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其他 > 我家后门能到明末

第两百五十六章:孙承宗的诡计

  • 作者:数沙人
  • 类型:其他
  • 更新:2022-11-07 21:40:18
  • 字数:9266字

各种消息传来,城中人心惶惶。

孙承宗虽然率领城中军民死命抵抗,依旧无法挡住。

老头一巴掌拍在了面前的地图上,愤愤不平地破口大骂。

这老头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孙承宗。

“千万里河山,如今竟然成了这种样子,孙贼之祸,竟成大明倾覆之根本,实在让人难以平复!”

当时大势已去,崇祯已经于北平被俘,朱慈烺于金陵登基。

最终城破被擒,他自缢而死,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都战死。

他是一个忠臣,对大明朝廷忠心耿耿。

那遮天蔽日的炮火,从城外如同倾盆大雨一样的落入城内,城头上的守军,直接崩溃。

在这个时代,建奴攻破高阳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孙承宗也没死在那场战乱之中。

高阳位于北平府之南,孙杰拿下北平之后,偏师横扫整个北直隶,而高阳就在其中。

城门,也在顷刻之间被炸崩,攻城士兵冲入城内。

速度之快,根本没给孙承宗多少反应。

城破之时,孙承宗本欲以身殉国,甚至都已经把绳套套在了脖子上,可却被自己的儿子救下。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蝴蝶的翅膀开始扇动,历史的轨迹也终于改变。

那种境地,真真让人没有任何待下去的想念。

想招兵买马,可当了这多年的官,家产没有多少,还在那次战事之中尽数被毁。

这年月,手中没有钱粮,就别想招兵买马了。

后来,又听说北平府发生疫病,就想着去北平府看看,能不能浑水摸鱼。

可惜,根本去不了北平府,路上就已经被封锁死了。

于是就调转方向,去长安城看看,说不定还能有其他的机会。

孙杰在很早之前就放开了路禁,将大明实行两百多年的路引制度废除。

所以孙承宗也没废什么功夫,就进了长安城。

想要商业更好的流通,就得这样。路引严格阻碍了商业的繁荣,所以就被孙杰废除。

他来长安也没几天,刚刚找到立足之地。

最近听说了孙杰媳妇要生孩子的事,于是就想了这个招。

他也知道这个办法不痛不痒,但现在能恶心恶心孙杰,总是好的。

孙承宗苍老不已,半截身子已经入了土,也不知道能活多久。

他活了这么大,其实已经够本了,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大明。

生于嘉靖四十二年,万历三十二年高中榜眼,后为朱由校的老师。

历经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以及崇祯。

他的一生,刚好处在大明由盛转衰之时。

眼睁睁的看着大明一步一步的进入泥潭,这种滋味,折磨人心。

将大明地图小心翼翼的收好,看向了皇宫方向。

眼睛当中的恨意几乎化作实质,“狗贼孙杰,若是你能扶持大明,必成天下第一名臣,可叹你竟然如此卑劣!”

这话就说笑了,不扶持大明,孙杰的功绩照样震古烁今。

这话,就是愚蠢至极的言论,愚忠至极。

他已经打听出来崇祯的住处在哪里,这几天打算去见一见。

还有之前的大明旧臣,曹变蛟之类的良将。

这些忠臣良将,孙杰几乎没杀,先是让人劝降。

若归顺,则用,不归顺,就拘禁,又或者贬为平民。

大明都没了,孙杰自然也不会怕他们乱事。

为了方便管理,孙杰将这些人拆分,基本上不会让他们有相聚的时间。

喝了一口桌子上的茶,揉了揉浑浊的眼睛,走出了房间。

他早就不在乎自己的命了,当初就应该和高阳城同生共死,现在都是赚的。

理了理衣裳,走出了房门。

这里紧靠商业街,租金昂贵,正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住在这里,他自认为很安全。

他有十四个儿子,孙子更多。这些人在高阳之战中死了一批,但活下来的也不少。

长子孙铨站在门口,看着走出来的老父,急忙迎了上去。

“父亲!”

