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

第一百章 老友见面

  • 作者:从知识学到力量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4-06-21 18:08:18
  • 字数:9076字

因为这牵扯进来的人实在太多了,即使他们知道,这些人都是真的涉案,可他们不相信的是,施朗他们敢说。

毕竟这是自绝于世家这个阶层,这对他们而言,比死都更可怕。

只是李皓哪里会管这些人的聒噪,理都不理的等着侍卫抓完人,就直接选择了退朝。

接下来的时间,李皓准备交给那些心虚的官员,让他们尽量的多蹦跶下。

而朝中那些与此事有关的人,也担心要是不管,会让施朗等人产生错觉,当即也开始为他们求情。

当然,对于这份口供,也是有不少人怀疑真假的。

因此李皓之后几天,干脆就找了个理由,停了几日的朝会。

即使是有要事处理,李皓也只是单独召见朝臣。

当然事实上这份口供,确实是有那么艺术加工的成分,经过了锦衣卫的一些美化。

上至部堂,下至地方府县都有,满满的写了十几页纸。

接下来就是锦衣卫点名抓人,一时间都城的牢房都显得有些不够,这还是各地官员在原地羁押的情况下。

但有一点李皓可以保证,那就是抓的这些人都是罪有应得,是在锦衣卫掌握了犯罪证据后,才被扣进来的。

随着这人越抓越多,以致于李皓再次上朝时,都感觉殿上空气好了不少。

这回没等李皓多说,殿下就站出了一帮人,为那些被抓之人申辩,斥责锦衣卫在胡乱抓人。

等那些官员串联的差不多了,有关施朗等人的口供就被锦衣卫给拿了出来,其中牵连出了一帮朝廷官员。

毕竟要是监察此事的部门犯了错,李皓总不能再让他们查。

只要交给了其他人,那他们自然就有了办法,毕竟除了锦衣卫这个李皓亲手创立,并刚融入朝廷不久的衙门。

其他衙门之中,或多或少都有他们自己人,也有了从中斡旋的空间。

可是锦衣卫的错处,哪里是这么容易找的,就算是偶尔被找出来个别人的问题,李皓也果断的给处理了。

并且是采用最重的刑罚,狠狠的堵住这帮人的嘴。

至于王家兄弟、褚樊、公冶固等人,也早已经得到了李皓的暗示,让他们不要掺和进这件事。

甚至李皓还开放了不少商会产业出来,给他们入股,既是给这帮死忠以安抚,同时也是想用他们做为导向。

让那帮死命都要霸占着田地的人,知道做生意也是一条出路,以此来引

导整个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慢慢转型。

毕竟农业技术的发展,会释放一批闲散人口出来,正好能用来促进规模化生产的形成。

当然,能让他们听进去话,就先得给他们一个沉痛的教训,否则李皓觉得他们是开不了窍的。

所以面对这帮人的不断拜访,王家兄弟干脆就躲在了外面,根本就不返回都城。

而在都城的几人,要么就躲在军营,要么就闭府谢客,反正就是没人接茬。

只是王家兄弟他们没请动,倒是把崔明这个整日待在深宫的太上皇给请动了,亲自叫李皓去了太极殿。

这两年没了国事烦扰,又有扬州慢滋养身体,倒是让崔明越发显得年轻,连原先都有些泛白的头发,都重新焕发出了乌黑的光泽,整个人仿佛焕发了新生。

而且不光是外表,身体能力也是得到了加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后宫又给李皓生出了三个弟弟妹妹。

