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时空倒爷:开局血赚三个小目标

第460章大明终于不穷了

  • 作者:飞天入地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3-03-15 21:05:47
  • 字数:4572字

还是那句话,在大明,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

尤其是现在的内阁首辅张居正,那就是和皇帝一条心,更不会反对皇帝,皇帝想要贯彻下去的事情,很容易就落实了。

何况倭寇的家在倭国,他们的家就在大明,倭寇可以非常放肆,他们表面上还得装成遵纪守法的样子,以免牵连自己在大明之中的家人。m..

倭寇就相当于是他们的白手套,替他们干很多脏活,现在倭寇没有了,他们就失去了白手套。

可是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也不是他们可以阻拦的,倭寇打不过大明的海军,他们更打不过大明的海军。

尤其是在他把几个说倭国是大明永不征之国的御史给办了之后,远征倭国的事情,就顺利的在朝堂上通过。

倭寇为祸东南数十年,导致东南很多百姓都遭了灾难,家破人亡的也不是个例。

百姓们对于倭寇,那是无比仇恨的,这也是历史上戚继光抗倭的基础。

三个月后,戚继光的铁甲海军大破倭国。

不过百姓们很快就发现,他们还是低估了朝廷的动作,因为戚继光在荡平了倭寇之后,并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整顿一番,直扑倭国。

“倭国,对大明素不恭敬,又放倭寇袭扰我东南沿海,此仇此恨,不共戴天,所以要严惩倭国!”朝堂上,江浩如此说道。

倭国所有的大名都被震慑的俯首帖耳。

因为大明的船,是黑色的,所以倭国将这次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而大明,也顺势得到了倭国的几座银山,当时就押解回一千万两白银。

眼见朝廷雷厉风行,一下就解决了倭寇问题,百姓们连连称颂,夸戚继光是一代名将,夸当今的皇帝陛下英明神武。

也因此朱棣死后,郑和下西洋就被叫停了。

有鉴于此,江浩直接把大笔的银子,丢进国库之中,堵那些大臣的嘴。

效果是立竿见影。

原本对海军持反对意见的大臣,现在全部都变成支持海军,没办法,一千万两银子实在是太香了,而且皇帝还有许诺,后续每年起码有四百万两白银,会送入国库之中。

嘉靖时期,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四百万两,穷是真的穷,日子过得紧巴巴。

而现在,直接倭国国弄到了一千万两,而且还占据了几座银山,后续还有源源不断的银子。

在这样的利益面前,就没有大臣反对了。

不是说大臣要顺手牵羊什么的,而是任何一个部门,都想要自己的经费变得充足,如果国家的财政捉襟见肘,部门的经费就很有限,部门的权力也会缩减,这对于这个部门的人员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情。

现在大明骤然得到这么一笔横财,各个部门的亏空都可以填一填,而且官员的工资也不用拖欠,可以如实的发放。

还有很多部门,原本的计划,因为没钱执行的,现在也都可以执行,这确实是让人高兴的事情。

随后,江浩就派人设立了海关,开始对进出口贸易收关税。

关税也不高,也就百分之十的样子。..

如果大明没有海军,或者海军不强的话,就算江浩设立海关,想去收关税,那也是一毛钱都收不上来。

因为那些在海外跑船的海商,可没有老实人,朝廷管不到他们,他们是不可能给朝廷一文钱的。

现在朝廷有了天下无敌的海军,他们的那些小木船往外运,商品很容易就被朝廷的大军给围追堵截,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老老实实的给朝廷交钱。

海关开了一个月,就收入一百万两。

一年有十二个月,一年也就能收一千万两的关税。

这一下,大明终于不穷,并且财政也宽裕起来了。

张居正的改革工作,也就顺利的进行,全国的土地,都被丈量了,一条鞭法,马上也准备实行。

整个大明,都呈现出一种万物竞发,勃勃生机的景象。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一场王朝中兴,感叹当今皇帝真是圣明,在位这么久,修仙成功,然后就开始轰轰烈烈的改革,看来是要为自己在青史留名的事业上考虑考虑了。

他们却没有想到,这其实是一场工业革命,整个大明,正在跑步进入工业化。

先是京城开始修建铁路,让天下为之震动。

“竟然奢侈的用铁去修路,穷奢极侈啊,穷奢极侈!”

“京城为什么要修铁路?难道石子修路不行吗?”

“据说要开火车。”

“什么是火车?”

“大明海军的铁甲舰你知道吧?铁甲舰无风可动,就是因为在烧煤,里面有一个蒸汽机,可以带动整艘船行动,火车,就是把蒸汽机放到了车子上。”妙书斋

“原来如此。”

很多人先是觉得朝廷奢侈,等京城的铁路修完之后,人们就意识到,工业化的速度有多么的可怕了。

火车的货运能力,无比强大,一车厢又一车厢的煤炭,被运入了京城之中,原本煤炭非常紧张的京城,所有人瞬间解决了过冬的问题。

这带来的好处太直观了。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随后,江浩在京城开设了一间巨大的纺织厂。

用蒸汽机加全新的纺织机进行织布,效率要比人工快上百倍不止。_d

久而久之,大臣们自然不满。

毕竟付出的是朝廷,收获的却是皇帝本人,这种模式一旦没有了强势的君王,是根本就玩不下去的。

江浩大手一挥,直接把这一千万两银子,都丢进了国库之中,让张居正改革用。

江浩这也是吸取了朱棣的教训。

倭寇被荡平了,这对那些和倭寇勾结的海商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年的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很多人说这是好大喜功,是没有收获的行为,却不知道郑和下西洋,是赚了不少钱的。

只不过朱棣坑就坑在,造船以及出海,是让朝廷出钱,让朝廷负担成本。

郑和赚到的钱财,却全部放到了内帑之中,供自己打仗用。

他们的势力大减。

而荡平倭寇对于东南的百姓来说,则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大好事。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