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侠客小说网 > 历史 > 大明:称帝从拥有兵工厂开始

第三十六章 计司

  • 作者:忙忙碌碌
  • 类型:历史
  • 更新:2022-06-25 00:06:43
  • 字数:3750字

就是不知道怎地和爹娘说这事。

三兄弟其实都有意从军,不过赵大认为自己是老大,这事应该自己去做。

而且若是自己战死了,自家就升为三等良户。

除了原本的六十亩地,张大人会额外拨付六十亩地。

反正还有两个兄弟。

赵大将这些事早盘算过。

最少在战场上,赵大不会担心老爹老娘无人供养。

美中不足的就是自己还未娶妻,没留下香火。

“俺听爹的。”

流民中有大量的青年寡妇和姑娘。

不愁娶不到妻子留后。

赵大叉着手,不仅不紧张畏惧,相反是有些跃跃欲试。

他们这些外来的流民,编户后暂且还住奇山所城外的棚户区。

军营区就在他们住所对面。

不过若再过半年一年,六十亩地和薪饷领着。

这一次是一下子来了三十多人。

其中有一部份是读书人,但没功名。

身上酸腐气不重。

还有一半是曾经的商行伙计,张仲铭反而更看重他们。

自己要的是刀笔吏,不是儒臣。

宋明的儒臣,成色越纯的,就越废物。

象徐光启,孙元化这样成色不足的,反而是真正能办事的。

有一些后世鼎鼎大名的人物,比如司马光。

反而是废物中的废物。

而且是坏事的废物。

“各位从汉的二年律令开始学,唐的永嘉律,还有我大明律,还有治军的军律。”

张仲铭对眼前的所有人道:“先熟谙律令,再从其中学习政务军政流程,本官治下的吏员,待遇优厚,治地以律,以吏,大伙明白了吗?”

“明白了。”

眼前三十多人稀稀拉拉的答应着。

其实大多数人是不太明白,只有少数几个,比如站在队伍前的李文才,张简阳,张简炎几个。

他们和张仲铭接触的多,知道这位的想法是真的要以吏治地方甚至军队。

将领直接领兵,训练,交战,都是将领负责。

大的战略方面,会成立一个高层参谋部门,专门制定大的战略方向。

而征兵,分配,提拔,抚恤,退伍,日常后勤都会由专门的部门进行细致化的管理。

大明的财政体系是一团糟,宪宗和孝宗之后,财政基本上就濒临破产了。

到嘉靖时就是完全破产,官员俸禄都发不起。

万历之后,地方军镇多有兵变,主要原因就是发不起军饷。

崇祯年间欠饷已经是常态,除了辽西等少数地方外,大半都是由领兵大将自己解决粮饷问题。

纵兵抢掠成为常态,军纪就更不必问了。

张仲铭首先要成立一个计司,将预算,征收,转运,收储这四大块,交给一个财赋部门来负责。

然后是财司,负责支出编制,拨付钱粮,统计流通,发放军饷和官吏俸禄等事务。

专业的事要成立专业的部门,统收统支,要有预算,要有支出统筹计划,要有全盘的考虑和对全部财赋收入支出的通盘打算。

而不象大明的财赋体系,就是完全没有这些专业的东西。

比之前宋都是大幅度的退步了。

计司,财司,都要用到大量的专业人才,所以不光是这一批,还会雇佣更多的类似大伙计这样的专门人才。

这些伙计都是从小被送到店铺商行当学徒,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不光是要学识字,还要学算学,还要学生意买卖,察颜观色,要熟谙生意,还得能说会道。

熬到大伙计才有工钱,也并不算多。

得到掌柜一级,才算是熬出头来。

很多人半途而废,实在是坚持不下来。

因为不光是要学习这些东西,还得帮东主家里做杂事,包括各种家务,甚至是带孩子,倒尿壶,这些都是学徒的事。

张仲铭这边一招人,不光是小伙计,大伙计都来了不少。

如果待遇优厚,招掌柜级别的也不难。

真正的读书人,张仲铭兴趣不大,就算这些人很聪明,但他们的精力主要用在经义上,世务不通,言词拙讷,品性上是比从商的要好一些,但也可以视为迂腐。

只要制度立好,张仲铭对品性的要求并不是太着重。

计司,财司,还有流民司,屯田司,军政司,参谋司,工商司等等。

要等人手充足了,才能从筹备到建立,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也不摆三品武官的架子。

令眼前这些人松了口气。

每天看着那些穿着厚实,漂亮军服的军人,早就羡慕的不行了。

……

至于若是赵大不幸战死。

“见过大人!”

“诸位免礼。”

对着眼前的这一群小知识份子,张仲铭还是相当客气。

官府雇人耕作,收成全发给良户家族。

这个抚恤,足以解决所有的后顾之忧。

(快捷键 ← )上一页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 )