要知道,李皓自己的后宫,这两年也只有任辛和初月,分别给李皓生了一儿一女来。

李皓来到太极殿时,崔明正在逗弄着孩子,享受着自己的天伦之乐,连李皓到了都没发现。

还是等李皓近前施完了礼,才让内侍把孩子给抱走。

「本来我就想着在宫里,好好的陪陪孩子,就不去管外面的那些污糟事。

只是你最近这动静闹得实在太大,即使我不想听,也是传到了我耳边来。」

李皓回道:「这是儿子的不是,但儿子所作的皆是为了我大宿的千秋伟业,此心可昭日月。」

崔明点了点头:「这点我信,只是在这办事上,是不是可以不要这么急。

如今朝中的大臣,纵使是有过错,可其中不少也是有功之臣,像你这么处置,就不怕得个刻薄寡恩的名声。」

李皓回道:「相比于百官,百姓的日子其实更苦,所以两相其害取其轻,就先苦一苦这些官员吧。

而且朕也没想做什么,只是希望能把本该属于朝廷税赋完整的收上来,这又哪里有错呢。」

崔明笑道:「你啊,朕就知道说服了,只不过是碍于有些老臣的面子,总得要叫你来一趟。

不过朕还是提一句,水至清则无鱼,不要把事情做的太过了。」

「是,儿子敬遵教诲。」

崔明这里把话说完,就喊来内侍,直接吩咐出宫去告诉情况,完全没有避着李皓。

显然是想体现一个光明磊落,免得让李皓猜疑,他在秘密和外朝联络,而有所误会。

等外面等着消息的这帮人,知道崔明这条路也走不通后,只能开始了最后的布局。

一方面开始整理有关王家兄弟和褚樊他们的证据,打算把他们给拉下水。

想试试看,李皓能不能狠得下心,把这帮外戚死忠给一起处理。

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联合,准备要一起请辞罢朝。

至于更激烈的逼宫举动,比如挑拨百姓叛乱的事,他们是不敢做的,毕竟论起武力值来,他们是真的不行。

只可惜他们还是想差了,李皓既然都准备要动手,就绝对不会因为某个人而放弃。

而且王家兄弟他们也不是没有准备,早早就准备了顶罪的,可就是这样,李皓依旧给了他们降职罚奉的失察之罪。

至于请辞罢朝,李皓就更不慌了,毕竟这年头就不缺想要当官的。

朝中又不是没有寒门出身的官员,他们家底没那么丰厚,即使是被摊丁入亩了,损失也没那么大。

在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同仇敌忾,果断的选择弃暗投明,毕竟升官不香吗?

再加上义学培养的学子,前几批经过锦衣卫和商会的长久历练。

对于国事又不是一点不懂,如今有了这么多空位,就直接拉了一些能力突出的入朝。

这下就反倒让那些请辞罢朝的官员慌了,开始向李皓妥协。

经过了这一番拉扯,李皓就让王家兄弟等人出面,开始向他们炫耀下,通过商会能获得的收益。

以此彻底瓦解了这帮人,让新政得以开始大范围实施。

一晃又是五年过去,经过摊丁入亩和各项籍册、鱼鳞册的核查完成。

宿国赋税相比五年前,几乎是增长了三分之二,使得府库充盈。

并且义学出身的官员,也开始在朝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为李皓之后的各项政策,提供了支持。

