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仙侠 > 人在大唐,打造神话王朝

第八十一章 修建水库的开始

  • 作者:问道太乙
  • 类型:仙侠
  • 更新:2022-11-06 14:48:23
  • 字数:4926字

如今能够保持亩产八千斤,那么下一代若是培育的好,那也能够到达亩产八千斤。

这样的倍数增幅下会到达极为恐怖的程度。

没有科学化的管理,也没有现代化肥农药。

土豆的亩产竟然高达了接近八千斤的程度。

如今在这一千多年前。

特别他可是知道,眼前的土豆种可是实验种是不会因为下一代特性消失的品种。

八千斤的亩产几乎可以瞬间解决整个大唐的粮食问题。

养猪,以及其他养殖业的发展在这一刻完全没有了任何的限制。

只要三次。

不,这一刻成为了可能。

此时李明只感觉自己呼吸不由粗重。

土豆的数量能够到达上百万斤。

若是经过两三年,整个大唐恐怕都不会有着食物的问题。

这些如何不让人激动。

大规模养猪,不可能?

即将进入秋日的北方已经不太适合种植了。

就算种植下去,土豆的生长也容易出现大的问题。

所以李明直接选择了南方。

五百斤土豆全部被带走。

带向了南方。

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将这五百斤土豆给直接种植下去。

所有种植的人还是之前那十几人。

若是土豆还能够保持亩产八千斤以上,这五百斤土豆就足以产出两万五千斤土豆。

而且相比于北方的天气,南方仅仅只需要四到五月就足以收获了,速度无疑要更快。

若是准备的好,一年三熟也许没啥希望,可一年两熟无疑能够轻松的做到。

而当第三次再收获,土豆的扩散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

对此李明还是很期待的。

不过如今的他也注定不可能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土豆身上。

便宜老爹给他目前最为迫在眉睫的还是水库的建设问题。

所以在安排了土豆之后,他的心思也再度转向了水库之上。

两个月的时间下来。

水库建设的筹备已经逐渐完成。

首先建设的方案被确定了。

其次,高炉炼铁的钢铁产量也积累超过了五十万斤,虽说和后世相比不值一提,可在这个时代,面对的也只是灞河,并非是渭河,更不是黄河,已经足以满足这个时代水库建设的所需。

特别当工部众人和少府众人查看了整个灞河,确定了水库位置之后。

这一个问题更不是什么问题。

灞河,古名滋水,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长安未央、灞桥区之间汇入渭河。

工部众人选择的水库地区就是未央、灞桥区之间。

这一处。

水流到达如今已经逐渐平缓。

庞大的平原已经足以泄掉整个灞河水流最大的冲力,在这里修建一处水库。

足以平缓灞河进入渭河的水流,不仅仅可以解决灞河的问题,还可以一举解决渭河的问题。

相比于其他地方,这地方无疑是最好的。

虽说修建的面积要更大。

可所需要的材料结构要求也要低了很多。

以目前的情况足以完成了。

少府。

人员逐渐汇聚。

连秦怀道和程处亮也在半个月前赶了回来。

他们的旗下,从原本的两千人,到现在已经再度恢复了一万人。

而且这一万人和之前的一万人可不一样,是真正能够完全投入生产生活的劳工。

失去土地的他们,少府的待遇几乎不用想就知道如何选择。

而对于秦怀道和程处亮来说,这一刻他们无疑有一份不同的体验,也没有最开始的抵触。

“在这里修建,工期是否有点紧了。”

李明皱眉开口,目光看向了工部和少府的众人。

几人选择的地方,无疑是最为宽敞的所在。

而最为宽敞的所在,也代表着所需要的时间更久。

李世民可只给了他一年的时间而已。

如今已经过去了不少,接下来留给修建的时间无疑就会更少,哪怕是他也不得不担忧了起来。

“殿下,不必忧虑,应该是足够的。”

“以殿下书中所言的方法,臣等已经尝试过了,极为可行,相信再有秦将军,和程将军的人马,不用一年的时间就足以完成修缮。”

一名工部官员笑着回答,神情之中带着一份从容。

对于工期,他们自然是考虑过的。

虽说一年的时间的确有些紧张。

可有着后世快速建造的方法,加上如今灞河和渭河的连接处也没有后世那么庞大,自然也是有可能做到的。

特别秦怀道和程处亮可是带着一万人。

外加还有着之前招收到的一万人。

虽说不可能全部到齐,但是到个三分之一问题不大。

一万三千多人一起建设。

别说一年之内,半年的时间都有着足够可能建设出来。

“好!”

“立即开始着手!”

“本王需要一个更为完整的方案。”

李明点头,话语也随即开口。

“诺!”

身影迅速应声,不敢有着丝毫迟疑。

很快,当第二天到来。

那一名工部官员迅速将方案提交给了李明。

方案翻开。

一行行毛笔书写的文字就是映入了他的眼帘。

李明也随即开始逐渐认真了起来。

方案并不简单,虽说只是修一个水库的问题,可其中包含的东西涉及了各行各业,一时间李明都有些认真了起来。

而这一认真。

哪怕是他也不由为之吃惊。

因为这方案,相比于他那些签到的方案都没有了太大的差距了,甚至于这个时代而言,这一份方案更为合适。

第二波种植自然不可能再度处于关中,甚至不处于北方。

毕竟不仅仅是轮种的问题,还有着天气的问题。

而在激动之中。

李明很快有了决定。

四十平方米的种植,五百一十斤的产量,那亩产就差不多八千斤了,这样的数值哪怕是李明也从未想过,要知道就是后世精细化种植,再加上现代化肥的努力,正常情况下,土豆的亩产量在2000-5000斤左右;非重茬地产量高些,可达8000斤左右;只有一些顶级的土豆品种,再加上科学的管理,才可以达到亩产上万斤。

一条条的命令迅速下达了下去。

第一条就是带领着他的土豆前往南方。

土豆最关键的在于轮种,想保持高产,轮种是必然的。

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

也让人激动无比。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