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憨婿

第106章 念头通达

  • 作者:七月吖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4-01-17 05:00:27
  • 字数:4746字

全场四百里,分了一百个段位。

预期一年之内就可以完工。

也就是所谓的高速公路。

周显看过之后,神色大喜。

是周显之前在朝堂上提出来的朝廷政务。

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金陵城到北京城的道路。

这种分段式的工程有一种优点,那就是按照规划同时开工。

每个地方修建的路程大概两公里。

这条官道一旦修好,大明朝两淮地区的经济优势可以弥补北方的生产力冗余。

这条道路一旦形成,那北京城就彻底将辽东巩固了。

运兵运粮的效率跟速度都会成倍提升。

使得明朝财政运转的愈快,愈循环。

只是,周显看了看最终的花费。

需要一千六百万两白银。

因此半年之内就能完工。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事。

毕竟大头都让东林党出了。

虽然他们存在着私心,想要占据道路的收费权。

但是怎么着,也算周显胁迫他们为这个国家做了一件好事。

周显道:“徐爱卿,你指定的分工包段很不错,此事不需要等待,我会给你拨款,大力修吧。”

周显无条件支持这个事业。

这两条道路一旦修好。

那朝廷往北方运输物资的效率就更快了。

无形之中增加了大明朝辽东地区的稳定。

徐荣兵说道:“承蒙千岁爷提携,臣必定尽心尽力。”

周显突然站起来,目光垂询殿内的文武大臣。

“诸位爱卿还有事启奏吗?”

殿下鸦雀无声。

周显笑道:“既然大家没什么说的,那我讲两句。”

“臣等谨听千岁爷教示。”

周显微微颔首,看了看钱龙锡。

这位阁老是前天傍晚从天津回到北京城的。

“钱大人,我想问问你,你此行去天津,有何见解?”

话问的婉转,可钱龙锡知道该是自己述职的时候了。

他走出队列,躬身拜礼,故作严肃的说道:“启奏千岁爷,天津卫的案件,老臣已经彻查清楚。”

“只是吴梦谦跟方文照吗?”

“正是,若有其他线索,老臣还会追查下去。”

“好,好。”周显耐人寻味的点了点头,脸上挂着难以言喻的笑容。

很快他环顾四周,一种不言而喻的压迫感袭上百官心头。

百官们纷纷颔首,缄默不语。

下一秒,周显双手负在身后,不慌不忙的走到殿下跟群臣同台,说道:“我要处置的不仅仅是吴梦谦跟方文照。”

此言一出,钱龙锡懵了,急忙颤栗道:“请千岁明示。”

“天津卫一事,让很多顽疾暴露在阳光之下,让贪官污吏浮出水面,注定让罪恶也无所遁形。”

“此事,牵扯到前朝驸马,他身为皇族成员,不思精忠报国却买办中原资源,示好建奴。”

“通过天津卫源源不断的给建奴提供粮食,盐矿跟铁矿,可是吴梦谦、方文照这么久都没有发现。”

“我想问诸位爱卿,吴梦谦跟方文照是不知道还是佯装不知?”

“若是佯装不知情,那他们究竟是拿了好处沆瀣一气呢?还是被威胁,所以不敢言语?!”

周显此番言论,直接震慑的群臣虎躯一震……

足足半晌,殿堂之上没有另外的声音。

“很好!都不说话是吧?”

周显怒意凌然的扫视百官,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好,你们不说,那我说。”

“我知道当今大明朝没几个乌纱帽下面是干净的。”

“天津卫出了事,那就是大明朝的南方烂了。”

“南方烂了,那两淮地区能不烂?金陵城能不烂?”

“京城呢?京城也烂。”

“整个大明朝被贪官污吏们害的如同一个千疮百孔的病人,贪官就是那些毒疮,两淮烂一片,大明的天下就更烂。”

“现在,整个王朝都烂透了!!”

周显的声音宛若咆哮。

“吏制不行,提拔上来的都是些什么玩意?”

“前朝设置的海防也不行,那六十二卫所存在的意义何在?”

“尤其是漕运跟各地粮仓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大明做什么都捉襟见肘!”

“堂堂中华,巍巍大明,丑态百出,已经无法遮羞了,我都感到无颜面对天下百姓,你们呢?!”

伴随着周显的训导跟质问。

皇极殿内,鸦雀无声。

静的连针尖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到。

驸马爷的语气愈发的粗重,神情也愈发的严厉。

殿内的文武官员们瑟瑟发抖,只觉得北京城上方的那片天都要塌下来了。

“那些贪官污吏就是臭虫,畜生,王八蛋。”

“他们到处搜刮民脂民膏,逼的老百姓无法生存。”

“他们拿着搜刮到的物资,恬不知耻的去迎合建奴的皇太极。”

“吃里爬外,目无君师。”

“这样的乱臣贼子,居然还有人纷纷效仿?你们告诉我,他们为何要效仿?”

“还不是跟着一个个摆烂?一办烂仔!”

周显啐了口唾沫,仍不觉得解气,继续骂道:“一起摆烂,反正都在吃拿卡要对吗?你贪五千两,我贪一万两,所以现在大明从上到下都滋生了不正之风!”

“事情败露了,还舔着脸给我上奏折,说赵严佩是无辜的?”

“那你们有种就站出来替赵严佩把罪扛了。”

“一群烂仔,烂仔,呸!”

“你们口口声声说赵严佩无辜,证据确凿,民愤沸腾。”

“金陵城被朝廷查办的那些个官员有一个好东西吗?”

“有的人不揭露官员同行的短处,却一个劲的吹捧。我现在问你们,为何这么多年,没有人上书弹劾施敏的家族?”

“赵严佩那种欺上瞒下,吃里扒外的废柴,怎么就做到了金陵城的户部尚书了?”

除此之外还得保证规模。

因为有规模才有产量。

其中大头分包的占了一千二百万。

朝廷需要筹措四百万两银子。

官道分段治理。

这还只是银子的账目。

其实朝廷的整体花销下来,只会比四百万两更多。

要修路,得兴建沙厂跟水泥局。

北京中转司已经拟订了从北京到辽东的混凝官道。

并且划分好了各地的行政归宿。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