另外在工业生产上,初步完善生产标准,在重要的工业产品上实现了流水线生产。

还有在军队建设上,神机营也扩大到了近八万人的规模,还有骑兵也达到了近五万人,剩下步兵也基本完成了整训。

由此李皓的眼光,就开始从内部转移向了外部,打算继续开始统一的征程。

只不过这就需要一个理由,和选定首先动手的目标。

此时宿国的外部环境也与五年之前大不相同了,毕竟这五年时间,李皓的重点主要就放在了国内。

在外部只是保持了与杨行远的互动,所以在经过李隼长期的拉拢后,琰国最终倒向了安国。

由此形成了,安、琰两国同盟和宿、梧两国同盟对峙的局面。

而且就算是在宿梧同盟里面,梧国对于宿国的戒心也是日益增强。

毕竟这年头,不仅弱是一种原罪,强也同样是。

现在这种情况,即使李皓邀请梧国去灭亡琰国,杨行远都未必敢答应。

因为杨行远现在对于自家实力,已经有了很深切的认知,他也担心在琰国灭亡之后,自己就成了下一个受害者。

在这种情况下,李皓就想着邀杨行远会盟,反正灭亡了褚国之后,原本不接壤的宿梧两国,也已经有了连接的土地。

只不过可能是因为上次,褚帝和李皓会盟而亡国的经历,又或者是杨行远被安国俘虏的经历。

以致于让他不敢再前往边境,便回信拒绝了这次会盟。

不过杨行远也不敢得罪李皓,就专程派了使者前来,打着拜见杨盈的理由,给李皓送礼。

对于梧国的礼物,李皓自然是不稀罕的,反倒是对这个使者比较感兴趣。

「没想到皇兄会派远舟哥哥来,自从上次安都一别之后,我都有好多年没见过他了。

陛下,这次远舟哥哥到了,能不能让他进宫和我说说话。」

杨盈自从知道是宁远舟前来,就一直很是兴奋,还特意来找李皓请求这事。

李皓揉了揉杨盈的脑袋,笑道:「行,反正他本来也是要拜见你的,不过到时要让你任姐姐和内侍陪你一起。」

自从进宫之后,杨盈也已经知道了,当初李皓和任辛混迹于使团的事。

因此回道:「好啊,反正任姐姐和远舟哥哥也认识,不过陛下到时不来吗?」

「算了,朕前面露个面就好,否则只怕你们说话也得据着。」

宁远舟这一行人的速度很快,没几日的功夫,便进入到了宿国境内。

杨盈天天关注着动向,当知道他们抵达四夷馆后,当即就来找李皓,让李皓赶紧召见,别搞什么下马威。

李皓也是拿她没办法,当天就派人去了四夷馆,召他们第二日进宫见驾。

崇德殿里,李皓带着任辛和杨盈,见到了宁远舟。

这些年,他已经和裴女官成亲,并生下了两个女儿。

可能是这家庭生活过于美满,整个人都显得圆润了一些,那张脸倒是看得没有那么长了。

宁远舟在进殿之前,就已经被交代了情况,当即行礼道:「外臣宁远舟,拜见宿国皇帝陛下、贵妃娘娘、贤妃娘娘。」

等李皓让他平身,他才直起了身子,然后就拿出了所带的礼单。

内侍接过将其交给李皓,大致看了几眼,发现这杨行远出手还是一如既往的大方。

将礼单放下之后,李皓说道:「贵国陛下有心了,之后你离开宿都之时,朕也有回礼麻烦贵使带回去。」

宁远舟再次躬身,回道:「外臣明白。」

李皓笑道:「不必这么多礼,毕竟说起来咱们也是老相识?」

宁远舟闻言愣了一下,回道:「臣不明白陛下之言。」

这时杨盈开口说道:「远舟哥哥,你抬头看下,之前你见过陛下和任姐姐的。」

臣子觐见皇帝,本来就是低眉敛目,不能直视皇帝威仪。

尤其这里还有后宫嫔妃在场,宁远舟就更不能看了。

当即说道:「外臣不敢冒犯天颜,还请贤妃娘娘慎言。」

李皓笑道:「无事,你可以抬头。」

宁远舟这才抬起头来,只是李皓和任辛当初在使团时,一直保持的都是易容过后的容貌,他还真认不出来。

免费阅读.

想让他们出面来找李皓求情,而且他们本身也是世家集团的里面的人,就算是为了自己,也要出些力的吧。

另一拨人则是开始找起了锦衣卫的错处,对锦衣卫发起了攻讦,打算来个围魏救赵。

对于这帮人,李皓直接把证据甩在他们面前,让他们自己去看。

并承诺,若是他们在其中查出了错误,可以证明锦衣卫抓错了人,那自己就立马放人。

施朗等人听到这话,当即便开始了跪地喊冤。

他们一看李皓的态度如此坚决,就明白多半是有真凭实据的。

可抱着万一的心思,还是有人开始对这些证据展开了研究,而且无理搅三分本就是文人经常干的事,但凡有一点漏洞,他们就能把他放的无限大。

除了这帮人外,剩下的人则又分成了两拨,一拨是开始寻找起了救兵,比如王家兄弟、褚樊、公冶固等人。

毕竟这次李皓是铁了心,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清一清这个朝堂,方便之后能集中全力来实施新政。

而且还能以此次鱼鳞册造假为由,把全国的人口籍册和土地鱼鳞册整理拉上日程。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