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回到大宋做枭臣

第八十六章 会馆偶遇

  • 作者:夜听来风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2-12-12 16:28:51
  • 字数:4648字

恰如徐汉良之前和苏辙闲聊之时,苏辙对于徐汉良便是满腹的羡慕。

说当初她和苏轼从蜀中前往京城赶考的时候,那可是走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

相对而言,会馆之中都是有着官兵把手的,所以也不用担心会丢失东西。

这可不是一个天下承平的时代,加上没有监控,丢东西的事情那都是十分正常。

在客栈和会馆之间,徐汉良还是选择了会馆。

最苦的应当是巴中,蜀中地区的学子了。

两个人正好睡在一个房间之中,倒也不用担心多么打扰。

而在会馆的院子之中,则是栽种着梅兰竹菊,确实是别有一般风质。

巴中地区本身就是地势险要,七拐八绕的,两个月的时间甚至都差点不够。

科举之前,多数人都是会提前来到会馆之中的。

徐汉良这江南的学子虽然路途也不近,但不过六七天的时间便能到达。

当然,当时他们的解决还算不错,三个进京赶考的学子,他和他哥哥都是考中了进士。

听到这话,徐汉良也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还有一位怎么没有考上。

但苏辙听到这个问题后,第一时间便将话题给转移开了。

大概还有七八天才会试,但现在人都已经是来的七七八八了。

徐汉良刚刚准备出门,便遇到了一位熟人。

“伯纪兄,你也是来参加科举的?”

徐汉良微微一拱手,没想到来人居然是李纲。

“自然,不过,字由兄你不是今年的时候刚刚乡试吗?现在便来会试了?”

李纲微微一惊。

毕竟这时间确实是有些太短了,不免让李纲有些意外。

他也是四年前的时候,整个两浙路的解元,今年才过来会试。

“这,想要碰碰运气嘛,万一考上了呢?”

徐汉良轻轻一笑。

“字由兄,你若是四年之后过来,或许有着几率冲击状元之位的,你那两首诗我都曾看过,都可以说是上上之文。”

“听闻你的策论也是极为优秀的,甚至都被呈交到了圣上面前,不必心急啊。”

李纲思考了一下,劝说道。

李纲现在说出这些话,并非是担心徐汉良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他也并非是那种小气巴拉的人。

而是真的想要徐汉良能够多积蓄一段时间,冲击状元之位的。

毕竟两浙路成立已经有着200多年了,五十多次会试居然没有一位状元。

虽然他也是被誉为距离状元最近的一位解元,但他在心中其实还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多谢伯纪兄关心,不过这来都来了。”

徐汉良轻轻一笑,脸上带着些许无奈之色。

“那,这段时间字由兄便多多温书,待到会试结束之后,你我二人在把酒言欢,算起来咱们也挺长时间没见了吧。”

李纲说完这句话,便也先行拜别了。

徐汉良倒是没有感觉李纲有着什么不好,他向来都是一个极为勤奋的学霸。

不管是为人还是才学方面,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标杆。

徐汉良也没思考太多,接着便走出了会馆。

种修文和林玉湖,徐汉良则是将他们安排在了附近的客栈里面。

种修文在回到了东京之后,就像是出笼的鸟儿一般,只是和徐汉良稍微说了两句话后,便说要去要账了。

对于谁欠种修文的钱,徐汉良倒是没什么兴趣。

“对了,你快去快回,等一会儿的时候带我去红秀阁之中转一转。”

想到这,徐汉良叫住了种修文。

就在种修文准备离去之时,徐汉良却突然叫住了他。

听到碎玉楼这三个字,种修文的脸上,倒是露出了一种内涵的表情。

“没想到你小子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去那种地方啊。”

种修文说着,还对着徐汉良挤眉弄眼的。

“碎玉楼是什么地方?是不是你们这些文人雅士用来攀谈交友的地方?”

一旁的林玉湖突然颇为兴趣的插了句嘴。

“差不多吧,交流一些风花雪月,天气云雨之事。”

种修文听到林玉湖这么问,当即正色道。

“既然如此的话,那你们也带着我一同前往吧,这东京之中确实热闹,徐州和这里根本就没办法比。”

林玉湖也颇为兴趣的说道。

“此等风雅之事,确实不适合女孩子参与,或者说不太适合你这种女孩子参与。”

种修文回答道。

但这句话听到林玉湖的耳中,却已经变了意思。

气冲冲的说道:“不要以为只有你们男子会识文断字,从小到大院长教过我识文断字的,我也会诵几首诗。”

“你给我一边凉快去,现在我还要去弄点钱呢。”

“字由兄,等我半个时辰,我去去就回。”

说完之后,便朝着大街跑了过去。

徐汉良看着种修文,无奈的摇摇头。

碎玉楼其实是京城之中的一个青楼,正是李师师之前所在的那个青楼。

当然,他去青楼不是为了放飞自我,和种修文一样找人小憩,只是想要将李师师的那封信送到她姐妹手中。

答应过李师师的事情,徐汉良自然不会忘记。

现在拿着这五百两银子,反正徐汉良这段时间里面,是不用担心没什么钱了。

“字由兄,好巧啊,你也在这?”

徐汉良刚刚才想到,那位没有考上的,应当是七十岁才考取进士的苏老泉,他们的老豆。

在将行李全部都放下之后,徐汉良又将那五百两银子,严严实实的放在了一个柜子之中。

徐汉良和李忠文两人是不用住在客栈之中的,对于进京赶考的考生,朝廷有着专门的会馆可以提供他们居住。

徐汉良这段时间里面挥金如土,赚钱也如同流水一般,弄得他都有些不认识银子了。

但也明白,这五百两银子,一个宋朝的普普通通工人,即便是不吃不喝,估计都要积攒个两百年。

一路之上没有碰到什么强人,便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事情了。

行李并不算太多,在车夫的帮助之下,很快便搬到了会馆之内。

会馆的房间之中,基本的家具,甚至就连一些基础的书籍,都是陈设好了。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