小心翼翼的搀扶住他的胳膊。

却被孙承宗甩开:“老夫戎马半生,尚未老眼昏花,何须儿辈搀扶?如今大业未竟,应以大事为重,何须拘于小节?”

孙铨被说教的站在那里,连连回话。

“带着人,跟我出去一趟,去见见陛下!”孙承宗的声音小了几分。

孙铨的眼睛明亮,急忙跑了进去。

不多时,几个年轻汉子走了出来。

这些人都是孙承宗的孙子辈,熙熙攘攘七八个。

他的孙子不止这些,明文记载的有二十七个,真正数量恐怕还会更多。

他毕竟是士绅,哪怕对朝廷再怎么忠心,士绅的臭毛病一个没落,媳妇不少,加上活得长,儿子孙子自然很多。

几人走出了房门,朝着东边而去。

几人刚刚走出去,身后便出现了几个穿着普通百姓衣服的“闲汉”。

长安城是孙杰一手打造,如果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搞清楚谣言的源头,那可真成废物了。

这些闲汉没有打草惊蛇,静静的跟在孙承宗等人的身后。

孙承宗等人自认为自己做的很好,殊不知,早就落入了孙杰的圈套。

皇宫中的孙杰在坤宁宫外漫步,孙传庭站在他的面前。

能进入这深宫之中,孙传庭也入了孙杰的心腹。

“陛下,去了违命侯那里!”孙传庭说道。

违命侯就是崇祯如今的封号,和当年赵匡胤封李煜是一个意思。

“看来,应该是前明旧臣!”孙杰说道。

这话让孙传庭心里咯噔一下,尽管没有针对他,可依旧让他心里忐忑。

因为他也是前明旧臣。

孙杰自然能看出孙传庭的紧张,于是道:“你不用担心,又不是说你。不过,此事先不要打草惊蛇,看看他的目的。

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查清楚他们的身份,以及和他们相关的所有事!”

“遵旨!”孙传庭拱手领命。

安排完了事,便让孙传庭离开。

孙杰看着天上的太阳,想着对付这些前明忠臣的办法。

不得不说,崇祯这老小子真对不起那些忠臣。

“不为我用,杀了又太可惜,毕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忠臣,总不能像建奴那样,大造杀戮吧。

等以后有机会了,扔他们去美洲吧。这些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去了那里,想的肯定是聚集力量,杀回中原。

到时候再顺势引导,势必能让他们将这些力量化为生产之力。一举多得啊!”

孙杰很快想到了处理的办法。

背着双手,心情大好的漫步。

至于市井上的谣言,孙杰压根不关心。

从古到今,这种谶语数不胜数。

什么“莫道石人一只眼,搅动海河天下反”,什么“大楚兴,陈胜王”。

孙杰气的不是这些谶语,气的是用自己尚未出生的孩子做文章。

为人父者,没有一个能容忍。

想到这里,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坤宁宫,然后去了产房。

预产期就这几天了,孙杰的心也随之揪了起来。

……

崇祯的住处算不上好,也不差,和皇宫相隔两个街道,一个小小的四合院。

在寸土寸金的长安,已经够可以了。

他坐在院中的葡萄藤架子下,拿着大秦日报,看着上面的时政要闻。

虽说已经不是皇帝了,可还是关心时政,自从大秦日报出来之后,便每日订阅。

王承恩和曹化淳在旁边忙碌,如今只剩下这两个忠心太监。

周氏看着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目光时不时放在了崇祯的身上。

太阳来到了正空,马上就是饭点。

周氏系上围裙,就准备去厨房做饭。

这年头,皇后娘娘也得做饭。

崇祯放下手中的报纸,叫住了周氏:

“今天去秦香楼吃吧,顺便听听市井上有什么消息!”

