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情感 > 我能从古玩上提取能力

60.这些丝线就叫做炎黄血脉

  • 作者:雷厉风行
  • 类型:情感
  • 更新:2022-07-14 08:31:05
  • 字数:4206字

随着酒菜上桌,三人便是把酒言欢。

聊天中,胡牧之也知道了王德贵原来还是在公职部门上班的人。

“牧之,我指路,你开车。”王德贵开口说了一句。

在王德贵的指路下,胡牧之将车停在了一家名为天福号的饭店。

王德贵抱着装着永乐青花的锦盒坐在边斗里,夏菏泽则是坐在后面。

“今儿高兴,不谈钱,吃喝开心就好。”王德贵哈哈一笑,看得出来,对方是铁了心要交胡牧之这个朋友。

主要以酱肘子出名,肘子浓厚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享誉京城,除了酱肘子以外,酱驴肉、酱猪肝、酱牛肉,都是一大特色。

经典熟食,确实是个喝酒的好去处。

收藏只是个人爱好而已。

服务员拿来菜单,王德贵要了酱肘子,酱牛肉以及酱驴肉,外加一瓶茅台。

“就吃个饭,没必要点这么好的酒,二锅头就成。”胡牧之客套了一句。

就在三人吃得差不多的时候,王德贵的传呼机响了起来。

传呼机,又名bb机。

这是这个年代除大哥大外,另一种通讯电子设备。

进入饭店,王德贵要了个包间。

“哎...”王德贵先是叹了口气,而后将杯中满满的酒一饮而尽后,答非所问道:“你说这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天灾呢?”

“天灾?”胡牧之一愣。

转而便是明白了王德贵口中的天灾指什么。

现在是1991年,六月下旬。

这一年的龙国还处于艰难的恢复期。

当我们走下病床,朝星辰大海走去的时候,脚下不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坦途。

而是时刻有荆棘刺腿,猛虎横行。

而这场天灾,绝对能称得上猛虎。

它就是发生在这年中旬,震动一时的华东水灾。

这年五六月份,入夏刚刚不久。

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陆陆续续开始降雨。

起初,大家以为这只是寻常的雨天,没想到雨量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大型水灾。

其中苏省和皖省尤其严重。

15天内,1600毫米的降雨量,已经超过往年全年。

暴雨没日没夜的下。

秦淮河和滁河的水位一米又一米的上涨。

很快,金陵很多城镇的街道上一片王阳。

洪水如同失控的猛兽,四处撕咬着建筑和百姓。

据初步统计,苏省和皖省的农作物受灾严重,达到730万公顷。

各项直接经济损失,近150亿rmb。

受灾人口超过9000w。

占两省总人口60%以上。

而在淮河大堤上,还有200w灾民无家可归。

搭起的临时帐篷,一眼望不到头。

另外,已经有灾民患上疟疾等传染病。

救灾所需的公路,桥梁等设施,也等待修复。

需要两亿多美元和各类救灾设备。

要知道,这些金额可都是91年的数字。

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

这一次,国家态度也一样。

经济可重建,荣誉可重夺,百姓的生命却容不得半刻拖延。

7月11号。

救灾紧急呼吁新闻发布会在京城举行。

呼吁国际社会向苏省和皖省提供人道主义救助。

这是龙国成立以来,我们第一次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直接向国际社会求助。

从发起呼吁当天到12月31号。

龙国共接受境外捐款23亿rmb,其中近四成,来自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善意和温情。

这一年的华东水灾,体现出了龙国人民的凝聚力。

胡牧之深吸一口气,开口道:“王先生,龙国历史上有过无数次天灾,未来也不会断绝,在某些语境下,我们会称之为不可抗力。”

“他们的来袭的确不可避免。”

“但未必不可抵抗,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而言。”

“华东的受灾百姓和其他各省市以及港澳台同胞之间,自有亿万条无形的丝线相连。”

“虽然它们拦不住地震的巨石,挡不住泛滥的洪水,但能够输送善意,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这些丝线就叫做炎黄血脉。”

“暴雨冲毁堤坝的同时,也在输送民族的品格,十几亿国民同呼吸共命运。”

“或许这才是最大的不可抗力。”

“我相信,这次的天灾,我们会挺过去的。”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相比起刚才大口喝酒,大碗吃肉,脸上却是多了一份沉重。

胡牧之见状,问道:“王先生,发生什么事了?”

相比较21世纪的无线信号塔技术,寻呼机的工作原理从基站发射的寻呼信号和干扰信号中选择出所需要接受的有用信息,再恢复成原本寻呼机的基带信号,最终产生声音或者显示数字和汉字。

虽然有些繁琐,但在这个年代,能够通过这样一台小小的设备联系到家人朋友,已经非常方便了。

三人出门后,胡牧之骑上侉子车。

王德贵看了看传呼机上的信息,这就一脸歉意的朝胡牧之和夏菏泽开口道:“牧之,菏泽,有人找我,我去回个电话。”

说着,王德贵便是离开了包厢。

五分钟后,王德贵回来了。

这是一家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是清宫廷御用的名小吃,店铺还珍藏着进宫时的腰牌。

后来还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