企。

矿石质量好且储量超二亿吨,如此巨大的一个铁矿,如果让他提前三百多年被开发,那对我中华的国力,以及王道秋自己心中那征服大海,建立日不落帝国的梦想,这绝对就是妥妥的钢铁支持啊!

想到此处,王道秋兴奋了,于是他对此时一脸愁容的陆炳说道:“陆大人,铁的事你不必过于忧心。不瞒陆大人,晚生在机缘巧合之中,曾在市面上见过一种被拿来当染料出售的红石头。向卖红石头的小贩打听,他言这种红石头出自宣府龙关的红石山,那山上挖一挖,这种红石头很常见。陆大人,晚生有一些探矿的眼力,晚生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这种红石头,他其实就是铁矿,而且还是一种上乘的铁矿,一斤矿石将近一半是铁。”

“可朝廷现在每年征收的熟铁才一千八百万斤,这么点铁要保证全国上百万军队的武备、和工部的各项工程用途,这些官铁陆某能弄到的不多,它们的使用权,大多掌握在那些个混蛋手里。就比如掌握京营的那些勋贵,它们每年就以造刀枪、火炮的名义,拿走几百万斤的官铁。而要那些混蛋把那些铁吐出来,这要给的价可就大了!”

“可如果不去弄朝廷的那些官铁,直接去民间买铁,这价钱就要比官价高老去了。且这些民铁明面上说是说民商的,但实际上咱大明哪座铁矿,哪个炼铁厂,它的背后不是那些王爷、勋贵啊?所以即使咱们买民铁,这么大的量要想买到,那些混蛋到时候,也肯定是会狮子大张口的。”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