周氏没有拒绝,应了崇祯。

一大家子换好衣服,和普通人一样走出了大门。

事已至此,也只能这样。好歹留了一条命,好歹也算是活着。

站在门口的卫兵,直接跟了上去。

孙承宗坐在路对面的一个馄饨摊前,老眼昏花的他一眼就认出了崇祯,霎时间老泪纵横。

嘴巴颤颤巍巍,当下就想喊皇帝。

可又看到了崇祯身后的那几个卫兵,连忙止住声音。

崇祯没有看到他,从他面前经过,朝着秦香楼而去。

孙承宗急急忙忙结了账,带着人跟在了后面不远处。

正是饭点,秦香楼人声鼎沸,崇祯在大厅中找了一个位子坐下。

孙承宗选择了旁边距离崇祯较近的位置,不过那里有人,花了钱换下。

对于食客来说,这感情好啊,腾了桌子就能赚钱,值当。

孙承宗不敢直视,只好背对着崇祯。

崇祯没有发现他,自顾自的点了一壶茶以及一些招牌菜。

吃饭是一个目的,还有打听市井消息的目的。

作为长安城最大的酒楼,秦香楼人往人来,是打听市井消息最好的地方。

茶水上了上来,崇祯轻品,细听周围言语。

不知不觉间,落在了孙承宗的身上。

眉头皱起,觉得似乎在哪里见过。

想了半天,依旧毫无头绪,只能抛之脑后。

站在一旁的曹化淳倒是有几分头绪,他不动声色的朝孙承宗走去,在人群密集处悄咪咪的回头看了一眼。

当下便心惊,一下子就认出了孙承宗。

作为一个太监,记住那些当朝大官是本分。

而孙承宗又是帝师,地位超然,曹化淳自然认识。

即便现在孙承宗苍老很多,依旧瞒不过曹化淳的眼睛。

他回到崇祯旁边,悄咪咪的说出了孙承宗的身份。

崇祯端着茶杯的手一抖,茶水尽洒落。

“怎么是他?他来干什么?难道……”

一瞬间,心里想到了很多。

看向身旁的老婆孩子,崇祯牙齿一咬,又急忙站起,毫不顾及疑惑的周氏,便带着他们走了出去。

同时让曹化淳留在这里,把点的饭带回去。

孙承宗还是看到了走出去的崇祯,不过,心里有些纳闷。

怎么这么快就出去了?饭还没吃呢!

回头看了一眼,正好和后面的曹化淳对视,一下子就认了出来。

皱起了眉头,不动声色的朝曹化淳走去。

“你是曹公公?”

两人擦身而过之际,孙承宗的声音飘进了曹化淳的耳朵中。

曹化淳捂住嘴巴,装作咳嗽,趁机道:“有人盯着咱们,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跟着崇祯出来的卫兵,还有一个就在大厅中。

孙承宗闻言,心中一紧,趁机转身,回到了刚才的地方。

吃饭的人越来越多,闲杂人等也越来越多。

曹化淳寻了个机会,拉着孙承宗趁机跑了。

一路跑到秦香楼隔壁的小巷子,这才松了一口气。

“你是孙阁老吧?怎么还活着?”曹化淳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他俩以为自己躲过了卫兵的监视,殊不知那只是明哨。

巷子中间的一个门房里面,一个闲汉缩在里面。

孙承宗看了看四周,见没有什么人后,忙道:“我难道就不能活着?长话短说吧,我来这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

他最后辗转去了南方,本来想着能够为中兴大明尽一份力量,结果“金陵宫变”之后,局势混乱,孙承宗也熄了这份心。

江南的士绅官员,想的都是享受,根本不在乎大明如何。

此时不同以往,历史上崇祯十一年时的仗和这次根本不同。

崇祯十一年那次的建奴入寇,说到底其实和普通的入寇没有什么区别,只是规模较大。

长安西城的一个狭小房间当中,一个老头静静的坐在里面,看着平铺在面前桌子上的一张大明地图,眼睛当中满是愤怒。

可孙杰那次,是带着灭国之危而来的,已经将崇祯俘获,已经攻下了京城。

孙承宗被救下后,其实心里也明白,自己死战不退,对于整个大局没有任何影响,若是保存一线生机,说不定还可以反攻京城。

于是,带着这样的想法,他苟活于世,时刻准备着反攻京城。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死于崇祯十一年。

崇祯十一年,建奴军大举进攻,孙承宗率领家人守卫高阳。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