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我不是奸臣

第240章 唯有人民

  • 作者:令狐蒜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4-14 17:52:50
  • 字数:4654字

首先是改科举,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科举不仅大大削弱了门阀士族,更让寒门子弟有了上升途径,这本是一桩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可万事有利就有弊,科举的目的是为了为国抡才,当然为了吸引天下英才为朝廷效力,朝廷自然也要给读书人一些好处,这其中最实惠的就是一旦读书人中了秀才有了功名,那朝廷不但每月给这些读书人发生活费,还减免了这些人所有的徭役赋税。

在徐穆之看来,自己如今做的这一切违心之事都是为了拯救这天下万民,还百姓一个公道。

“时常自省,从不敢忘。”徐穆之一点坚定地回答道。

自从跟着李焕进入官场之后,每日目睹的都是官员们的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徐穆之内心无比的煎熬,可正是想到了李焕提出的这十二个字,徐穆之才有信心坚持下去。

不管结果如何,均田赋和抑豪强总算有人做到过,可改科举和抑皇权,则是从来没有人做到过,也没有人敢这么做。

徐穆之仔细想来才发现,如果想要做到这十二个字,那就意味着要与天下人为敌。

均田赋、抑豪强,这是把大明基层士绅给得罪了,所谓皇权不下县,华夏自古以来,地方上都是有大大小小的乡绅地主把持。

如此大的好处让天下的读书人无不削尖了脑袋往里面闯,而恰恰大明朝采取的是八股取士,如此呆板的选拔模式让天下读书人只知道钻在故纸堆里穷经皓首。

当然这两条倒也不算太难,华夏历史上不乏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做到了这两点,就比如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但即便是这些雄才大略的君王,也没办法打破这个规矩,他们能做的就只有用新的地方士绅来代替旧的地方士绅,随着这些强势君王的老去,基层权力又回到了这些地方士绅们手里。

可这些读书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考科举的时候,欧亚大陆的另一端,麦哲伦的帆船早就起航,一个大航海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时代变了,那选拔人才的方式自然也要变。

只是任何的改变都是痛苦的,特别是对已经习惯了只读四书五经的大明读书人来说,这样的改变无异于扒了他们的皮。

如今李焕说要均田赋和抑豪强,那就意味着李焕把这些大明最基层的主导者给得罪了。

“这条路太难也太险,容不下太多人,我想我们能依靠的就只有我们自己。”徐穆之想了想后回答道。

“好,这是先生的回答。”李焕点了头后继续问道:“先生,你可知道我大明有多少人?”

“具体数量我不知道,不过据户部的资料,大致在一万万左右。”徐穆之想了想后回答道。

“好,那这一万万人当中有多少读书人?”李焕想了想后补充道:“最起码在秀才以上。”

“不足五十万人。”徐穆之略微估计了一下后回答道。

“那整个朝廷有多少官员呢?”李焕接着又问道。

“嘉靖年间,户部尚书刘体纯上书朝廷,明洪武四年,天下文职官吏为五千四百八十人,武职也不过两万八千余人,可到嘉靖年间,整个朝廷内有大小官吏十余万人。”徐穆之略显沉重地回答道。

“天下的官员是十万人,读书人是五十万人,加上地方士绅豪强,也就算他百万人,可如今大明有一万万人,先生就没想过靠这些剩下的人?”李焕对徐穆之问道。

徐穆之听完有些懵逼,天道无常,百姓罹难,悲天悯人的徐穆之对那受苦的百姓自然非常痛心,可痛心并不代表要和这些人搅在一起啊。

在徐穆之看来,这些普通百姓目不识丁,不晓春秋大义,不懂道德文章,靠这些人能干什么?

“大人,古今成大事者哪里有靠百姓成事的?”徐穆之摇了摇头后反问道。

徐穆之是个坚定的精英主义者,普通百姓不过一团散沙,风一吹就散了,想靠他们成事,这也太不可靠了。

“先生,我们要干的是一桩前无古人的事业,自然就要走一条前人从没有走过的道路。”李焕顿了顿后继续说道:“而这条从没有走过的道路是什么?就是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千万别小看人民的力量。”

徐穆之听完有些将信将疑,他不知道李焕哪里来的自信,要知道自古以来,多少帝王将相就没人是靠着老百姓成事的。

“读书人都有兼济天下的决心,可我想说的是,要爱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那些只存在你脑子里的人。”李焕想了想后对徐穆之交代道。

徐穆之听完如遭雷击,他常以拯救百姓于水火为己任,可内心当中又羞于和普通百姓为伍。

在徐穆之的认知当中,百姓是个群体,他徐穆之可以怜悯他们,可以帮助他们,可当他真的要和一个实际百姓为伍的时候,徐穆之内心深处是抵抗的是感到羞愧的。

“我明白了,多谢大人教诲。”徐穆之心悦诚服地回答道。

可皇权高于一切,一旦有人想对皇权有想法,不管多仁慈多开明的帝王,都会变得残忍和嗜血。

这是一条绝路,这十二个字不成功便罢了,如果成功,李焕也将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甚至是死无葬身之地。

可不扒了大明读书人这层皮,这些因循守旧的读书人又如何能迎接这个新的时代?

改革科举势在必行,但李焕一旦想要改变科举的方式,必然招来天下大多数读书人的反对。

徐穆之如何会忘记那十二个字,均田赋、抑豪强、改科举、限皇权,正是这十二个字让徐穆之出山跟随李焕出来创业。

当然如果得罪了读书人大不了在历史上留下个千古骂名的话,那限制皇权就是自寻死路。

纵观古今,从管仲到商鞅,从王安石到张居正,这些名垂千古的能臣之所以能推进自己的改革,除了这些人本身有逆天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他们身后站着的是皇帝。

皇帝老儿之所以改革,就是既有的体系运转不下去了,朝廷玩不转了,只能对既有的体系进行改革。

“是啊,从不敢忘。”李焕感慨后继续问道:“先生觉得我们实现这十二个字想依靠谁?又或者说能依靠谁?”

李焕这问题倒让徐穆之有些措手不及,能依靠谁?想依靠谁?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